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该怎么办? ·  6 小时前  
正午故事  ·  被“电诈”PUA的高学历者们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在四线小城当临聘老师,我每天如履薄冰 ·  昨天  
新周刊  ·  为什么成年后,毛绒玩具更重要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男生打伞,真的man爆了!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6-29 18:51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壹读(yiduiread)

提问,以下图片,哪个是出门打伞的正确姿势?

图A

图B

等下,图B好像有些微的不对劲,这把彩虹伞透露出一股子中二、别扭和倔强,那再来看看这张图:

破案了, 图B四个男生举着的,是一把户外沙滩伞,又称摆摊伞, 它很少被人撑着走在路上,而是一般在外面摆摊卖冰棍或者修锁修鞋时才派上用场。

为什么要撑这么个死沉的东西走在路上?

撑摆摊伞的四个男生来自中国计量大学,是一间寝室的室友,他们解释说, 最近上课路上太晒太热了,想买一把伞打,但又怕路人说男生打伞太“娘”了 ,于是干脆在网上买了一把巨大的伞,还能跟室友一起打。没想到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走在路上还会被拍。

这样打伞的确很有排面,可以罩住整个寝室,还可上课路上C位出道,秒杀菲林无数,不过细想之下,整件事情的起因有点憋屈,作为男生,怎么就不能正常打个伞出门呢?天要升温,人要打伞,凭什么男生打伞就是娘啊?

什么才是真男人?

“娘”“娘炮”“娘娘腔”,诸如此类的词语,是一种对男性的歧视语 ,言下之意是,你不符合这个社会的男性气质,你表现得像个“娘们”。

那么,这个社会要求的男性气质是什么呢?

R.W.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中,将传统男性气质定义为“ 霸权男性气概 (Hegemony)”,传统社会认为男性必须统治、控制,最好是通过金钱和性的成功建立男性霸权,反对男性具有柔弱、爱美、体贴等特质,认为这是女性气质的组成部分。

《非诚勿扰》中偏女性化的角色

有趣的是,男性不仅排斥所谓的女性气质,一开始也排斥其他阶层的男性气质,不同阶层的男性之间关于“ 什么才是真男人 ”进行了长期的嘲讽和撕逼,最终才确立了主流的男性气质。

从1820年起,底层劳动阶级逐渐兴起,他们作为粗野男性气质的代表,嘲笑中产阶级男人的气质是脆弱、娘娘腔的,而中产阶级男人则不甘示弱,反过来鄙视他们粗糙、落后。这场口水战持续到1880年代左右,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大众媒介的渲染, 很多中产阶级男性开始觉得这种粗野的劳动阶级男性气质非常有魅力,于是慢慢接受了这种男性气质。

粗野的劳动阶级男性特质 ”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借助好莱坞电影、书籍等媒介之手,确认了其主流的男性气质地位。

就像《简爱》里面描述的那样,能让当时英国一展雄风的,不是温文尔雅的贵族,而是利益至上的工业家、暴虐多金的殖民者和军人,男主角罗切斯特完美反映了当时的理想男性气质:“ 体育家的身材”“又圆又亮的鹰眼”,性格独立、倔强、暴躁,充满粗暴而狂野的征服欲

就,完全不是这种呢

到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依旧延续了这一男性审美, 施瓦辛格和史泰龙等肌肉阳刚男性风靡一时 。而在国内,1976年由高仓健主演的日本电影《追捕》引起轰动,培养了我们对于男性气质审美的启蒙,包括后来爆发式的抗战、军旅、武打等题材的国产电影, 传播的大多是坚毅、勇敢、沉默的高仓健式男性气质形象。

完美男性气质的代表:施瓦辛格

简而言之,主流男性气质大约等于阳刚、坚强、忍耐或者粗野,而打伞,被认为是对这种男性气质的“亵渎”,是阳刚坚强的对立面,是“娘”。

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出于对“娘”的恐惧,直男对遮阳伞,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和抵触。

微博曾经搞过一个投票,问大家能不能接受男生夏天打伞,在24.5万人参与的投票中,绝大多数人(23.1万人)认为能接受,极少数人(1.3万人)不能接受。看上去是男女平等、天下大同了,但直男的小羞涩和小心思,却诚实地折叠在热门评论区里。

