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制高点
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星智中线投资  ·  中芯国际:准备长期持有几年 ·  昨天  
曾星智中线投资  ·  中芯国际:准备长期持有几年 ·  昨天  
我是腾腾爸  ·  吃个瓜吧!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KTransformers技术突破引发的产业 ... ·  3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AI手机新篇章:不止苹果+阿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制高点

地产风暴下的浮世绘:上海,北京!

陆家嘴制高点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11 09:47

正文


点击 陆家嘴制高点 ,关注中国顶尖投资者交流生态圈



后台回复“hi” 直接领取近百本 金融必读电子书库

陆家嘴制高点: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来源 老蛮 ID:


基本上,除了房地产之外,算得上是百业萧条,就业岗位在以十万计的剧烈减少。当然了,这一切都没啥关系。我们看着这个城市,这个遍地小粉红和小清新的城市,我们唯一可以说的就是:这一切,都是你们应得的。呵呵,呵呵,呵呵呵


2016:虚火焚身的上海经济


2016年上海的房价当然也有一波飙升。按区域划分,上海内环以内的房价涨幅不算特别厉害,均价从8万左右涨到了10万左右,涨幅25%。 这也是由于这种价格本身已经很贵了,再涨下去反正也没人接盘了,目前这个价位已经相当于博傻,而傻子已经快不够用了。


涨幅最高的是内外环之间,从3万5涨到了5万,涨幅高达40%。这种区域最合适发挥想象力,各路炒家都相信这个区域是所谓的人口、配套与产业优先外溢的区域,未来将会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外环以外,实在是过于偏远,宽阔的马路上连车都见不到几部,想象空间还不够,所以涨幅也不算特别厉害,从1万6涨到2万左右,涨幅同样是25%左右。在北京篇里我们已经知道,脱离城市的产业经济实际萧条状况而飙升的房价,将会对孱弱的城市经济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城市经济日益萧条。上海经济,能承受得起这种房价暴涨吗?


按惯例先说制造业。上海工业企业2016年的亏损面为21.9%。每100家上海的工业企业,在2016年有22家亏损。对比2016年全国的工业企业亏损面11.9%,上海的工业企业的亏损比例比全国高出了一倍,这当然不是什么良好的数据。


在从业人员数据上,2013年是上海制造业容纳就业人员的峰值年份,367万人,此后逐年锐减,到2015年下降到351万人。有16万工人自此失业,并且在全国的制造业普遍萎缩的今天,他们也绝无再次实现就业的可能性。


2016年的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是就目前这种惨淡的亏损面数据来看,上海的制造产业怎么也不可能实现就业岗位的扩张。不过没关系,我知道对于工业这种事,骄傲的上海市民当然是不关心的。


他们一厢情愿的相信,只要有金融和房地产,再加上发达的商贸行业,就能维持这个2420万人口的城市的繁荣。行,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数据狂,老蛮我这次一定会把上海的老底撸出来,让上海的小清新市民好好的丢一回脸。


我们先拿一组极其莫名其妙的数据来嘲笑一下。 根据上海统计局的官网数据(网址:http://www.stats-sh.gov.cn/data/release.xhtml),截止2016年3季度末,上海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税负82亿,同比增长7.9%,而利润637亿,同比暴跌15%。


当时老蛮我拿这个数据出来指责上海政府的横征暴敛,在贸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依然在加税。这事引发上海媒体的集群轰炸,国庆期间跟老蛮我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骂仗,最后以老蛮我被全网封杀了事。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到了年底,这个数据突然就变样了。


2016年全年,上海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税金总额138亿,增幅居然只剩下4.8%,而利润总额1020亿,增幅高达19.7%。看起来,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上海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交了52亿的税(138-82),占全年总纳税额的41%;并实现了383亿的利润(1020-637),占全年总利润的38%。看起来要么就是上海的这些贸易企业还真是了不起,区区最后一个季度就完成了全年4成的业绩(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上海统计局的官员们了不起,对这个老蛮我紧盯着的数据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美化。


然而,经济数据之间是有逻辑关联的,你进行任何一个数据的调整,都必须对所有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调整。以你上海统计局那帮平均智商在80左右的公务员,还真没办法完成这种高难度的系统调整动作。(智商高于90为正常人类,特此提示。)

