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网站。是了解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最佳网站之一。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视野

告诉孩子: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中国会计视野  · 公众号  · 财务  · 2019-03-01 07:23

正文

01

教会孩子不作恶容易,不被恶却很难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就不要跟他人一般见识。

4、打回去。


自从做了父母,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不作恶容易,不被恶,却很难。人生的路上,谁都会碰到点事儿的。如何教会孩子去保护自己,不会被伤害;如何让孩子有教养,不去伤人。面对这个问题,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决定孩子的行为。


02

训练孩子“还击”引热议



一个女童向爸爸诉苦,说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还打自己。老师尽管批评了对方,但那个小孩有时还是打自己,为此感觉很委屈。爸爸为此引导女儿:她打你,你就打她,告诉老师没用,你回击了,她就不敢欺负你了。并在家中训练女儿如何出手。


很多家长在看到这样观点的时候,都表示很有同感。实际上,很多家长私下里也是在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还手。但幼儿园包括小学的老师,都明确地告诉孩子们,不许打架,有冲突了报告老师。那么孩子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03

“不许打架”是一种规则,攻击需要教化管理



老师说的“不许打架”,就是一种规则。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了,当然就相安无事了,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坏规则主动打架了,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规则不去还手,那么就会“吃亏”,至少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吃亏。所以,遵守规则的一方就需要保护。这样,打人的孩子知道了打架就会受到惩罚,而被打的孩子知道了遵守规则不会吃亏,对双方才能起到实际的教育意义。


当然,这样的处理更适合强调规则的学校,对于年龄更小的幼儿来说,更多的还是需要教育和引导。家长的责任尤为重要。攻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需要教化管理。但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打人,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觉得就是小孩子,又打不坏,能怎么样?但对方的家长则未必也会这么想。幼儿的攻击大多在产生愤怒情绪或愿望受挫时出现,所以,家长有责任逐渐培养其表达情绪的方式,比如把不高兴用语言说出来;或采用相对无害的方式宣泄愤怒。

04

告诉孩子:不伤人是一种教养

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我们不鼓励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时,以武力解决问题,不主动攻击他人,不使他人受伤害。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ta自己奋力回击的时候,做家长的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在以下情况:


一是,发生在同龄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尤其是在幼儿园;

二是,的确是对方故意找茬;

三是,要平等地还回去。


既然已经教会了孩子善恶分明,那就要尊重他本能的情绪。为什么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去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呢?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为什么很多孩子挨打了就哭,就蹲墙角里悲戚。很多都是父母对他们情绪的否定、压抑造成的自卑。孩子受欺负了打回去,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从小,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击。当然,回击别人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负停止了,你的回击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动的攻击和伤害。


05

气场不足,那就要先学会自我保护



当然,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只有在双方力量相当、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所以,在平时的生活里,家长还要跟小孩渗透各种自我保护方式。比如,当遇到比自己年龄大体格强的孩子时,还是先要学会自我保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