|
德勒兹:什么是记忆?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7 月前 · |
|
|
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在于思想的原创性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7 月前 · |
|
|
王杰、黄筱茜等|从饮食品味到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建构——关于葛亮小说《燕食记》的一次美学讨论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国新时代的文化理论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新时代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斯蒂格勒 | 关于录制之歌的蒙太奇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电视遥控器:一种媒介的现象学分析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德里达: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德勒兹:从潜能到现实的生命冲动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孙若风|《山海经》:一个文化科技童话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走向元哲学:人化实践、诗性创制与存在论剩余——列斐伏尔元哲学解读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王林生丨文化+科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容产品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艺术“生成”的哲学内涵及其现象演绎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以物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型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艺术“生成”的哲学内涵及其现象演绎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胡一伟 ▏演示叙述中展示的基本类型与方式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胡娜:中国演艺行业的新形态、新景观、新趋势——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演艺产业的发展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8 月前 · |
|
|
李缙英//科幻叙事中的后人类身体与生命政治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9 月前 · |
|
|
刘京希,邓曦泽,曾军:数智时代的人文危机与“新人文”建设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9 月前 · |
|
|
论阐释的目的———中国文学阐释学基本问题之一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9 月前 · |
|
|
丹尼尔•丹尼特 | 我在哪里?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9 月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