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撰文|蜜姐
最近,问我要不要买房的人突然多起来。
经历过上半年的疯狂之后,七八月份,无论是身边人还是网友,似乎谈论买房的兴趣都大减。
买了的,已经不想去操心了。买不起的,更不想看了,反正买不起。
但最近却有点不同了,买没买房的人都蠢蠢欲动。
因为,房价下跌的消息越来越多。
01
“涨了算我的,跌了你负责”
对于房价下跌,不同人的预期不一样,有人问我能否跌回2016年的水平;也有人问什么时候能跌回2014年的水平。
今天,蜜友群里有位姑娘特别耿直,为我这个群主喊冤:“跌了,是群主坏,叫我买,现在跌了。涨了,是群主坏,没把刀架在我脖子上逼我买。”
当然,提问的朋友早就澄清并非此意。
但多数关心房价下跌的人,却是这种心态。
这种心态买房,除非买了,房价马上涨,否则都要骂爹骂娘,买房的幸福感指数基本为零。
所以,最近我们又看到了2014年曾出现过的一种现象:业主不让开发商降价,宣称是“维权”。
很可惜,蜜姐没有掐指算命的本事,不能告诉大家,哪天跌多少。
真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房价会跌到多少,不是神棍、骗子,就是瞎猜。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1997年就有人警告会有危机,但直到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依然在上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6年就有机构和业内人士发出警告,但危机具体什么时候爆发,也没人能说得准。
有意思的是,房价上涨的时候,买了房的人不会问,房价涨到什么时候算到头,只盼着再涨点。
02
是你的需求,还是躁动而已?
中秋节去理发店,与一位相熟的理发师闲聊,他说自己最近很郁闷。
因为孩子要读书,所以在市内买了房,把孩子户口迁了过来,不到两个月,老家拆迁,因为孩子迁户口,少得了十多万的拆迁款。
但孩子读书,必须提前三年迁户口,7月份孩子满3岁,所以当时也不能再拖。
没等我劝他,他自己倒又说,其实也不后悔。因为朋友当初没有及时把孩子户口迁到学区内,结果也花了十多万,才读到想去的小学。
其实,买房也一样。谁买房,都希望买在低点,而高价转手。
什么都想要没错,错在不能实现。
我一直说,真刚需,能上车随时上车都是对的时机。
因为,你需要的是房子以及附加在上面的教育机会等,涨了是纸上财富;跌了也只是账面亏损,没有卖房,亏的不是钱,更多是心理失落。
03
谁是进场捡便宜的那个人?
怕跌是正常的,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能承受的最坏结果,然后去决策,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其实市场上也总有进场捡到便宜的人,但未必是你。
买得便宜是策略之一,选稀缺性也是策略之一。
中秋节去参加了某机构的培训课程,同组的一位小伙伴,就不止一次进场捡便宜。
比如,就在上个月,她所在城市的房价均价在1.5万-2万元一平米左右,她却在一个热点区域的楼盘内,以不到1万一平米的价格淘到了一个小区内的小商铺。
这姑娘平时努力攒钱,能省则省,朋友同事背LV、Gucci,她背布包也不介意,她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想要年轻的时候多攒钱投资,以后轻松点,一大爱好就是闲暇时到处扫盘。
啃不了老,夫妻俩靠自己攒钱,买便宜有潜力的房子,为了能够承受可能的风险,策略之一就是只买便宜的,此前投资的房子总价也控制在二十万左右。
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五六线城市,都有好地段。
好地段,就有稀缺性,就能有一定的抗跌能力。
稀缺性,无非是房子本身好(户型好、小区环境好,大品牌)和附加在房子上的教育资源,靠近商圈、地铁站,生活便利,租售空间都大。
当然,蜜姐之前多篇文章都反复强调,大趋势上,调控还在加码,如今并不是投资房子好的时机,但如果你问买房的原则,无非还是上述几点。
不管什么类型的投资,怕输,不是靠求神问仙,找个人为你的投资失败背锅。
并非刚需,而只是蠢蠢欲动,请看看你的现金流,至少5年内卖不出去,你能否挺得过去。
不行的话,请默念一遍:房住不炒。
PS:有蜜友建议公众号的头像换成真人照片,说这样感觉才靠谱。所以今天换了,但我自己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如果大家不适,再换回来哈。
编辑:王心
往期好文
惊九银十?多地新房降价促销,真相却很残酷!
取消预售改卖现房!买房更难还是更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