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
马江博说趋势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我是
马江博
,关注我,看清
趋势与财富
。
(我的年度内部专栏《
政经参考
》已上线,
详情见文末
)
中国的大省一把手,今年都在关心这几件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农历蛇年首个工作日的开启,多地召开
“新春第一会”。
“新春第一会”的具体名称不尽相同,不过都是聚焦新的一年里怎么干、重点干啥,所以
具有“风向标”意义。
2025年是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新春第一会”尤其令人关注。
从内容方面提炼出三个关键词:
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提振消费。
先说说“提振消费”。
年前几次重磅会议已经定调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所以各省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提振消费”列为头号任务。
北京:将优化消费载体,
持续打造大运河等国际消费体验区,
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
上海:将大力发展
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
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
广东:要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吸引培育消费平台企业……
消费能够提振,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居民收入的提高,那就需要
更多的就业,
这又在于
营商环境的改变。
所以,多地一把手在开工会议上,都提到一个词:
营商环境。
比如辽宁的“新春第一会”上就有这样的表态:我们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东北的营商环境之前曾被长期诟病,这次辽宁“新春第一会”的主题直接定为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
可见对营商环境多么重视。
上海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新春第一会”的主题。今年2月5日召开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
(此前已经发布7版),推出了多达58项具体举措,包括将
对园区、街镇等基层单位营商建设
投入更大力量。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过年期间,有一条视频广为流传,山西大同一景区让商户春节24小时开灯,被拒后强行撬锁进店开灯并加装了新锁,致使商户无法正常营业。这种执法的不规范和对商户权益的忽视,必然
动摇经营主体对当地营商环境的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才能
提升地区竞争力。
从2024年31个省份的GDP排名来看,排序确实与营商环境有
很大的正相关性。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各地需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营商环境,以
吸引和培育更多新兴产业。
在“新春第一会”上,各省都强调要
争做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创新中心,
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湖北省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与往年不同,湖北省委书记的话筒是
从机器人手里接过来的,
机器人还现场作了一副贺联。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
“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形机器人是中国科技产业的一个符号。地方干部频繁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是在表达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北京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25年北京要重点培育
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
等20个未来产业……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广东省提出要在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集中发力,构建高技术、高成长的产业新支柱。此外还从科技创新、技术转化、企业生态、人才吸引等方方面面提出思路。
刚刚迈入“GDP5万亿俱乐部”的安徽则提出要
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
扎实推进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庆则要进一步强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促进
科技与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大脑”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
从各地的“新春第一会”上,可归纳出地方政府2025年的三大发展任务:
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提高民生保障,释放消费潜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投资信心。
对应前面提到的三个关键词——“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提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