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L-C、PCSK9、NPC1L1等生物指标与ASCVD间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MR研究已经进行了30年,最近几年却发展的如火如荼,备受关注。2008年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LDL-C与CAD有因果关系,LDLR基因变异就会降低LDL-C以及CAD事件。2013年发表在Circle Cardiovascular Genetic上的文章同时影响多个基因位点,临床上叫基因积分(genetic score),研究发现控制不同基因位点明显影响LDL-C水平,从而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大小。
2006年发表在N. Engl. J. Med的一篇研究报道了PCSK9与CAD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们发现PCSK9发生基因变异,使其功能降低,明显使ASCAD患病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在黑人当中获益巨大。该杂志随后分别在2015年及2017年相继发表相关研究,都证实了此观点。
2014年N. Engl. J. Med的一篇文章公布了NPC1L1与CAD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为:如果NPC1L1发生失活性基因突变,就会使LDL-C降低12 mg/dl,发生ASCAD的风险相应减少53%。有学者比较NPC1L1与HMGCR降低LDL-C的优劣,发现此两个靶点效果一致,没有很大差距。但如果同时存在变异,效果就会非常明显。此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的J. Am. Coll. Cardiol.杂志上。
2014年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ACCORD试验证实了血糖与CAD间的因果关系,降低血糖CAD患者获益明显。同时也有研究发现IL6R与CAD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可以抑制IL6R的活性就能降低ASCAD事件的发生。
作为脑源性的影响因子BDNF,通过孟德尔试验发现其具有保护作用。BDNF水平越高,ASCAD事件发生率越低。此研究结果于2011年发表在BBRC。一系列研究证明BDNF有可能成为ASCAD治疗的靶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