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U学在线
U学在线,致力于通信领域媒体和行业整合顾问服务,并助您掌握领域动向和重构行业圈层。只要您关注通信圈,这里就是您的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英伦传统出版业能否突围经济周期? ·  昨天  
设计诗designer  ·  MORQ Architecture ... ·  昨天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在线免费PNG制作工具,可自定义字 ... ·  4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千亿阿里云谋变,吴泳铭狂飙基建 ·  昨天  
FT中文网  ·  如何理解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税冲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U学在线

从联通到华为,再从移动到铁塔,最后我去创业了

U学在线  · 公众号  ·  · 2017-11-20 17:09

正文

点击上方 U学在线 一键 关注 回复 以下数字即可查看更多 彩内容

【66】 通信服务商最受欢迎雇主榜单出炉

【67】 中移物联网主设备集采结果出炉!

【68】 华为因80万用户信息误删遭5亿罚款

【69】 2017一级建造师泄题卷土重来?

【70】 最简洁明了的5G培训材料



/ 阿伦


“你居然从铁塔离职了”,

“你终于从铁塔离职了”,

“你还是从铁塔离职了”。


这是有人听说我从铁塔离职后不同的反应。铁塔作为我12年通信运营商行业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联通4年,华为2年,移动5年,铁塔1年,我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行业,带着诸多的无奈和感慨,投身了创业大军。


的确,三线小城市拥有稳定职业的中年离职很多人感到 惊讶与 不解,频繁跳槽亦是外人眼中的不靠谱,然而我觉得他们并不懂我;更多的好友在惋惜中带着庆幸与祝福,你终于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了。


1



联通与移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2003年,从浙大毕业后,我进入了浙江某地市联通,和很多人想法一样,在家门口有个稳定的工作,或许这也是这个三线小城市的传统氛围。


那时候联通和移动的差距没有那么大,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员工薪酬,我进联通的时候有6万+,移动也就7万+,没像现在移动已经碾压联通数倍。


联通与移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那么多年敌不过移动,还越来越落后。


人。 联通从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多家投资拼凑,当时没人看好,连码人都码不齐,就拿至今仍留在新联通并且成为骨干的原联通的老人来看,好多都是日校大专毕业,可想而知那些普通的原联通老员工是什么样的。就我在联通的几年,很少有高学历的名校生。


反观移动,从原来邮电系统中分离出来,分出去的新人大都是邮电系统各大黄埔军校分配的高材生,而且移动分出去后几年业务蒸蒸日上,收入也反超电信,许多电信的人才纷纷转投移动,这给移动在业务发展上推波助澜。


钱。 要想建一张覆盖完善的网,核心因素就两点:优质的频谱资源和足够的投资。至于规划和优化,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


当时,联通既要发展G网又要发展C网,哪有那么多钱来搞建设,而且联通定位原本就低于移动,导致资费上定价低廉,营收不足,薪酬不涨,最后网络质量跟不上,服务不到位,恶性循环。


就拿我所在的岗位网络优化与工程建设来讲,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点点,少的可怜,都建不了几个站,最多只能在城区话务密集区上了,农村的投诉,开始还去踏勘下,后来压根就不理了。


至于管理、服务等问题,无非是基于人和钱两点。


久而久之,联通的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都抱着养老的心态,而那时,移动正“大象快跑”猛兽般地侵蚀业务市场。多年之后,我在移动明显感觉到两家的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的差异。


2



华为的狼性文化与加班文化


2007年,结束了初出茅庐的4年联通生涯,背起行囊来到了华为。 初到华为做研发,华为的加班文化和狼性文化,还真心不太适应。


“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到公司,公司是不会亏待你的。”这是华为对每个新员工都会说的。


在华为,你首先是一个“华为人”,其次你才是父亲、丈夫、儿子等,企业的利益与目标是放在首位的。任老板本身就是亲力亲为的实践者,为了华为牺牲了很多。


虽然,华为从来都没有亏欠过自家员工,一直以高薪对待。但对于狼性文化和加班文化,我实在不敢苟同。


在华为每个部门都有压力,实实在在生存的压力,如果你们部门对公司没有价值,那么就不会给你招人,不会给你奖金。理性的看,这是对的,别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要分给你呢?但绝对的公平,实际上是有些残酷的,可以说在华为,竞争无处不在。 所以,你只能无休止的加班获取安全感,不然就会被淘汰,哪怕只是心态上的一点慰及。


