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冥想Week26Day1的练习,把每天的第一段时间留给自己)
我认识万万千千的禅修者。
他们有的是遭受心灵创伤的初高中生,有的是已经步入暮年的老者;他们有的一辈子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有的已经家财万贯却决定放下一切静心苦修。他们有的人是金发白皮肤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同你我一样念起“阿弥陀佛”字正腔圆。他们有的人追寻西藏的上师,有人去印度追寻法王,也有人去内观,或是身边就近寺庙呆着。
他们有千千万万种模样,却好像都是“相”,生命底层里的渴慕追求,全都一样。
而今天我要讲的,是其中一位的故事。这位朋友在禅修路上的很大障碍,常常来自于:“嫌弃禅修的场地不够好,就不去了。”
这位朋友读过不少禅修的书,对禅修的理论比较了解,而对于自己去禅修的决心,也是十分坚定的。这是一位意志力非常强悍的朋友,他决定要做的事情,不仅能做到,而且都能做的很好。他想要开始禅修的时候,是大学三年级。但那时候他还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几乎没有环境去禅修。那时候也没有轻松冥想的存在,所以,他就找各种寺庙举办的禅修营。运气很好的是,他就找到了一个临近城市举办的“禅七”营,也就是七天的禅修营。于是他就报名去了。
在那时候,他身边没有同学朋友知道“禅修”这件事,于是大家都笑他,你翘课七天,打坐?Oh my god …… 七天还要吃素?而且七天都要收掉手机,不准说话?这是什么鬼东西…… 但这份嘲笑没有阻止他,他毅然决然地登上火车,到了临近城市,找到了这所偏僻的,新开张的寺庙,上交手机,整理心情,准备迎接他的第一次禅修。
然而,那一天晚上,走进卧房的那一刻,他的心理就彻底崩溃了。
寺庙条件有限,睡的是20个人的大通铺……被子也是两个人一起盖…… 没有洗澡,轮流排队上没有门的厕所…… 其他的人们还挺泰然自若的,虽然条件艰苦,但师兄弟们都能十分淡然的一笑:“嗨,大家都是禅修的,还在乎这具臭皮囊作甚。不过是一句臭皮囊罢了。” 他站在那儿,有点儿呆,开始用知识分子的逻辑反复告诉自己,是啊,来禅修,就是要放下,不要执着于这具臭皮囊。睡觉条件差一点,洗不了澡,臭烘烘的厕所,都算得了什么,放下,放下。
你是来禅修的!
你是来禅修的!
你可是来禅修的啊!
强忍着睡过第一晚,清早4:30起床打坐,一整天行禅,坐禅,没睡好觉,犯困,晚上9:30回到寝房,不洗澡不洗脸,睡觉。第二天早上再起来,重复这样一天。到了第三天上午,坐着坐着,这位朋友实在是崩溃了,觉得自己的每一个毛孔和头发都在撕裂般的吼叫…… 他知道自己要将心专注在呼吸上,但他实在是做不到了……好像到了某种生理上的极限……他一边行禅,一边痛下决心:以后,只能在五星级酒店的环境坐禅,坚决,坚决不再来寺庙了。于是,他扛住了师傅的骂,要回了自己的手机,跑回了学校,获得了蓬勃的努力学习,好好挣钱的动力。
很多年过去了,这位朋友再也没有去过寺庙里禅修。他曾经报名过好几次寺庙禅修,也努力安排时间。但只要一问住宿条件和环境,他就知道,他没法儿去了。这几年,他一直也在不断精进和学习,禅修上不可谓没有进步。但环境的这一关,他始终都过不了。也许是那次经历,让他对好的居住环境和禅修环境,产生了一种迷之迷恋。有意思的是,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几次修行上的突破,竟都是在特别昂贵的奢华酒店里产生的。
如果这世界上多数人知道的是”清修派“,我这位朋友估计走的是“轻奢禅修党”,颇有一种消费升新中产的体验。
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这种对好环境的迷恋,其实也是一种”瘾“,一份禅修的障碍。他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这种要求更加折磨着他,甚至让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臭毛病。他想逼自己一把,对自己狠一狠,让自己能适应比较差的环境了。想想自己敬佩的那些成就者,多少是在尼泊尔挖个洞禅修,又有多少是独坐在泰国缅甸的树林里,自己呢?自己连去个条件不那么好的寺院都不肯。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精进的禅修者吗?