要检阅批发零售业的经营情况,逻辑上最重要的关联数据,当然是“交通运输”数据。你的批发零售所涉及的货物,总是要反映在运输数据上的。2016年6月,上海货物运输总量4.35亿吨,同比下跌3.1%;9月,上海货物运输总量6.55亿吨,同比下跌3.3%;到年底的数据为8.87亿吨,同比下跌2.8%。这是一组相对很均匀的惨淡数据。计算下来,第四季度的货运量为2.32亿吨(8.87-6.55),占全年货运量的比值26%,也就是四分之一。


对比全国2016年货物量5.7%的增幅,你上海的货运行业真是惨烈得要命。也不知道就如此惨淡数据,你上海怎么就突然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了批发零售业的业绩暴涨,你卖出去的货都从哪来的?鉴于2016年全年的货运量都在均匀萎缩的现实,你上海不可能在前三季度实现大量屯货,然后在第四季度集中冲一把销售业绩。


所以,你上海第四季度批发零售业的暴涨,是因为把前些年囤积的过期变质商品,都卖了一个好价钱?你打算把全国人民都恶心死吗?


另一个关联数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上海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5亿,同比增长7.9%;到年底10947亿,同比增长8.0%。这种增幅显著低于全国当年度10.5%的消费增幅,当然是非常惨淡(这里顺带解释一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是包含了电商数据的。


所以这种惨淡是全方位的惨淡),不过我们的关注点主要是这组数据的均匀性。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只不过是2922亿(10947-8025),占全年的比值也就是27%。这同样是一组均匀的惨淡数据。


要按这组数据来的话,上海的批发零售企业甚至都不需要多卖货物,就实现了利润暴涨。这真是岂有此理!


此外,能证伪上海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效益数据的其他相关数据,还有很多。比如上海市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支出了27721元,全年支出37458元,算起来第四季度支出9737元,占全年的比值26%,也没有出现在第四季度暴增的迹象。


几乎所有与商贸相关的数据,都是均匀且惨淡的,唯有批发零售行业,在第四季度出现暴增,出现一个季度占全年业绩四成的扯淡数据。再比如上海的物价全年保持平稳,同比涨幅全年始终均匀的保持在3.1%到3.3%之间,绝无在最后一个季度出现价格暴涨。


所以,就上海统计局这种自欺欺人的数据美化行为,我只能说:呵呵,呵呵,呵呵呵。

上海商贸领域的其它萧条数据更是不胜枚举。由于上海地处中国腹地,商路辐射全国,几乎整个长江流域的企业都要通过上海海关完成进出口,实现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经济动作:挣顺差。


2016年上海海关进出口规模7881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规模36855亿美元的比值高达21.4%,所以我们在此重点关注一下上海海关的进出口数据。如上图所示,2013年是上海海关实现顺差的峰值年份,当年度实现了1883亿美元的顺差。


此后就进入下降通道,到2016年下降到1651亿,较2013年已经下降了足足12.3%。仔细检阅各年数据,进口规模其实相对还算均匀,勉强维持在3100亿美元左右,关键是出口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扑街状态了。就这种惨淡局面,也不知道上海写字楼里的那些商贸企业的白领们作何感想。

其它第三产业领域同样没啥值得一看的表现。文体娱乐业的利润暴跌57%。这一点我们在北京篇里已经看过了,现在也不会觉得特别吃惊。萧条总是从文体娱乐领域开始的。


上海在文体娱乐行业的11万从业人员(2015年的就业数据,2016年的数据尚未出台,想必一定有了大幅度削减),现在大概也能感觉到些微的寒冷了吧。然而,即便这个57%的利润暴跌,同样也是经过了美化的结果,因为同样是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截至11月,上海文体娱乐业的利润也只不过是5.78亿,同比暴跌92.5%。单单12月份一个月,文体娱乐业突然挣到了32亿的利润,比前面11个月挣的利润要高出5倍,这事说出去,除了上海统计局智商高达80的公务员们,估计其他人都不会信。


当然了,之所以这个数据也必须要美化一下,同样也是因为去年国庆,老蛮我跟一众上海媒体的骂架期间,这组数据同样是老蛮我的关注重点。所以到了年底一看,全行业利润暴跌90%以上实在是太难看,这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崩塌了,于是不得不美化一把,试图瞒过老蛮我的眼睛了。


互联网行业利润暴跌24.6%,可见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已经全盘落空。关键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即设备租赁、财会及法律服务、广告策划等),同样有了1.2%的利润下跌。这个行业是上海除了制造业外的第二大就业行业,总共有131万的就业人员。


跟北京的情况一样,这同样是上海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全行业的利润萎缩,2015年这个行业还有高达36.6%的利润增幅呢,2014年也有17%呢。所以,我相当好奇的是,这131万的精英白领(注:同样是2015年的从业人员数据),也是中国最骄傲的人群,他们准备怎么应对这接下来的经济寒冬?


