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
宽广的草原一望无际
烈日下的金合欢树闪闪发光
黄颖琳和3名志愿者席地而坐
一边吃着面包
一边看着离自己不到10米远的地方
几头长颈鹿欢快地扯食树叶
稍远的地方
数百头角马浩浩荡荡奔腾而来……
黄颖琳说,那是她20多年来
吃得最棒的一顿午餐
前不久,武汉大学一年一度的“十大珞珈风云学子”评选结果揭晓,文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2013级学生黄颖琳榜上有名。
很难想像,大学四年间,这名笑容甜美、外表柔弱的23岁女生,先后两度踏访非洲,在肯尼亚做野保志愿者,在卢旺达对话大屠杀幸存者,在坦桑尼亚走访200多家中国企业……同学们因此送了她一个雅号——“非洲野保女孩”。
黄颖琳说话轻声细语,笑起来有个小酒窝,她却形容自己“我的性格像男孩子”。
她来自广州,父母做小本生意,鲜有时间照顾她和弟弟,所以她从小就很有主见。从高中起,她便喜欢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2013年进入武汉大学后,黄颖琳加入了全球最大的青年学生非营利组织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并结识了一名援助过非洲的学姐。这位学姐给她推荐了很多关于非洲的书籍。
多少个夜晚,黄颖琳在书本中与非洲对话。
“其实我大一开始就想去非洲主要是受到一位学姐的影响,她来自社会学系并且一直希望毕业后去非洲的NGO(非政府组织)工作,毕业后她也如愿去了肯尼亚一家不错的社会机构。
学姐对我影响很大,她给我推荐了不少关于非洲的书,例如《蓝毛衣》,在她的潜移默化下,我开始对非洲这一片神秘的土地产生了兴趣。”
2014年暑期,AIESEC组织大学生去肯尼亚支教。黄颖琳想报名,但被父母劝阻。她知道,父母是担心她的安全。在此之前,她从未跨出过国门。最后,她选择去宜昌五峰支教,并结识了一位同龄的俄罗斯志愿者。
2015年暑假,在这位异国好友的鼓励下,黄颖琳独自踏访了俄罗斯位于北极圈的十座城市,基本靠肢体语言完成了整个旅行。
她的见识多了,胆量也越来越大。
“第一次出国自由行去俄罗斯,是打开一扇窗,而非洲之行,则是推开了一道门,我从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一些偏见。”
采访中,黄颖琳如是说:“以往可能觉得去非洲就是做志愿者、做公益,但是实地了解才发现这是一个发展非常快、机会非常多的地方。
同时非洲也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如哈佛大学的学生、牛津大学的教授等等,这也让我开始关注中非关系的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的发展潜力很大。”
2016年暑假前夕,黄颖琳看电视时,偶然得知国际公益组织“中南屋”正在招收赴非野保志愿者,她的非洲梦再次被点燃。
经过应聘和面试,当年6月29日,她作为野保传播专员,独自飞抵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走下飞机,黄颖琳看到,取行李的地方竟是一间活动板房。机场外,满眼是又高又壮的黑人,耳旁充斥着各种不懂的方言,警察手持枪支巡逻。
她有些害怕,等待接机者的15分钟感觉特别漫长。上车后,原本又累又困的她,却连眼睛都不敢眯一下。
“在非洲实习的时候,我的一个做中非关系研究的同事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Binyavanga Wainaina写的《HOW TO WRITE ABOUT AFRICA》,这篇文章解释了很多关于非洲的偏见问题。
以前在书里读非洲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原始部落,贫民窟……但是亲身体验的,是生活化的非洲,不可否认这里确实有很多问题,随处可见大群失业青年、混乱的治安、落后的基建,但这里也有拿着咖啡匆忙上班的白领、市场里买菜的家庭主妇,贫民窟里从商场小学到妓院都有,不少在首都当保安的马赛族青年依旧穿着部落传统服装。
在书中读到的是一个被媒体渲染的神秘大陆,而亲身体验是一个活生生的城市。”
经过短期的适应后,接下来的三个月,黄颖琳开始好好打量这片她向往已久的热土。
在长颈鹿中心,她给长颈鹿喂食,观察它们带刺的舌头;
在小象孤儿院,她了解每头象的悲惨遭遇;
在妇女救助中心,她听那些曾经的失足者讲述重生的故事;
在贫民窟的小学,她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小朋友玩游戏;
在肯尼亚国家公园,她看到持枪的护林员日夜守护着全球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
乘坐特制的敞篷车,驰骋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斑马、羚羊、野牛、大象。草丛中,有时会突然窜出一两只猎豹;道路上,偶有障碍物挡住去路,可能是几只匍匐不动的旱龟。
“非洲的国家公园和国内的动物园是有本质区别的,国内动物园里,动物关在笼子被人欣赏,但在非洲国家公园,人非常渺小,我们只是参观动物的家的客人,会油然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感。斑马吃草,狮子吃斑马,长颈鹿慢悠悠地走,动物和人相互不干预,只有几只小斑马、小狮子会对我们的车感兴趣而好奇地打量。在这片大草原上他们是自由的,不被约束的。”
