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粤港澳生活指南
粤港澳的热点资讯、办事指南、吃喝玩乐攻略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宜春市场监管  ·  宜阳新区分局召开2025年药械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会 ·  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粤港澳生活指南

佛山森林山火全部扑灭,而他们……

粤港澳生活指南  · 公众号  ·  · 2019-12-10 21:26

正文


12月5日13时53分,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凌云山荫岗水库附近山体发生山火。


经过一夜大风,火场扩大,火势进一步蔓延。


图片来源:南方+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在应急管理部统一指挥调度下,森林消防局从 福建、湖南 调派森林消防队伍增援;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也调集 广州、江门、肇庆、佛山、中山、珠海等 多个支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图片来源:南方+


经过四天三夜的奋战,截至12月9日下午18点30分,高明凌云山森林山火已全部扑灭。


目前,现场指挥部要求,相关单位继续坚守岗位,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并调度力量深化网格化清理看守火场工作,确保火场不复燃。


此次森林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无重要设施损毁。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图片来源:南方+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佛山发布


看完这条新闻,我相信不少街坊都放下了心头大石。好好彩 (粤语,非常幸运的意思) ,无人员伤亡。


在这里,粤大侠必须向那些在火场中逆行的背影致敬,你们辛苦了。


还是那句老话: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以近代的广州为例。


你能想象吗?火灾与普通百姓曾经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1



请允许我从“消防”这个词说起。


大家或许不知道,防火救灾这事,搁在中国古代叫“火政”。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提出: 防火救灾不做好,国家迟早药丸。 (原话“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消防”这词其实是舶来品,是在清末新政时期国人建立近代警察机构时从日本引入的。


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5月,袁世凯在保定创设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


中国近代消防的创始人袁世凯


随后,各地陆续建立近代消防警察队伍,“消防”一词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火政”一词流传开来。


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长期位于全国前列,但火灾的数量也是数一数二的。


我列一些数据让大家感受一下。


自1840年至1911年 (晚清) ,被文献所记载下来的广州火灾有 200多起 划重点!这些都是损失惨重的重大火灾。 至于那些小火灾,几乎是天天都有!


《时事画报》1909年第1期登载的《花丛浩劫》图。花艇是清末广州设在水中船上的妓院,图片描绘的是广州大沙头发生的一场大火,“财记”花艇因用火不慎引发大火,由于扑救不力,大火延绵至30余艘花艇。


到了民国,广州火灾的发生极为频繁。报刊随手翻,总能见火灾。


在1931年至1935年间,广州市 连续五年 发生的火灾都在 200次以上 几乎每两天 就会发生一次有记载的火灾。1923年至1933年这11年间,广州市在火灾中被焚毁的商店和居民住宅共计 7746间 ,平均每年被焚毁房屋 704间 ,平均每次焚毁房屋 9.12间


水火是真无情。



2



中国近代第一支消防警察队伍于1902年在天津成立。


1906年,广东巡警总局在局内设立消防课,专司火灾预防,同时在三府前(位于广州海珠南路)设立消防所。


到了1907年消防所扩充,设立了三个消防分所。第一消防分所设在关帝庙(禺山市场),第二消防分所设在西关华林寺,第三消防所为特别分所,设在河南海幢寺内。


每个分所有消防警察30名。消防所还建立了一座瞭望台,派人长期值守。


清末民初广州消防队员所使用的头盔


辛亥革命后,广东宣布“共和独立”,成立军政府,在原巡警道署址设广东警察总部,后改名称广东警察厅。


广东警察厅对清末的消防警察未作大改动,反之消防警察人数还有所增加。


但在1912年至1921年这10年间,广州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各派军阀相互混战,无暇顾及国计民生,更别提改善消防事业。广州消防警察仍然沿用旧式的救火器械,未曾购置新式消防设备。


清末民初时期的消防水龙(现藏于广东省消防总队)


1915年7月。


“珠江乙卯水灾”爆发,珠江三角洲遭受严重损失,而其中广州受灾最重,从7月1日起大雨不止,直到10日才停。大水冲决沿岸的所有堤围,水流直灌广州城区,整个广州城被淹没长达7天时间。


当年的7月13日是广州的至暗时刻


以西关为例,因其地处低洼,几成泽国,居民被迫逃上屋顶避水。


是日下午3时左右,地处十三行的连发油烛店午炊不慎起火,附近同兴街的店铺为煤油、火柴店,顷刻即被延烧,致使油箱爆裂,燃烧的煤油随水浮流各街,油到之处,店房悉数着火,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十三行顿时成为人间炼狱。


军警虽想施救,无奈各街皆被水淹,水深数尺,横流湍急,可谓寸步难行。而雪上加霜的是自来水厂被淹没,水龙难以发挥威力,电灯、电话也因水浸而停用,入夜后一片漆黑,五指难见,施救十分困难。


