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森并不是聚美优品第一个离职的核心人物。在一年之前的2016年5月,公司两名联席CFO高孟、郑云生同时离职,而当时正值聚美优品私有化的关键时期。
在戴雨森宣布离职前不久,就有传出消息说聚美高管团队内部不和,而且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而不久后陈欧、戴雨森和聚美高级副总裁刘惠璞便凑到一起喝茶,并发微博去证明一片融洽的气氛,而这次戴雨森的出走,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不和传闻。
核心团队的相继出走,侧面说明公司内部出现了信任危机。
私有化事件也成为了公司比较大的一个转折点。2016年2月17日,陈欧和管理层及投资人提出以7美元作价,将聚美优品私有,退出美国股市。这个回购价格跟当初22美元的发行价相比,惹来中小股东们强烈反对和不满,被戏称为“陈七块”,也被贴上了不负责任的标签。
目前,私有化事件后,聚美不仅让投资者失去了信心,市值目前只有近22亿元,已经无法再去跟当初最高370亿元的市值相比,甚至很难想象这是同一家公司。
除徐小平外,险峰长青也从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也有消息说徐小平和险峰长青这次已经彻底套现离场,尽管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投资机构尤其是徐小平的动作,会让投资者对聚美更加没有信心,因为聚美一直是徐小平和真格基金引以为傲的明星项目。
如果说内部人事动荡和投资机构的撤离让聚美焦头烂额,那消费者信任的崩塌是可能压死聚美优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私有化事件不仅仅影响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看热闹的消费者会留下类似“这还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平台吗”的思考,这对任何一家电商平台来说,都后患无穷。
在2014年的7月,聚美优品平台的一家供应商被爆出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聚美紧急撤掉了第三方卖家,并承诺会对买到假货的消费者进行赔偿。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不断有爆料称聚美优品真假货掺着卖,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但这个事情过后的2015年,聚美优品就跌去了60%的市值。
2015年1月,一位自称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爆料称聚美优品的大牌化妆品出自广东某山寨专业地,假货比例高达90%,邮件还爆料聚美供货商走私2000万化妆品被海关查获,尽管这个事情被聚美官方否认,但假货问题始终伴随着聚美的发展。
其实早在2013年聚美三周年店庆时候,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假货风波,随后聚美遭到兰蔻、娇兰、DHC等全球知名品牌“撇清”关系,再到后来遭百丽维权,聚美优品风波不断。
面对各种质疑,陈欧在微博上呛声回应消费者“欢迎你维权,如果真的假货,我赔你100万;如果你造谣,我转你500次然后花1000万和你打官司。”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靠这样略显强硬的公关手段,从目前的效果看,并不能重新建立起那份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