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思想家、管理理论均出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官方网站:www.hbrchina.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香港能否把握企业出海的黄金跳板? ·  21 小时前  
FT中文网  ·  “奔县旅游”真的存在吗? ·  2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关于企业生存的可怕真相,你了解多少? ·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最宠自己的中年男人,悄悄穿爱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佛商业评论

中国距离成为“创新型经济体”究竟还有多远?

哈佛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1-10 08:06

正文


近年来,中国在研发领域进步巨大,中国的创新项目和获得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中国也正在建设更多的科学园区和开发区。技术的影响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到互联网金融,正全方位地跨越式地推动着中国的创新进程。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草根创业和创新力量在实践中也遇到多重阻碍,中国在创新环境的很多方面仍然有较大挑战。但各种迹象仍然表明,中国具有巨大的驱动力成为创新型经济体。

 

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围绕中国创新生态系统这一主题,在20142016年进行持续讨论和调研,通过对比研究、理论概括和案例解析,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创新生态中各要素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中国的创新环境依然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最关键的几项挑战是:

   

  • 中国激励创新的环境仍需大力完善。

 

在创新环境方面,中国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但地区性政策的不成熟和不平衡削弱了这些政策的支持作用。例如,中国在新产品、新设备等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过于复杂繁琐的多环节、长周期审批核准。对于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存在着制约创新的市场分割和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某些垄断性行业、领域,进入门槛过高,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一些管理部门仍存在过度管制、限制发展的取向,例如低空域领域的过严管制是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

 

  • 中国的核心技术落后。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依然严重依赖进口。2015年,中国进口单一最大金额商品就是集成电路,进口金额2300亿美元,占全部进口额比重达13.7%。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核心CPU芯片、4G智能手机高端芯片的90%以上被几家外国公司控制。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希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国家层面执行“协同创新”等战略,帮助企业提升创新和技术能力,特别是要对技术升级、产品改造进行长期投资才能最终收获效果。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希望对产品和制造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但由于之前缺乏对技术的长期投资,它们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此外,政府应该对研发提供长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中国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从“海绵式创新”的模式向创新领导者转变。“海绵式创新”是吸收其它国家的知识、技术、和最佳实践,然后迅速将其本土化的创新模式。这些吸收和引进虽然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迅速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缩短研发周期,但从长期发展看,海绵式创新模式无法持续支撑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的企业需要提升创新转化效率。


中国企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仍为数不多,大批中小企业的创新以一般性产品创新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但仅占主营收入额的0.92%,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2015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9835亿元,但从结构上看,80%左右是企业进行转让和吸纳,科研院所高校在转化成果尚存在一些障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技术的比例仅约15%,远低于发达国家约30%的比例。此外,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些行业龙头企业需要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引领行业进步。


  • 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完善。


从教育培训方面看,中等和高等院校的灌输式、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式人才。在职业培训方面,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和新科技发展的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和培训方式等方面,与德国等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应更注重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中国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每年输出700万名毕业生,但他们中有超过40%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此外,为了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创新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也亟待更新。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影响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使用和吸引人才方面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尚未形成。按照科技研发活动中有关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的现行制度,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受益比例偏低。


  •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更好地执行。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惩处力度仍有不足,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大量发生,被查处的侵权行为不到十分之一,且处罚力度不强。这使得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基于以上各种数据和分析,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对于提升中国的创新生态有以下建议:

•积极营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

•继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

•持续投资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

•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和惩处力度。

张晓强  韩践  蔡剑|文
张晓强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韩践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兼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蔡剑是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6年12月刊《优化系统,驱动创新》。

《哈佛商业评论·特写》
编辑|李源[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