这位朋友有一次出了趟远门,然后被安排在了一个环境很差的地方居住。脏脏的小镇上,各种动物粪便的味道一起发酵,还有来来往往喧嚣的声音。他又累又倦,又睡不好。他躺在床上,告诉自己,你看,这就是你的修行来了,你平时天天就想着住好地方,自己家里搞得多好,天天出门就知道去好酒店,现在考验来了吧,正是在这样的不舒适,这样的痛苦里,人才会找到觉悟和更深层次转化的机会。
还是睡不着,虽然心里并不痛苦,但也并不宁静。一个敏感的人,对环境可能会过度敏感,他总觉得有虫子在咬自己的身体,连静坐都无法澄净和舒展下来,身上的每一块肌肉似乎都是酸痛的。他打开书,阅读《狂喜之后》,正好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藏有一名很有成就的瑜伽士,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一心修行。他的屋子凌乱,衣服很脏,他也从来不去打理,他只在乎自己的修行。有一天,他听说有几位村名要专程来看他。为了表示对这些村民的感激,他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衣服也洗干净了,站在焕然一新的屋子里,他忽然意识到:”我这是在扮演谁呢?“于是,他抓了一把尘土,向自己的屋子里撒去。这把土,便是他一生所敬献的,最恭敬,最殊胜的贡品。
一个并不在乎环境的瑜伽士,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打扫行为,只是偏离本心的”做给别人看“。
那么,一个非常在乎环境的禅修者,是否又会意识到,自己刻意想要把自己丢到”不那么好的环境里“去,是否又是一种偏离本心的,做给别人看呢?
一个人说自己只在五星级酒店里禅修,和一个人说自己只肯在脏乱破的洞穴里禅修,为什么前者就显得俗不可耐,而后者就多了几分清心寡欲看破一切的”真风范“呢?
可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能安住下来,才能一心不乱,于是他就诚诚恳恳地为自己创造好环境,在好环境里诚恳地真正修行就好。在这背后,反而是一种理解,一种慈悲。一种真诚禅修的诚实,一种对自己现状和真实诉求的接纳,也是一种对自己小小执著的允许。
当他允许并承认”环境对我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时候,他就真正放下了“环境”这件事,重新专注在修行上面。而当他还在继续纠结,我是不是应该去这里,我是不是应该去那里的时候,他即便是禅坐在寺庙里,心,也从来没有过半分钟放在修行上。
所有的慈悲和进步,都是允许自己在自己的舒适范围内,小小的,跨那么半步就好。能为自己即使小小的那么小半步,都赞叹,欣悦,和鼓掌。我们允许自己慢慢来,很小很小步子地去走。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生命,开始有勇气,一点点去探索,去朝向自己,他能用很多年去做一件事情,能真真正正地去做,而不再那么容易失望,那么容易退缩。
而我们又有多少时候,是试图把自己一脚踹进海里,逼着自己就立刻学会游泳的呢?一个人总想待在好的地方,未尝不是一种“贪恋”。可是一个人要硬逼着把自己踹到不那么好的地方,未必是为了“禅修”,往往只是对自己的一种粗暴发泄。终究,是做给别人看,是做给自己那个“喋喋不休”的内在父母看,终究,还是不够慈悲。
是否有一天,我们能学会,以同等的尊重和虔诚,礼敬寺庙里清修的师傅,礼敬独坐森林里的僧人,也礼敬那些只肯在五星级酒店禅修的人,礼敬那些坐在劳斯莱斯里冥想的师傅们。
或许那一天,我们能终究生出一种悲心,一种爱心,知道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也知道这一切行为,终究,也没有任何差别。
而在这个故事里,此时此刻在阅读的你,你的心,又是站在哪里呢?
每天早上4:45推送当天练习,冥想是每日精进的旅程
评论区或微博#365冥想#留言打卡
学霸猫个人微信号:superxuebamao
本赞赏二维码由学霸猫特约开光
多打赏有益身心健康
~喵咪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