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星舰第六次试飞,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  18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月壤制水、脑机接口、AI ... ·  18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call you ... ·  昨天  
知乎日报  ·  AI 能写出一部《武林外传》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月壤制水、脑机接口、AI 创作……哪些科学想象逐步成真?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4-11-20 22:29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往昔,科学似高悬天际的璀璨星辰,神秘且遥不可及,似乎只藏于实验室瓶瓶罐罐间,或蜷缩在学术殿堂晦涩理论著作里。如今的科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渗透生活各处,带来层出不穷的可能。


科学不是真理,而是寻找真理的方法


17 世纪的英国,堪称科学革命的滥觞之地,而站在这场革命核心位置的,正是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科学天才的艾萨克・牛顿,人们把牛顿力学构建的宇宙体系奉为圭臬。此时,「两朵乌云」飘来,摧毁了经典力学大厦,一个崭新的、有着起点与未来的动态宇宙模型被构建起来……

室温超导如果真的实现了,会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知乎答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罗会仟
无论是高压室温超导的报道,还是常压室温超导的报道都被迅速证伪。要么是原始数据存在操纵造假的嫌疑,要么是数据质量低劣到根本不具有任何说服力,最终两个材料都被证实距离超导十万八千里。
室温超导如果真的实现了,为什么不会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首先室温超导可能完全不可用,其次室温超导并不能替代现有的应用超导材料,最后室温超导即便能用,要实现规模化应用也需要时间,而不是立刻引起工业革命。

如果室温超导体没有用,那么还有什么科学意义吗?
室温超导的发现代表着探索发现、突破极限、刷新未知的科学精神。室温超导的机制肯定超越了现有理论框架,有可能在将来孕育出全新的物理。


牛顿时代的人们以为参透了宇宙的全部奥秘,如今的我们对自身理性有了更成熟乐观的认识。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是什么驱使他们求知?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核心所在。


迈向真理之境,科学少不了坚持和质疑


科学史会始终铭记着一位孤独的英雄——孟德尔,8 年豌豆实验成果蒙尘 35 年才重见天日。但如他一般,诸多科学家耗费光阴著书立说,只为给后人开启求知大门。

让学术回归学术本身。
知乎答主、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段峰
我们更应该让学术回归学术本身。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违反了客观规律。我们只能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有限的知识,然后创造新的知识留给后人,这才是我们科研人员要干的事情。



学术界99.9%的论文真的都没用吗?
知乎答主、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生物医学从业者 Clover青子:
新药研发的临床实验为什么需要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因为每一期实验都要跨越一个坎,药物用到人体上,它的安全性、副作用、有效性都需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只有安全通过了这三道关,才能推向临床。

知乎答主、EAST望远镜筹委会副主任 刘博洋:
随着国家科技发展、基础科研越来越强,我们会产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可能还没有走过产业落地这条路。对于我们来说科研的「死亡之谷」就会越来越宽阔,因为我们真正到了领跑的阶段、真正面临着未知的境地。 



无处不在的科学刷新认知,我们如何跟上世界更新的速度?
知乎答主、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华沙:
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事物表述方式上的一点小变化就能改变人对它的记忆。所以当看完别人的科普,我们还要回到原文中去看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或借助AI助手来辅助总结。这样我们就不只是被别人的一句话吸引眼球,还能看到相对更准确的事实。

知乎答主、中科院生物学博士、科研工作者 李雷: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经常出现逻辑错误的情况是把两个只有相关关系的事物混淆为因果关系,但生活中大量的问题之间都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如果我们理解错了,在事实判断上完全可能会出问题。


在科学实践中,开启触手可及的新程


现在,科学的力量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交织。AI 融入众多领域、新能源技术重塑能源格局.……它们相互作用,让科学不再 「孤芳自赏」,而是深度嵌入社会,全方位推动时代发展。

AI 开启病毒世界新地图
知乎答主、阿里云飞天实验室生物计算研究员 李兆融
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结合才刚刚开始,病毒学极其丰富,又极其简单,它一定能跟人工智能碰撞,迸发出很多火花。


送嫦娥六号飞天探月,长征五号如何做好「太空快递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王珏
在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我们攻克了 12 大类 247 项关键技术,拥有 100% 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有些技术是中国独有的。所以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整个「胖五」浑身上下都没有受制于人卡脖子的地方。未来,长征五号使命必达,我和研制团队同样使命必达。


「月壤制水」为登月计划带来哪些期待?
知乎答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 王军强
我们期待利用月壤生产出第一滴月球水。当月球有了水,我们就可以喝水、浇花、种菜、养鱼。通过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可以让人类呼吸,而氢气是重要的能源材料,有了这些就能做火箭的推进剂,这样,未来就可能实现星际旅行。


科学改造的新世界,我们将会迎来怎样的未来?


出现在作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的那艘潜艇,时隔数十年已化为现实。既已见证乔布斯开启的智能触屏时代,又怎知有生之年,不能目睹人类移居太空、脑机接口孕育出「仿生人」 ?我们的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呢?

AI 也许真的可以成为电影大师
 知乎答主、知名导演、编剧、监制 俞白眉
当AI来了的时候,成为最早企图使用它的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世界终究是要变化的,不能适应的会倒下去,我们要努力面对这个世界,而面对这个世界不光是我们自己这一代的事情。


科学改造的新世界,是走向更加明亮的未来,还是暗含挑战和危机?
知乎答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元卓
AI 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可逆转的。AI 最先淘汰的是什么人?是坚决不去学习怎么用 AI 的人。在未来的岗位中,一定是人和 AI 的搭配才会做得更好。如果你学会了使用 AI,那么这个岗位一定还属于你,因为你才是驾驭它的人,你就会是 AI 时代的原住民。

知乎答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 袁岚峰
现在人工智能对科学界来说有一个很大的运动是 AI for Science。以前传统的科研范式只有两种,就是理论和实验。电子计算机出以后,逐渐产生了第三种研究范式计算模拟。而现在明显的趋势是,人工智能成了第四种范式。如今科研的范式不是鼎足而三,而是一张四条腿的桌子。

知乎答主、生命科学科普作家 瞻云
人类一开始的科技生产力并不完美,科技发展的过程就像打补丁一样。蒸汽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电气革命来补足,既扩大了生产力,也把过去的污染给治理了。电气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但也造成了温室效应。现在我们提倡新能源,也是通过发展科技再次给电气革命打一个补丁。

  
「2024 知乎科学盛典」由 OPPO Find X8 系列联合赞助播出。作为 2024 知乎科学季收官之作,「2024 知乎科学盛典」通过关心那些「搅动当下」和「着眼未来」的命题,带来科学家、科技行业工作者及知乎答主关于科技未来的讨论与展望,开启有关未来的科学新想象。

人类命运的归宿,隐匿于茫茫未知之中,难窥究竟。可毋庸置疑的是,科技革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始终坚定地向前迈进。当下,我们身处于一切对科学有着迫切需求的时代,唯一真正的失败,是我们不再去探索。

我们始终坚信,沿着科学铺就的道路前行,我们定会与一个崭新的时代不期而遇。它将是人类用智慧与勇气、探索与坚持编织的璀璨未来。



头图来源:《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