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寒假,川大的你,在哪里,有什么故事? ·  12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寒假,川大的你,在哪里,有什么故事? ·  12 小时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公布武汉大学2025年普通本科生转 ... ·  13 小时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年味变淡?我们何去何从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珈学live|“斗茶”——文人墨客独爱的雅玩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川大校友导演的这部影片你看了吗? ·  3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川大校友导演的这部影片你看了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年味变淡?我们何去何从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2-09 16:35

正文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代表着,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春节作为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上,就成为了“年味”的表征。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很多传统过年方式被简化,有人评价,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



01“需要年味,可是春节早就不是曾经的样子了”


提起小时候的过年经历,@89u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怀念。“当时没有人问过为什么要过年,没有人会关起门来拒绝过年。”她失笑。 她提到,小时候的她还并不太理解过年的真正意义。当时她粗略理解的“过年”,只是一件热闹的、需要忙碌的好事。 虽然当时懵懂,但是跟着大人过年,她很开心。而如今,随着她离开故乡小城,独自在大城市工作,亲人的渐渐离去,对于繁杂的过年习俗她已经不再坚持。“不再有从前的心境,而且老一辈过年的花样我也不怎么会弄,就不再过充满年味的年了。现在的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麻烦地过年,可以惬意地窝在城市的家里,十几天都不出门。其实这样也不错,只是,心里还是有些许的失落。” 沉默良久,才说:“我的年味可能跟着我离去的亲人和消逝了的过去一起离开了。”她怀念有年味的新年,只是因为当时的爷爷奶奶还在,当时的她也还小。


针对网络平台上的年味,@小北认为,关于春节的营销让人感到无趣。“打开短视频软件,看似年味满满,其实都是诱导消费的内容。” 她反感这种做法,认为这种营销来的年味是一种“变味的年味”。



在认为年味变淡的人群中,关于年味为何会变淡,有着不同的看法。


@Milchstra&e提到,年味是需要人来创造的。年轻人如今觉得年味不再,是因为过去负责创造年味的长辈们已经老了。 我们以为自己还是小孩子,可是责任已经在向我们转移。”他认为,对于年味的创造,比起享受,年轻人需要更多地学会承担。


@古格莉斯塔和Milchstra&e的看法有所不同。“原谅我辛苦上班那么久,回到家除了做必要的家务,常态就是在床上打游戏。”他提到,自己虽然觉得家人们在一起做饭非常温馨,但为了在难得的假期轻松一些,今年的年夜饭还是选择了现买的预制菜。 他觉得,在快节奏的社会下,年轻人选择去“速通”年味环节,很多时候是无奈的选择。


@挽江雨则认为年味减淡的重要原因是贫富差距的加大。她提到,在自己父母辈的小时候,大家都一样,过年吃些瓜果腊肉,放放鞭炮,其乐融融,没有心理负担。而现在过年,亲人们一见面就会谈挣了多少钱,即使不谈,心里也有暗暗的比较。“这让发展得没那么好的人怎么开心得起来?”她觉得,在大家普遍没有那么富裕的时候,长辈对后辈的期望只是美好的关心和祝愿。 可当那期望的未来真的实现,有人真的成为了“人上人”,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比较这件事却在亲人的相处间横插了隔膜,让团聚无法简单和纯粹。


@Serendpity说:“小时候过年,大人给个面团我都能玩上半天。 可是现在,什么事都见过了,如何还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看见一锅煮着的饺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开心起来呢? ”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感受不到年味,是已经过了那个新奇感爆棚的年纪。



02 “我们并不一定需要那么浓的年味”


@唤江意说:“现在天天吃的喝的比以前过年时还好,那过年时还有什么年味呢。”在他看来,年味看似变淡的主要原因是大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诚然,春节诞生于农业社会,其重要寓意之一就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祈求土地的丰腴。而如今,老一辈人所憧憬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如今已经大范围地实现。与其说“年味”淡了,不如说“年味”常态化了。


@刘十三认为,社会发展、人们对于“过年”意义判定上的变化也是导致年味变淡的重要因素。过去的农业文明中,对于过年意义的认定,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当下的团圆。 过年,是一种人们在难得的农闲时期奖励自己,在青黄不接的时分抱团取暖,祈求来年顺遂的重要形式。 在当时,春节的仪式可以使人们更团结,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 然而,在工业社会,虽然团圆仍然是刚需,但在排除集体协作,更强调个人奋斗的生产方式下,对于让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传统的祈盼习俗已经不再有那么大的作用。



@WuloveRan提起这个问题,显得有点不解“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浓的年味呢,我理解家人的团聚,但换位思考,把哪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独自扔到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过年,也都不会高兴的。” 她还表示,自己并不喜欢与本身并不熟悉,只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亲戚客套。


@IQ68也犹豫地表示,其实她也不觉得过年的一些形式很有必要。 如果可以,她更希望能把短暂的假期用来旅行。“可是在我家,过年的话,家是不能不回的,更何况必须送出的拜年礼品,过了时间就很难送出去了。”她为难地说。到今年,小j已经参加工作五年了,还没有一次用春节假期执行过自己的旅行计划。今年,她提出先回家过年和拜年,然后尽早出发旅行,但还是被坚决反对了,因为有个很重要的亲戚在节后几天才会到小j家做客。 父母说最好我不要走,到时见不到我人,显得不热情。”


@Beyond说:“在我看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种自我欺骗。那些为了送礼拜年,打肿脸充胖子,榨干自己钱包的人真的开心吗?” 他觉得对于手头不宽裕的人来说,过年送礼是为他们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03“过年仍然可以很有趣,至少应该很重要”


@风犬少年觉得,年味变淡的感受,他没体会到过。“因为我家里都是乐于接受新事物,彼此之间性格也很和谐的人, 大家聚到一起,不管怎样都有开心法。 ”他提到,他的爷爷奶奶使用智能手机已经很熟练,过年时,他们在线上发红包、抢红包已经很自然,甚至对集五福处于一种不亦乐乎的状态。 他的家人都不强调过多的礼节,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生活习惯也不冲突,对于代沟的感受并不明显,回老家也并不痛苦。每到过年,他家的三辈人会聚在一起探索新菜式,自然而然地把年过得有趣。 “奶奶不爱吃鱼,因此我们就思考如何用不同的食材做出鱼的形状。” 认为,现在的春节对于他而言,仍然是家人团聚,将日子过得比平时更快乐、更有趣的契机。



@imchunyu认为,虽然年味淡了,但仍然要去追寻年味,虽然现在的春节更加无聊,但仍然非常重要。 她提到自己的奶奶如今已经七十多岁,自从搬到自己父母亲的所在地,就一直没有回过千里之外的故乡。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都会一直说着“想回去看看”的话,但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每到过年,奶奶和她故乡的姐妹们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看到彼此,但即使这样,她们对彼此的关心和思念也从未变淡。 显然,这样的老人,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年,而是一份牵挂,一个团聚的理由。 因此春节不只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春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能够降低。


@洛寅同样认为,春节的主调是团圆,家人们能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 至于吃的是手作菜,还是预制菜,发的是现金红包,还是微信红包并没有那么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