其实很多加班与效率、进度关系不大。比如我在华为做过一段时间的异地研发,项目上来,客户需求多、进度急,加班正常。后期维护阶段,也没啥需求了,客户也会做一些以前砍掉的大需求,加班。本来一个月可以做完的,为了显示任务艰巨,管理水平高,压缩到两周,加班;还有些比较新的部门,需求不清晰,大量返工,自然避免不了加班。


其实加班原因多数是管理问题,管理能力不足,不清楚如何计划,不知道一个需求到底要多久做完,于是就以加班多少来衡量。


其实我不讨厌加班,只是讨厌这种加班,完全没有心理优越感和满足感等精神回报。


所以,在我看来,加班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值不值得加班。


虽然我只在华为呆了两年,虽然不太认同华为的某些文化,但我始终觉得华为是家好公司,一个伟大的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太多太多。


谢谢你,华为!


3



移动的恐慌与焦虑感

2009年,出于家庭考虑,可能骨子里深透着一股小农意识吧,我决定离开华为了,刚好那年浙江移动第一届社招,我也如愿录取到了老家的地市移动工作。


刚进移动报到的第一天,就碰到了几年前我在联通一起共建共享的移动老搭档,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我们这了啊?你会发现和你们联通的工作完全不一样。”


开始我还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才明白,他说的是繁琐的流程,无尽的内耗,以及那些极不合理的考核。 说实话,我在移动这五年,并没有学到多少实质的东西,特别对于我这种技术痴来说,只是略微提升了一点情商以及PPT的写作功底,仅此而已。


2009年移动通信已进入3G时代,那年的建设如火如荼,工程建设一线的我们每天通宵达旦,可能在华为已经习惯加班,领导看我加班那么卖力,把写材料的“重任”交给了我。当时我心想,一个小小的部门有那么多材料可写吗?还需要专门一个人放弃主业来搞这破事。


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在移动,有一种生物叫移动基层,其特性是加班没有加班费。 而移动基层中又有一种为加班而生的变异物种,就是——写材料的,有诗为证:


举杯邀明月,我在写材料;夕阳无限好,我在写材料;春眠不觉晓,还在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材料;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材料;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材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得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材料。


材料分类很多 ,有经营分析报告,有领导述职报告,有各种分析,全省数据、本地数据、分公司数据,分析各种项目各种报表,数百万清单级的数据,还有各种通报,日通报、周通报、月通报、年通报, 假数据真分析, 领导你高兴就好。


就这样,我在工程建设部门假装生活了五年,打杂加材料,以前喜欢打码,后来被迫变成了码字,中文的,哎...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产生了极具的恐慌和焦虑,生怕自己的一生就在这样的迷茫中度过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用在人到中年的我身上倒是再恰当不过。


基于对自己的这种一事无成的失望,几乎是出于本能,再试图更努力一些,以让自己的人生不至于是一眼望得到头的惨淡黄昏。有句话怎么说的?因为“再不折腾,真的就老了"。


4



苍白无力的铁塔何去何从?

2014年对整个行业来讲注定是多事之秋的 一年,4G来了,虚拟运营商来了,铁塔公司成立了,运营商人的心荡了。


铁塔公司的成立时就被贴上诸多标签,国企改革试验田,创业型国企等, 运营商内部则掀起一阵“到铁塔公司去”的跳槽热,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我而言,去铁塔不是因为对铁塔有多看好,而是因为在移动看不到希望。


铁塔成立之初,有一种“新生”,即官方宣传的“创新” 和民间洋溢的“ 重生 。当时业界对铁塔的看好,多基于铁塔创新基因, 不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敢于试错、善于借鉴、勇于变 革。我们一些电信业老员工转变为一名铁塔新战士,从一个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中年人变为一个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奋青”,说叫“重生”。


这两个美好的画饼 在进入铁塔的一瞬间就消失了,因为人与事不匹配。 整个地市职能部门集中综合、财务、运发、建维四个部门,也就20多人,运营商一年新建基站几百上千,建维部门十来个人,怎么忙的过来?并且很多商调过来的运营商同事原先不是做基站这块的,给4G建设大潮中带来不少牵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设计诗designer  ·  MORQ Architecture 丨自然中的建筑艺术天堂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千亿阿里云谋变,吴泳铭狂飙基建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大姨妈期间谢绝的16种食物,你知道吗?
8 年前
单反摄影技巧  ·  掌握相机设定,4招轻松拍出好风景
8 年前
丁香园影像时间  ·  病例挑战:颅内囊性病变
7 年前
知道学舍  ·  1949-2016,《人民日报》头版的中国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