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影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我们拒绝纸上谈兵,专注分享最具实战价值的影像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是时候给每个医生都配一个副驾驶了 ·  2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球扩俱乐部 | ...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肺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3 天前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临床试验中患者入组激励存在争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影像时间

病例挑战:颅内囊性病变

丁香园影像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3 20:33

正文

颅内囊性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引起颅内病变的种类较多,根据起源部位的不同大多可以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具体到脑实质内的囊性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类:1,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2,神经胶质囊肿;3,脑穿通囊肿;4,寄性虫性囊肿。


一起看几个病例,给出你的诊断吧~


案例一


基本病史:男性,35岁,头痛病史。


图 1 颅脑MRI检查所示右侧额叶见巨大圆形囊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信号均匀,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DWI序列显示病变为明显低信号,ADC图(未列出)呈明显高信号,提示该病变扩散不受限;强化MRI所示该病变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周围未见明显水肿


案例二


基本病史:8岁男孩,持续头疼一个月,时有呕吐。


图 2 颅脑MRI平扫及CT强化图像所示:右侧枕叶侧脑室后脚附近较一巨大囊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CT呈低密度。病灶其内信号及密度均匀,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及脑室受压移位,中线向左移位。D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结合ADC图提示病变弥散不受限,强化CT显示病变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周围未见明显水肿


案例三


基本病史:男性,30岁,未提供其他病史。


图 3 为颅脑CT平扫及强化,结果显示右侧放射冠区见一巨大类圆形低密度灶,其内密度均值,与脑脊液信号类似,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左移。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强化后图像未见明显强化改变


病例结果


诊断:囊性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包虫病常见的2种类型是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好发部位为额叶和顶叶,颞叶、枕叶也较常见。


病理机制


脑组织柔软,血液供应丰富,有利于包虫囊肿的生长。包虫囊的生发层不断分泌水样囊液,因张力膨胀生长而呈球形,可生长成巨大囊肿,只有活力减弱后才相对稳定,寿命可达十几年。


影像学表现


囊性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大小不等的圆形长TI、长T2信号病灶(CT表现为低密度),内部信号均匀一致,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扫描其内囊液信号可被抑制;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可单发,也可多发。直径一般>2 cm。包虫囊肿为乏血供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脑囊性包虫增强扫描也不强化。


鉴别诊断


脑穿通畸形囊肿:呈脑脊液信号,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


囊变胶质瘤:囊壁厚薄不均,有不规则强化,可见肿瘤实质部分有较明显的水肿;


单发巨囊形囊虫病与脑包虫囊肿较难鉴别。


总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