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经
"钱经"专注于钱的经营之道。钱生钱、利滚利,时间是您的最佳理财经理。K线语言会说话,它会告诉你资本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故事,我们要学会使用它与资本市场进行对话。教育启示、人生经验、思想智慧、哲学哲理,健康养生:无价之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a股# ...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32亿并购过会!能源互联网并购跟踪:朗新集团 ... ·  3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一把手罕见强调: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经

中国式投资骗局最全梳理!从1万到1亿可能需要一辈子,但从1亿到1万有时却只需要一瞬间!

钱经  · 公众号  ·  · 2019-10-21 07:17

正文

做财富的传播者, 路同行,一起成长



投资最难的技术不是赚取收益,而是控制风险!


从1万到1亿可能需要一辈子,但从1亿到1万有时却只需要一瞬间。


这几件事让我很震惊,如果连大学教授、明星、企业家都对风险没有意识,现实中得有多少的无辜老百姓因为踩雷而倾家荡产?


我们整个社会真的需要上一节投资风险的基础课。今天我们这篇报告为大家梳理了主要的八种投资陷阱,然后分析了他们的一些共性,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1


风险无处不在: 八种投资陷阱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规避投资陷阱,就要先了解过去的投资陷阱。我们总结了过去二十年的投资案件,主要的投资陷阱不外乎以下八种:


01
P2P非法集资


P2P非法集资,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找权威人士站台背书,空手套白狼。


P2P作为一项新兴产物,自出现诞生以来跑路事件就比比皆是,e租宝、鑫利源、校园贷、月光宝盒等曾经炒得火热的机构生存一两年就纷纷跑路停业。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目前跑路及存在问题的P2P平台多达4000多家,仅2016年一年出现问题的平台就多达1731家,其数量之多令人不寒而栗。


经过总结,我们发现P2P平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非法集资:



e租宝,号称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但其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实际却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实际吸收资金5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


02
交易所非法集资


不同于空手套白狼,交易所非法集资往往有一定的实物和商品,但是会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来非法吸纳资金,并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实上,在中国境内,一些野鸡交易所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纷纷涌现,宣称能短期获得超高回报,实则贪婪吞噬着投资人的财富。



03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与前两种非法集资套路相似,只是投资标的不同。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表面假借实体项目进行融资,但实体项目的资质往往是包装出来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体项目非法集资具有案件多发、涉案规模大、涉及投资人数多的特点,曾经骇人听闻的蚁力神案、吴英案、小姑娘案、鄂尔多斯非法集资案等均在此列。
涉及金额200亿元,受害投资者30万人,作为东北双蚂蚁之一,蚁力神案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也是吸金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之一。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不仅有可能酿成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悲剧,更有可能造成一个城市的衰败。


04
外汇交易诈骗


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不得设立公司组织公民炒汇,国内能够炒外汇的正规渠道只有银行。但不少国内外汇交易平台却打着国外监管的旗号行骗,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做市商机制进行后台操控:在数据上造假,在交易时滑点,使下单的点位和最后成交的点位存有差距;甚至直接干扰交易,影响交易正常进行。


卷款规模高达300亿元的IGOFX外汇平台骗局让投资者体会了一把给“黄毛丫头”交智商税的悲剧。2017年6月,1991年出生的IGOFX外汇平台总代理张雪娇卷款跑路,近40万名投资者约300亿“被骗”。IGOFX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专供该公司使用的MT4交易平台,用户在这一平台上开户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情况。用户在交易时,可以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8位操盘手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托付资产,坐收渔翁之利,无需再做任何操作。然而投资者的资金进入该平台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外汇交易,平台通过伪造交易数据,让投资者获得“盈利”,实际上是新开户投资者的资金,IGOFX实际上也并不是外汇,而是一个资金盘,借用外汇跟单的噱头集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IGOFX还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返点、外汇竞赛抽奖等活动使得平台迅速扩张壮大,而返利和抽奖则恰恰是金融传销最常采用的发展下线方式。



05
数字货币陷阱


比特币的暴涨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但实际上,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数字货币是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庞氏骗局。这些虚假的数字货币往往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注册免费得矿机,给推广人适当的收益


上涨过程中疯狂鼓励人买币,在下跌过程中,不断的宣传正是大家进场的好机会;


代币的发行量未知,发行商是否真的遵守锁仓未知等


以数字货币为幌子来进行传销。


随着区块链热潮的推动,各种代币大行其道,五行币、亚盾币、维卡币等层出不穷。


2017年,五行币在高调发展中曝光被相关部门查处。所谓五行币,是一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打着“五行币”这一虚拟数字货币旗号的传销产品,借助快速暴富、发横财等令人心动的承诺,通过微信群、社交软件群、公众号进行洗脑,并辅之以线下活动,大肆招摇撞骗,给投资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财产和精神损失。与之类似,维卡币也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进行洗脑,辅之以部分线下活动来进行传销,例如接待投资者到总部参观、组织成员聚餐等。


某数字货币M则宣称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电影投资,共享票房收益。在一系列宣传的诱导下,成功募资50亿元,但几个月之内价格已经归零,官网也无法打开,所谓的电影投资都是虚构的。


06
消费返利骗局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如今却经常被包装成投资骗局。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


截至2017年7月,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传销骗局名单被央视曝光↓


影响范围最大、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是“万家购物”案。通过会员会费缴纳,“万家购物”圈得大量资金。截至网站被查处时,“万家购物”实际已拥有近200万会员,涉案金额达240.45亿元。


被央视曝光的人人公益,号称消费者、平台、商家三方共赢,消费者每在平台上消费100元会有99元分期返还,平台将剩余1元用做公益,商家只要把消费额的固定比例交给平台也可分期返利。实际上,平台的返利并不是现金而是一种虚拟币爱心豆,取现操作十分复杂且时间很慢,到最后根本取不出来。


07
理财产品诈骗


最为常见的形式是银行理财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


其中涉案规模最大,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金赛银基金事件。


2015年10月,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中,金赛银负责人王维奇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无处申诉。


这一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有毒资产”转嫁链条:信托公司把信托贷款、债权等问题产品转给第三方私募接盘;私募公司金赛银通过动员平安员工“接飞单”等方式,打通了平安集团的销售渠道,募得巨额资金,最终挪作它用,导致原本就存在问题的资产链条断裂。



08
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


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 即通过邀请投资者成为公司合伙人或向投资者虚称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 向投资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利用投资资金非法集资。 在“人无股权不富”的投资概念冲击下,一场场原始股售卖大戏开始集中上演,除了高回报、一夜暴富等收益诱惑外,“上市公司”这些虚晃的光环更给了非法集资更堂而皇之的马甲。


这类骗局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晋系事件。


2016年初,一场起于中晋系美女高管在网上炫富的照片,最终牵涉出庞大的中晋非法集资系列案。通过 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中晋系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诈骗金额高达人民币400余亿元。 其合伙人的种类名目繁多,包括一般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明星合伙人、超级合伙人、战略合伙人,以及永久合伙人,并吸引了九球天后潘晓婷等明星加入;其中,高级、永久、超级合伙人各自的出资规模分别为1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支付员工佣金外,还用于虚增业务收入,额外支付贸易补贴及奖励,同时个人挥霍近5亿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