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人们对辣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包括“良性自虐”、“满足个体自我表达和定义的心理需要”、“情绪化进食”等。文章还提到了辣味给人带来的快乐、挑战自我、身份认同等作用,以及过度嗜辣可能带来的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接纳自己、探寻真实需求、延迟满足等建议。
人们对辣味的态度和行为受到心理学原理的影响,如“良性自虐”和“条件反射理论”等。辣味可以带来快乐、挑战自我和身份认同,但过度嗜辣可能带来问题。
辣味可以让人短暂忘记烦恼和压力,但过度依赖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人们需要学会寻找更健康的方式来排解情绪,如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学习情绪调节技巧等。
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了解并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尝试延迟满足,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情绪化进食的困扰。此外,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学习心理指导等也是重要的方法。
“吃菜不吃辣,滋味少一半,怎么会有人不爱吃辣呢?可惜了!”“辣的食物那么上火,还辣得肠胃难受,别人怎么就那么爱吃呢?”除了天生爱吃辣和不吃辣的人,以及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影响外,还有一大部分人是——本来不怎么能吃辣,吃完辣后也难受,却依然控制不住地吃辣,觉得越吃越爽,根本停不下来。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每个人渴望的食物背后,都跟情绪问题相关。比如当人们渴望吃甜食时,往往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而最近,网上很流行一个观点:吃辣,是一种“良性自虐”——指个体在安全和可控的环境下,通过自我设定的挑战来体验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适,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为什么“吃辣式自虐”会带来快感?吃辣真的能缓解情绪问题吗?会伤身吗?下馆子首选湘菜、川渝菜,在家做饭每道菜必放辣椒,辣椒酱可以炫整瓶。有一次朋友说,想要挑战衢州爆辣的小炒“三头一掌”。而朋友尝了第一口,就辣得头皮发麻,疯狂喝水,“嘶哈”个不停,最后苦笑说:“你是真不怕辣啊!我这妥妥的北方人都比不过你这南方人。”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对辣度都有一个“承受阈值”,通常阈值越高就越不怕辣。就是哪怕辣得拉肚子,脸上冒痘,心里发誓再也不吃那么辣了。结果没多久,又开始控制不住吃辣,重生后的胃又开始新一轮的狂欢。这就是“辣不怕”——辣椒虐我千百遍,我待辣椒如初恋。认识一个湖南妹子,不管是吃麻辣香锅、火锅,还是螺蛳粉,一定要点重辣,甚至变态辣,要的就是不断升级的刺激感。你总能看到这类人,反复在各种辣椒组合中试探自己能承受的极限,那种感觉真的很上头。“酸有小嫉妒,甜有小缠绵,苦有舌尖上的微涩,咸是大众的,只有辣,是分外纠缠的小情人。
明明是怕她,明明是不敢惹她,可贪的就是那一口,吞下去得热辣半天。
之后,是百转回肠的动荡,心里纠结着、疼着、辣着。”
心理学家Paul Rozin曾指出:人类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追寻负面事件的物种,通常寻求这种负面感官刺激的行为,被称为“享乐逆转”。该理论认为,吃辣本来是让人感官难受的事情,但只要你反复体验,反而会变成一种享受,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良性自虐”。同时,人在经历疼痛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内啡肽帮助你对抗痛感,而内啡肽又是人体内的“快乐荷尔蒙”。所以,虽然辣的感觉让人不舒服,但随后的刺激会让人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爽感——安全的“威胁”。“不管吃辣椒时是什么感受,它真正的乐趣来自后续的满足感,那种受尽折磨后活下来的解脱感。”这种深刻的快乐体验,是从其他味道的食物那里难以获得的。本来就不吃辣,或不能吃辣,但慢慢地也加入了吃辣大军。这是因为,吃辣一开始对TA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中性刺激”,甚至是“厌恶刺激”。但也许是和朋友或者伴侣一起吃辣后,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又或者初次吃辣的场合,正好是TA美好体验发生的时刻。比如和喜欢的人第一次见面,吃完辣后更放松了;或是寒冷的冬天在屋子里吃到辣火锅,感到浑身暖呼呼的。这时,吃辣这个“中性刺激”就有了一定的意义,变成“有条件的刺激”。慢慢TA会发现自己对辣度的耐受性增强了,甚至爱上吃辣。如果一个中性刺激,多次与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的刺激相互匹配,到这个中性刺激可以直接引起反应,那么中性刺激就变成了条件刺激。所以,当你感到不开心、压力大的时候,吃点辣的确实可以让人更快乐。吃辣让人欲罢不能,仅仅是因为这种“良性自虐”会带来快乐吗?吃辣带来的心跳加速的感觉,可以让人重新点燃热情,扛过生活的困顿。朋友小C吐槽自己的生活每天都特没劲,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精神能量非常低:“每天上下班,做着重复的事情,没有任何波澜。晚上回到家只想躺着,周末也不想出门。经常大半夜莫名emo,就会吃很多重油重辣的食物,才会感觉活过来了。”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乏味”(Bernstein,1975)——无感、无爱、无意义,对生活的一切失去感知力,长此以往会觉得自己无法掌控生活。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渴望寻求新的刺激,作为心理补偿。心理学教授保罗曾提出:喜欢追求刺激的人,往往也更愿意吃辣。尤其在你感到生活无意义的时候,吃辣会让你瞬间恢复内在的清醒。想象一下,一片毛肚下了红油锅,捞出来,蘸着香油和蒜泥,一口吃下去,是不是瞬间感觉整个人都“重生”了呢?
