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是吧!瓷器也会开花?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3000一罐的贵妇面霜,真好用!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懂中式美学的人,真不简单!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他是DeepSeek关键人才!差点留在美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学习能让你成长,分享才能让你成功!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8-06-28 06:25

正文

单仁行
ID:shanrenzixun

1


各位,有没有发现,随着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家的学习焦虑感也越来越强了?


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就能过好这一生;


现在,如果你不知道最新的支付工具,进了超市有钱也买不了东西;


如果不知道最新的营销方式,投再多的钱也没别人见效快;


跟不上身边人的思维层次,即便身处讨论热烈的群里,依然会觉得格格不入……


为什么会这样?从本质上讲, 当你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势必会冲击你原来的生存方式。


所以你发现,中国老人往往是最容易受骗的群体,因为他们过去拥有的社会阅历变得不实用,而退休生活又让他们与社会脱节,导致对新出现的新技术和新的协作方式,甚至新的骗术全然不知。


因为这些,自然很容易被骗子轻而易举骗走一切,所以我经常会对身边的企业家学员开玩笑说: 要保卫你手中的财富,持续学习比保险柜更有用。


2


当然,了解如何学习前,我们得先弄懂,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学习焦虑感。


我记得有位朋友跟我反映一个问题,很典型,他说,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员工,还有家里的小年轻都在玩抖音,一了解才知道,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流量大、用户多。


可怕的是,他居然现在才知道。于是他疯狂地搜索各种分析抖音的文章,发现很多大咖都在分享如何玩转抖音,他觉得太好了,就马不停蹄一个个听,还发动员工学。


各位,有没有发现这位老兄像极了自己,因为我们的焦虑点都很相似,无非两个:


  • 今天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工具升级都太快了,有太多东西我们都不懂;


  • 今天是全民分享时代,有太多大咖分享不能错过,又学不来。


3


确实,在今天这个时代,当所有人都可以无所顾忌浏览信息,并且随时分享自己信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分享型社会。


也就是说,当分享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时,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者。


这一点对于企业家来说,确实是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也意味着我们同样获得了一种跟外界交流的新方式。


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社交,而是把社交分享作为一种商业之道,通过表达自我、传达企业价值观,去打造企业家的个人社会影响力,从而间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以及销售量。


这点很关键,在最新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中就表明,00后六个价值观中就有一个是“懂即自我”,也就是会以对某领域深刻见解和成果来定义自我;另一个是“有社会关怀”。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群即将崛起的消费群,更在意能表达自己的企业以及有社会关怀情怀或者价值观的企业。


那么 未来,懂得去分享和表达自己的企业才会受新兴消费群的青睐,那谁是分享的最佳人选?答案是企业家本人。


4


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来,分享行为有个核心,叫自我认知。


在市场经济中,这种行为就是建立品牌。今天只有我们分享和创造出内容,才能改变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建立我们想要的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


二来,分享即营销,过去我们所营造的统一品牌认知,跟现在越来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事实上是相互矛盾的。我们更多的是被动找用户。


但是通过分享可以与用户建立沟通的渠道,一改冷冰冰的形象,让用户主动向你靠拢。


当然,我更想强调的是, 今天企业家从幕后站到台前去分享,对我们有更大收获的是,个人影响力。


5


我经常跟一些企业家朋友作深入交流,就发现这个物质条件丰足的情况下,其实 还有一个更大的需求,那就是来自外界的身份认同感,更准确说,是来自圈子的身份认同感。


而满足这种需求,就必须去寻找相对应的高质量社群圈子。


就像前天晚上单仁行邀请了西森自动化的李总来做了一场直播分享,一开始邀请李总的时候,她也说自己不行,但事实上李总本人是老师出身,表达能力很强,完全ok。


到了直播的时候,随着观看人数一两千的猛涨,李总也越讲越兴奋,结果还比预计时间延长了,但大家反响很好,拼命打赏,很多人还表示想加“冰冰老师”的微信。


我相信,很多企业家跟李总一样,到了这个层次,钱远没有“冰冰老师”这个称谓更有意义以及带来的满足感。


其次,很多企业家属于“ 高边界层 ”类型,有很厚的“壳”,不容易打开,向来习惯“内向学习”,也就是自己通过学习去反思和自省。


但我们要知道,很多知识匆匆浏览,不见得都记得住,都能消化。只有我们通过表达一次,或者把学到的内容再转述一次,才能更加深刻。


所以在这我想表明的是,每位企业家在人生、业务或者网络营销等方面有收获的时候真的要勇于站出来分享。


那么什么样的分享会更有价值呢? 与同样等级的思想碰撞,最有收获,比如寻找跟自己认知相似的企业家群体。


6


我们单仁行聚集了百万企业家,很乐意帮大家牵线搭桥,帮你们召集企业家同伴,当然,你得有勇气站出来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