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靖昊说会计
财政部新理财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客座导师,《财会月刊》、《财会信报》特约主编,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民革党员。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会计雅苑  ·  伪造与某CPA劳动合同,拼贴其CPA章及个人 ...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费用资产化?把费用变资产,听着就离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靖昊说会计

费用资产化?把费用变资产,听着就离谱!

马靖昊说会计  · 公众号  · 财务  · 2025-02-08 20:51

正文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 马靖昊说会计 的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 “星标” ,多点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星标方法 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 马靖昊说会计 进入 主页,再点主页 右上角 "..." 然后选择 “设为星标” (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引言: 在会计江湖里,马靖昊老师一直以犀利、幽默且富有洞察力的风格 ,为我们揭示了数字背后的真相 。今天,就让他来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费用资产化”。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费用资产化”的事儿。这事儿,可真是让人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简直就像是在会计领域里公然进行的一场“魔术表演”—— 把费用变资产,听着就离谱!
研发费用资本化:一场“数字游戏”?
先说说这“资本化”的概念。这不就是个文字游戏嘛! 把费用记作资产,却不敢明说“费用资产化”,非要搞个“资本化”的高大上说法,这不是在糊弄人吗? 这分明就是一种对财务信息的严重扭曲,纯粹是为了美化利润而玩的把戏!本来该作为费用直接减少利润的支出,却被硬生生地塞到资产负债表里,摇身一变成了资产。 这操作,简直不要太“高明”!
就说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事儿吧。中国会计准则学国际会计准则,把“研发”搞得神神秘秘的,分成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走损益,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又分成两种情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不符合的再走损益。 这操作,听着挺“科学”,可实际呢?简直就是一场“数字游戏”!
首先,研发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谁能说得清研发投入未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益?又能判断研发成果的效益能延续多少个会计年度? 既然连这些最基本的都无法确定,那会计准则里所谓的“收入成本配比”原则,还怎么站得住脚? 要是真按这个思路来,那企业销售部花了500万元广告费拉来一张五年的订单, 难道销售费用也要资本化?还得按完工百分比法摊销?这不是荒唐透顶吗? 研发费用的事儿,根本就不能刻板地套用配比原则,强行把支出和收入的会计期间划等号,这完全是扯犊子!
再看看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确认,那弹性空间太大了,主观性超强!这就导致公司的实际利润被严重干扰,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也荡然无存。就说科大讯飞2017年那事儿吧,研发投入11.45亿元,其中资本化处理的就有5.49亿元。当年的净利润才4.35亿元,要是把研发投入全费用化处理, 那科大讯飞2017年岂不是直接亏损1.14亿元? 再看看恒生电子,要是2017年12.79亿元的研发投入也按55%的比例资本化,那当期利润能直接增加7.03亿元!同样是计算机类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处理的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拿恒生电子和科大讯飞的报表对比,那还有啥可比性? 最后还不是得麻烦大家对财务报表进行调节,要么全部费用化,要么全部资本化,然后再对比。这不是折腾人呢吗?
资本化的“弹性空间”:利润调节器?
研发支出资本化简直就是个“利润调节器”。费用化影响当期利润,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后就能增加当期利润。 但这些计入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未来还得通过摊销或减值的方式回到利润表里。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还得还回去。乐视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多年以来把60%左右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硬生生把费用从利润表搬到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里。结果呢?计提了多少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乐视网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就是过度资本化的恶果!
再看看这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在现金流量表里的处理。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放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里,具体是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则列入经营活动项目中反映。 这不就是把费用支出硬生生地包装成投资活动,混淆视听吗?
既然准则是这么规定,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化这个“合法”手段随意调节利润,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在利润多的年份,干脆全部费用化处理,反正消化得了;在利润少甚至亏损的年份,就全部转为资本化处理,硬生生把利润撑起来。这操作,简直就是自己骗自己,不,是骗外人!内部人员都知道,这么做就是为了出利润,这操作对他们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最后,咱得说清楚,资产就是资产,费用就是费用,费用怎么能记作资产呢? 要是从极端的角度讲,所有费用都是为了更好的产出,那是不是所有费用都应该资本化,记作资产?这逻辑,简直荒谬透顶! 费用资本化处理,根本就是一场错误的游戏,没有任何道理可言,要说有道理,那也只能是有做假账的道理!
费用资本化:披着资产外衣的“水分”
因此,咱在分析财报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把那些资本化的费用还原回费用的本来面目,去抵扣利润。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真实的利润。那些所谓的“资产”, 其实就是披着资产外衣的“水分”, 是不愿意滚到利润表中的费用。
研发费用资本化,从美化财报的角度来说,那可真是“三美”俱全:一美化利润,二美化资产,三美化现金流。一个亿的研发支出,要是费用化,直接减少一个亿的利润;要是资本化,不仅利润能“凭空”多一个亿,总资产还能增加一个亿,经营活动现金流还能虚高一个亿。 这操作,真是“美”得让人发指!
咱可不能被这些花里胡哨的操作给蒙蔽了!
总之,费用资本化这事儿,就是会计领域里的“地雷阵”。咱得小心谨慎,别被这些看似合理的操作给忽悠了。

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财务逻辑,如文章得到您的认可, 希望您看完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谢谢。


推荐阅读

一家靠谱的上市公司长啥样?马靖昊来给你支支招!

如何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现金流的好坏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儿童摄影引导技巧  ·  摄影师也要生活,凭什么免费给你拍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