黄颖琳最难忘的一幕,当属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目睹三头雄狮进食刚刚捕获的斑马。
“车就停在离狮子不到10米远的地方,两头狮子在啃斑马肉,一头狮子在站岗防止其他动物来抢他们的食物。”
“在非洲草原上,动物才是主人,它们无拘无束,而人类才是访客。”
在非洲期间,黄颖琳还与凤凰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合作,通过直播形式,向国人宣传野保理念。
公益组织活动结束后,黄颖琳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去了卢旺达。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后,这个建立在半山腰的国家,如今到了夜晚,每户人家都会留一盏灯,直至天明,寓意着国家新生。
“就像无数的星星散落在田间……”亲眼目睹这一场景的黄颖琳被深深震撼,她仿佛明白,是什么让卢旺达的两个种族,在经历那样的灾难后,还能选择彼此原谅。
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黄颖琳偶遇某个村落唯一的幸存者。
她请这位幸存者面对直播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短短一个小时,观看该直播的网友达60万人。
“我是在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遇见一位中国志愿者,她正好在一个幸存者的机构里,当天晚上就要乘飞机回国,于是她就把那个机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我,让我自己去拜访。这个在大屠杀结束后为帮助孤儿和寡妇创立的机构的负责人正是当年惨案的幸存者。因为我经常写新闻,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有一种冲动,非常想要去拜访他,想要听他的故事,写他的故事。”
“对于安全问题,我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
我先联系了这个机构的负责人,然后让住在我酒店对面的一个中国杂货铺老板娘帮我打了一辆摩托车,在去的时候和到达那个地方后都给那个老板娘报备。
在我探访非洲的途中遇到了很多热心的同胞和友好的当地人,也正是在这些好心人帮助下我才顺利找到了那个幸存者。”
去年11月,麦肯锡公司在全球招募实习生,赴非洲调研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发展情况。黄颖琳再次入选,与另外两名非洲华人共同负责走访在坦桑尼亚的200多家中国企业。
黄颖琳回忆,坦桑尼亚的生活条件更差,天气更热。
一次她乘坐出租车遇到堵车,因适逢正午,车内又没有空调,她被烈日烤得中暑。三个多月里,她每天上午8点钟出门,辗转于各家企业,晚上一回到驻地倒头就睡。
一天早晨,她有些发烧,到诊所验血,被告知患了疟疾。她十分害怕,次日到大医院复诊,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当地认识的朋友,还特地为她开派对庆祝。
如今,黄颖琳对未来有了明确规划:今年本科毕业后,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教育与国际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之后赴非洲工作,致力于中非关系发展研究。
黄颖琳的妈妈黄丽红说,女儿在非洲时,她和丈夫每天晚上都要和女儿视频聊天,确保她安全回家,才能放心睡觉。
一次,黄颖琳和朋友吃饭回家太晚,手机又没电,她发了很多信息没有回音,急得六神无主,差点报警。直到非洲当地时间晚上10时许,母女俩才取得联系,当时国内已是凌晨3时许。
“从小到大,女儿什么事都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她在异国他乡不安全。”黄妈妈说。
黄颖琳的班导裴亮介绍,黄颖琳的基本科研素质很高,专业成绩也不错,各科老师都对她评价很高。
她不仅笔头能力强,还有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回报社会的公益之心,是同学们学习的标杆,也是武汉大学综合素质发展优秀的典型代表。
两次共半年的非洲生活,让黄颖琳成长了很多。
我们也期待她将在这片承载她梦想和记忆的土地上,书写更耀眼的人生。
原定于本周五播放的电影
《速度与激情8》和《神秘家族》
将改为最火爆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与国产片《神秘家族》
电影依旧精彩,我们不见不散哦~
又是一年毕业时,随夏天一起到来的,是离别。
最近已经看到有不少穿着学士服的少年少女们
聚在一起欢笑着玩闹着拍最后的合照了。
而珞珞珈珈就要在此征集创意毕业照了!!
将要毕业的whuers~
请把最有趣的毕业照发送至后台
最好带上tag#毕业照#(方便收集)
告诉珞珞珈珈你们的毕业照故事吧!
来源:《楚天都市报》武汉大学新闻网
记者:揭明玥
摄影:黄颖琳
编辑:宦廷婷 牟苏晴 林美静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