所以,吃辣不仅仅是一种刺激的味觉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上的反叛。也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敢于挑战自己的无畏表达。在日剧《激辛道》中,被调到东京销售部门工作的猿川,一开始面对身边个个嗜辣如命的同事,感到非常不适应。为了排解郁闷的心情,他吃了碗热辣的拉面给自己打鸡血,吃得大汗淋漓,神清气爽。借着这股满血复活的劲儿,他再次鼓起勇气和客户沟通,成功拿下订单。没有什么困难是吃一顿辣解决不了的。正如他的部长所言:对比甜味,辣更能感受到身体和外界给予你的热烈回应。因为辣素,会刺激舌头上的热受体(香草酸受体亚型 1,TRPV1),向大脑发送一种“热”的信号,让你感到灼热感,出汗、脸红等等。辣过瘾的感觉,就像是人在热恋中感受到的温度和能量。当一个人强烈渴望被拥抱、被温暖,又难以获得时,吃辣就成了最低成本的治愈孤独的方式。3、吃辣还是一种身份认同
通过身体的“自伤”,隐喻着“我愿意和你一同忍耐痛苦”。不管是职场压力,还是情场失意,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吃辣,集体感受舌尖上“爽痛”的感觉,可以感觉到被支持,从而缓解悲伤。你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经受痛苦的这条路上,原来我并不孤单。”欲罢不能的辣,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极致的快乐,但也可能会在过度嗜辣中走向极致的虚空。生理上的灼痛感可以暂时抵抗糟糕的情绪,但这种方式只是“精神快充法”。当你开始非常频繁地吃辣,一天不吃辣就不自在,辣得难受也停不下来。又或者,你之前的口味是微辣,但突然在某段时间变得巨能吃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提醒你: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了。大家都知道关系有边界,其实我们的身体,乃至胃也是有边界的。你不肯停止吃辣,是对你的恐惧、匮乏和身体边界感的一次次侵略。很多时候,我们多吃进去的每一口辣,可能都是在填补无法被满足的能量和爱的需要。当然,大家也不必因为吃辣“自虐”,而不断责怪自己。你可以:很多人一边吃爆辣食品,一边又觉得自己不该如此“自虐”。但你会发现,越是自责,情绪反而越强烈,越会想要吃更辣的东西,把当下的情绪压抑到更深处。没有哪种情绪该被粗暴地对待,试着体会自己的难处,接纳当下的自己,才能让情绪更好地流动、释放。2、探寻嗜辣背后的真实需求
当出现强烈的食物渴望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了解这种渴望背后的情绪需求:让被辣味压下去的所有情绪慢慢浮现出来,然后深度觉察这些情绪:一旦有了答案,你就不会再那么需要辣的刺激,而是能最大程度地享受食物各种各样的味道。3、试着延迟满足自己
如果多巴胺可以量化,你会发现“延迟满足”所获得的快感,是远远大于即时满足的。尝试一下吃辣的延迟满足,比如你现在非常想吃辣,先不要马上吃。可能几个小时过后,你想吃辣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者吃辣的快感加倍了。可能这样做暂时很痛苦,但时间久了,你会逐渐感受到舌尖和情绪都没那么躁动了。大部分时候,吃不吃辣,口味如何,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当你对吃辣产生依赖,感到“痛觉上瘾”时,就要注意到:偏好某种特定的食物或味觉,确实有一定的情绪疗愈作用,但这种方式只是“临时创口贴”,内心的创伤并不会因此愈合。作者:蝎子的瞳孔
编辑:一颗多肉、笛子
图源:网络、unsplash
[1] 雪小禅. 《风物人间》.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0.
[2] 沃尔顿,斯图尔特. 《魔鬼的晚餐:改变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3] 《辣椒的征途》(2022). [纪录片]. 中国中央电视台.
[4] 曹雨. 《中国食辣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
[5] 麦奎德,约翰. 《品尝的科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6] Byrnes, N. K., Hayes, J. E. (2013). Personality factors predict spicy food liking and intak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8(6), 1866-1873.
[7] Svendsen, L. (2005). A philosophy of boredom. Reaktion Books靠吃辣来宣泄情绪,其实是一种“情绪化进食”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如果你也想看见内心真实的心理需求,摆脱“情绪性进食” 、用健康的方式排解情绪,不妨加入【壹心理疗愈互助群——情绪加油站】。在这里,你的每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并获得群友的支持与帮助,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免费学习《470个心理学疗愈小妙招》,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学会自我关爱;还可以免费观看心理咨询师干货直播课,获得专业心理指导,给自己“松松绑”,塑造强大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