有男生透露, 夏天找女朋友,主要就是为了能蹭个伞, 在他们眼里,给女朋友撑伞的男人不仅不娘,简直就是英雄救美的杰森·斯坦森。

女生吐槽身边的男生,室友男票坚持不打伞不涂防晒霜,出去玩以后被晒伤,涂芦荟胶时叫得超级惨,碰都碰不得,最后沦为全宿舍的欢乐源泉。

还有男生说, 道理我都懂,但是你要在路上看见一个男的打伞,还是会觉得别扭的。

说来说去,在打伞娘不娘这件事上,女生根本没在care,她们恨不得手把手教直男如何防晒如何护肤, 真正给打伞和娘炮这件事划上约等号的,是直男他们自己。

这是一种来自男性内部之间的自我要求和严格监督, 他们通过嘲笑打伞的男生,给男生某些行为贴上“娘炮”的标签,让许多男性陷入担心被视作温柔、虚弱、"不够男人"的恐惧不安之中,以确保阳刚、粗野的主流男性气质得到贯彻。

骂人“娘炮”的,大多是男性

“直男社群”虎扑非常热衷于做这件事情,他们开发了许多关于娘炮的田野研究,孜孜不倦地探讨“娘们”和“爷们”之间的界限,甚至还积极献身求鉴定。

“男人穿粉色算不算娘炮?”

“男生留小辫子会显娘炮吗?”

“男人修眉毛就是娘炮吗?”

“说句实话29岁的我‘娘炮’么?”然后咔咔两张自拍……

对于这种类型的帖子,男同胞们往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譬如最后一条求鉴定的帖子,很快就突破了30万的浏览量,评论区的男性们从滤镜、自拍杆、文案等各个细节中寻找出蛛丝马迹,各个都是鉴“娘“高手。

其实讨论来讨论去,哪里有什么明确的结果,人人都能讨论,也就意味着“娘炮”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这些气质是制造出来的,是抽象的、飘忽不定的,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举止之上,就充满了暧昧和主观理解的空间。 任何自诩直男的人都可能不小心落入“娘炮”的陷阱 ,譬如虎扑自称JR,也是“贱人”的拼音缩写——这个称呼就并不“直男”。

唔,图文无关

为什么说真男人不怕打伞?

过分执着于娘不娘炮没有意义。

在大热天晒得头晕眼花也坚持不打伞,这种行为就很“硬汉”吗?

在我看来,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吃没有必要、没有意义的肉身之苦,以彰显自己高人一等的耐受力,不仅不硬汉,反而是愚蠢至极。

正如上文所言,男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后天建构起来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培养起了关于阳刚、粗野的男性模板, 男性同性之间彼此凝聚、监视、确认男性气质,并进一步排挤蔑视那些不符合男性气质的“失败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男性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譬如“娘炮”这个词,充满了对男性的恶意,就抹杀了多少温柔又精致的男生。

社会用这一套规则去要求、束缚和矫正男性的行为, 作为男性如果接受“娘炮”的逻辑,并用这种词语精准打击其他男性,就等于顺从于男性刻板印象,任由这种性别固化反噬自己,而且你骂别人娘炮的样子,真的太不男人了!

真正的男性,看清了 “娘炮”背后的迷障,就会明白打伞这件事,真的是自己开心就好。

硬汉打伞,好开心呦!

他们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有自己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

他们不跟环境同流合污,勇敢地做自己,非常有毅力有勇气;

他们正视自己的需求,诚实地面对自己,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总而言之,一个兼具强大内心、勇敢精神和诚实态度的男人如果还不是真男人,难道那些在背后嘲讽别人“娘炮“的男人才是吗?

转眼间三伏天就要来了,太阳可不会性别歧视,无论是男是女,该晒黑晒黑,该晒伤晒伤,紫外线也不会因为你是真男人就手下留情,该打伞带伞,请善待自己只有一张的脸,毕竟我们直女也真的很看脸!!

好男人请打伞防晒好吗?

文章来源:

章宇琴. 解读维多利亚早中期作家笔下角色的男性气质[J]. 北方文学旬刊, 2015(6):30-31.

李海燕. 传统与现代: 论大众传媒的性别塑造作用[J]. 长治学院学报, 2017.

佚名. 性别气质的多元化时代:从打造“阳刚男生秀慧女生”说起[C].性别多元: 理论与实务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

“娘”与“阳刚“: 现代男性气质的迷思.界面文化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