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促进交流互鉴,凝聚服务合力——记武汉大学学生 ... ·  19 小时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新生辩论|报名须知&赛制·2025年武汉大学 ... ·  19 小时前  
创意铺子  ·  89 元抢无印良品同款 4 ... ·  昨天  
创意铺子  ·  比“真空”还舒服的运动内衣!1 ...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还记得你的“年后再说”吗?该算账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当父母总爱“没苦硬吃”,最好的解决办法,无非这2个字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8-17 06:00

正文

文 | 李可沫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冰凌朗读音频
结尾曲:庄心妍 - 暖暖的依靠

近日,有一段视频火了。


博主@真诚无价在病房遇到两位六旬老人。


在得知她们住院的原因后,觉得啼笑皆非。



穿红衣服的老人,为了去地里收40斤小麦,硬生生累得犯了病,住院半个多月。



穿花衣服的老人,也是因为收小麦累病了。


儿女心疼妈妈的身体,索性请假五天,花了4000元路费,回来把家里800斤小麦和100斤蚕豆全收了。


博主打趣说:


“老一辈 主打,节约三五块,多花上千块。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


视频曝光后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评论区直接炸了,纷纷诉说起了自己父母的“事迹”。


有的饱含无奈,有的哭笑不得。


大多数人都不理解:


父母明明到了不用再起早贪黑的年纪,为什么就闲不下来享福?


这是诸多儿女的困惑,也是儿女与父母的矛盾所在。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那些“有福不享、没苦硬吃”的父母们。


01
那些有福不享的父母
到底有多爱吃苦?

在评论区里,看到了几位网友的亲身经历:


网友@小五月的妈妈虽然跟她住到了城里,但心里一直想着种地。


偶然间,妈妈得知河边有荒地,为了捡一块地还和别的老人发生了争吵。


妈妈有了荒地之后,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见不到人。


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忘了吃,还要小五月和爸爸去送水送饭。


妈妈先后买了几 十块钱的种子和几百块的肥料,种了黄豆、油菜、蚕豆等很多蔬菜。


结果辛勤劳作一年,卖菜的收入除去种子和肥料钱,只赚了一块钱。


小五月感到既好笑又无奈,她让妈妈别种了,妈妈却还是干得不亦乐乎。


网友@白白的爸爸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按常理应该生活过得不错,爸爸却格外节省:


冬天洗碗舍不得开热水器,非要硬扛着用冰凉刺骨的冷水。


结果硬生生地把手冻出了冻疮,又红又肿又痒,先后治疗了几次才好。


网友@楼上小虫子的妈妈爱捡废品,纸盒子、矿泉水瓶等堆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


无论家人怎样劝说,妈妈每天都会出门捡废品,看到垃圾桶就翻。


有一次,妈妈因为拖的废品太重导致腰骨折,住院花了三万多。


还有次被自己捡的一块废铁砸中脚导致血栓,先后做两次手术又花了四万。


可即使这样,妈妈还是非要捡废品,对之前的教训置若罔闻。


父母老了之后似乎很固执,总是对那些我们看不起眼的“廉价劳动”情有独钟。


明明是得不偿失的事,他们却干得格外起劲。


明明是毫无意义的事,他们却时刻记挂在心。


我们希望父母歇一歇,不用再流汗吃苦,可他们却像叛逆小孩一样,停不下来。


父母好像变了。


以前精打细算的他们,如今却连简单的得失都算不过来。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我们应该慢下来:


看看他们的初衷,听听他们的想法,想想他们的最终目的。


02
父母“没苦硬吃”的背后
藏着子女难以理解的深意

网友@小草曾问老爸:


“你种地是为了什么?奋斗了一辈子,退休后不应该好好享受吗?”


老爸笑了笑回答说:


“人活着就要干,种地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找点事干。”


我们时常以为,父母爱折腾无非是为了一点菜钱、米钱。


却忘了父母在温饱之外,也会有其他的需求。


就像武汉那位因边卖鸡蛋边看书而火出圈的70岁老人。



老人是武汉高级中学任教30多年的物理老师,有不错的退休工资,有足够的文化学识。


他一天卖鸡蛋的钱,或许还买不了手中那本英文原版物理书。


但他退休后坚持摆摊卖鸡蛋,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


我们常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父母的选择,殊不知父母老了之后更在乎“精神价值”。


父母辛劳了半辈子,早已适 应了忙不更迭的节奏。


在还能动的年纪,他们不想早早成为“无用的闲人”,更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博主@赵公子和多数儿女一样,把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怎料父母却总想工作。


“我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他们完全没必要工作。”


但架不住父母的坚持,赵公子便让他们在自己公司的食堂帮厨。


结果,父母嫌食堂工作太轻松,又私自找了些做手工配件的活。



赵公子帮父母算了笔账:


一个小时赚5 块钱,一天做5个小时也才25块钱。



然而父亲却说:


一个人一天挣25块,两个人就是50块,一个月就有1500元。


“趁着我们还能赚钱养活自己,儿子给的生活费都替他存起来了。”


父母的爱就是这样,我们看的是眼前,他们考虑的是未来。


正如有句话所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个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父母年迈了,但他们的爱从未褪色,依旧无声且浓烈。


或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而言却是必不可少。


所以让他们安然等待我们反哺,无疑是宣告他们没有了疼爱我们的能力。


父母种地、卖菜、摆摊 、捡垃圾的价值虽然不大,但不可否认: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不管我们是否看得起,不管我们是否需要,都不能无情地否定这一切。


父母有权选择自己的晚年生活。


为精神满足也好,为儿女着想也罢,都是他们的自由。


03
父母与子女间观念的大山
无法推倒不如成全

父母与儿女成长于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活观念不同在所难免。


矛盾的来源往往不是儿女不体贴,也并非父母太执拗。


而是时代的大山隔在了中间。


很多时候,纵使我们拼尽全力也未必能推倒这座大山。


对此,演员李飞就曾深有感触。


小的时候,妈妈靠卖鱼把李飞养大,供他上大学读书。


所以当李飞事业有成后,便希望妈妈能停下来多享享福。


然而妈妈根本闲不住,不仅自己种菜,还摆摊卖鱼,有时还去捡废品。


李飞曾多次劝阻妈妈都无济于事。


后来有次李飞实在无计可施,便发火砸了妈妈的卖鱼盆和称。


此后妈妈虽然不再去卖鱼、捡废品,但每天都不开心,时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着。


李飞看见妈妈这样心里更难受了,他问妈妈为什么非要找些事做?


“如果我能做到80岁,就能给你攒够100万。”


李飞听完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他感动地说:


“有这样的妈妈,是我一生的福气。”


其实李飞早已不差妈妈的这些钱。


但一直被疼爱挂念的感觉,自始至终都是父母给儿女最好的礼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