接下来我们再来好好看看上海的小清新市民最骄傲的金融领域。其实相关数据也难看得要命。上海2016年中外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510亿,较2015年的103760亿,只不过增长了区区的6.5%。


这种资金规模的增幅还真是少得可怜。要知道全国2016年的各项存款增幅高达11.2%(1555247亿/1397752亿-1),你上海的资金增幅,已经只不过相当于全国增幅的58%,这说明你上海已经从根子上丧失资金的吸纳能力了,被资金抛弃了!我明确告诉你们,这是上海自浦东大开发,重新确立在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以来,资金增幅较全国的增幅而言,差异最大的一年!脱离萧条的城市经济基本面的高房价,对城市经济本身的冲击,恰恰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体现在你上海市民引以为傲的金融业之上!只有贷款数据,更是惨不忍睹。


全年上海的新增贷款额6595亿,其中新增住房贷款高达3376亿,占比高达51%。这个所谓的金融创新城市,高级金融精英们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然而最终的结果,居然只是把手里头艰难找到的那点钱,投了超过一半到住房按揭贷款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最LOW逼的行当里。我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讽刺上海那35万整日浮夸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了。


好吧,以上,就是上海,虚火焚身的上海。它的经济数据第一次出现了美化迹象,只不过是为了掩饰百业萧条的局面。然而即便是经过了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粗暴美化,它的数据依然难看得要命。


对于这个城市,我没有更多可说的了。惟愿上海的小清新市民们,能在这萧条之下,继续安好吧。


北京大萧条——地产风暴下的北京


2016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新建商品房成交规模达到1540万平米,上升17%;销售均价32590元/平米,上升20%。当然,我们必须知道,这种均价是全市均价,与成交结构有关。就单盘论,北京2016年各盘的售价普遍上涨了4成以上。当然了,对于这种疯狂的市场,所有人都知道原因:对人民币的币值缺乏信心。在经济困局日益发作的时刻,各路资金都在寻找出路,都在寻找避险途径。有本事的当然就逃了出去,没本事的,只能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假装这种中心城市的不动产资产价格能抵抗货币币值坍塌的风险。


然而在城市经济的基本面事实上很萧条的时刻,单独掀起地产狂潮,将极大的增加全社会所有行业的经营成本,并摊薄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这将会加剧萧条 。而北京2016年的所有经济数据,都在昭示这一点。


按惯例,我们先说工业。这些数据照例是难看的。北京201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家数3449家,其中亏损企业774家,亏损面高达22.4%。这种数据当然需要对比:2016年全国的企业亏损面数据也只不过11.9%罢了(45008/379142)。北京,中国的首都,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超出全国的平均亏损水平一倍以上。在利润水平上,2016年北京工业企业的总利润1549亿,同比下跌0.7%。我明确告诉你们: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制造业企业利润第一次出现下跌。2015年也有6%的增幅呢,2014年甚至高达14.5%呢。


当然了,我非常知道,北京的小清新和岁月静好婊们统统都看不起制造业。没关系。我们转头来看各种第三产业的数据好了。2016年,北京的消费数据难看得要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同比2015年的10338亿,绝对值增幅只有可怜的6.5%,而全国的增幅为10.5%(332416/300931-1)。被地产市场吸干了血的北京市民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消费欲望,也就是勉强跟上了通胀水平罢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曾星智中线投资  ·  中芯国际:准备长期持有几年
昨天
曾星智中线投资  ·  中芯国际:准备长期持有几年
昨天
我是腾腾爸  ·  吃个瓜吧!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AI手机新篇章:不止苹果+阿里
4 天前
经济学人集团  ·  为什么硅谷CEO都想转型当政客?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