大火从13日下午3时起,一直烧到14日下午2时才熄灭,在接近24个小时里,大火吞噬了20条街、2000多家店铺民居,尸积如山。


广州十三行大火,故衣街顿成废墟


1915年7月18日,《申报》写道: “此次水灾未已,继以火灾,人民不死于水即死于火,捞获尸骸日以万计,实千古未有之奇劫”


这火灾虽有天灾的背景,但与人祸是分不开的。 军阀不顾民生,让消防建设处于落后状态,一遇灾情,回天乏力。


当时官方对消防警察如此总结,“每遇火警,应机驰救,间有塌屋水灾,赴救亦力。十年以来,拯灾难民救伤者,莫可指数。而消防警察因而牺牲生命,不知凡几。荣哀或无可录,而对于地方人士,可告无罪矣”。


意思是消防警察在这样的窘困形势下,仍能尽忠职守全力救灾,值得肯定!



3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府正式成立,广东省城警察厅改称为广州市公安局,隶属于市政厅。广东省城警察厅消防总所也改称为广州市公安局消防总所。


广州市慈善救火会的救火电船
广州市慈善救火会黄沙分会的轻便小救火机


广州消防警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消防警察队伍不断扩大,消防设备陆续更新,各种消防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


近代欧洲先进的消防设备从广州西堤上岸的场景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扩建消防总所。


自清末至民国初年,广州的消防总所一直在三府前。1921年,广州市政府因为财政紧张将其卖给商人,消防总所只好在广州连新路口支盖棚厂,作为办公及消防员驻扎处所。


1924年,公安局长吴铁城“以消防总所久未建复,训练瞭望,诸多未便”,于是在禺山市场前选定地址,并聘请工程师设计建筑方案,经市政厅批准后开始拨款招商建造。


万万没想到,建了一半又因为没钱而停工。


还记得文章开始管仲说的那句话吗?消防没做好,迟早药丸。这不,1925年11月,广州果栏街发生重大火灾,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消防装备落后、指挥不灵。一时间,民情汹涌,批评如潮。


同年11月26日,政府决定从全市范围内征收消防年捐,作为发展消防事业的专款,并要求尽快完成消防总所的建设。


无奈当时政局动荡,消防专款经常被挪用,辗转至1927年冬,广州消防总所新址才建造完成。


资料是这样记载的:“计工期四年有几,耗款八万余元。其建造规模,前为礼堂、车场,后为浴室、厨房,左为储藏处,右为队警所。楼上与地下之间格略同,所有办公厅、会客室、长官室等项,咸配适宜位置,且中建望台以为瞭望之用,东辟操场以应训练之需”。


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消防车


新的消防总所不仅办公条件好,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极大便利的出警救灾,成为民国时期广州各种消防组织的指挥中心,推动了广州消防事业的发展。


1927年年底,位于文明路的新的消防总所大楼落成。楼内有一座高达29.4米的瞭望塔,用来观测全市火情。消防总所大楼现为广州越秀消防中队的营区,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1920年代在文明路消防局瞭望塔顶向北拍摄的禺山市场,禺山市场原是关帝庙,现为北京路名盛广场。


可惜好景不长,1938年10月21日,日寇占领广州。自此至1945年9月16日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仪式,这7年间广州一直处于日军的残酷统治下,社会经济、文化等均受严重破坏。


广州的消防事业也难逃魔抓。



4



近代广州消防的恢复重建在1945年至1949年之间。国民政府土崩瓦解,其消防机构被新中国接管。广州乃至广东的消防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1948年广州市惠福区消防队的消防车


在70年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防员的主要任务不再局限于救火,还包括各种抢险救援和应急事件,大者如抗洪抢险、危险化学品事故,小者如摘马蜂窝、切割钢筋。


然而,消防员依旧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谁也不知道,每一次毅然决然的“最美逆行”之后,能不能平安归来。


下九甫救火队员及其消防设备


有学者对1980年到2008年全国发生的161起官兵伤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火灾扑救造成的消防员牺牲人数占比64.5%,火灾扑救造成的总伤亡率则高达82.1%。


近十几年,中国消防员牺牲人数已经超过300人,牺牲消防官兵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


图片来源:南方+


今天粤大侠借故重温了广州消防之二三事,借此以小见大,望折射出那逆行之背影的不易。


消防警察与我们普通百姓就是应该守望相助。


还记得2016年5月10日,有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当天18时24分,广州天河中队接到冼村路一小车冒烟的警情。消防车行至体育中心路段时,遇到交通堵塞。


此时,听到警报声的司机们一起打开右转向灯,纷纷为消防车让道。这暖暖的一幕让现场的消防员非常感动,在朋友圈上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好暖。



是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我们也可以做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