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你有多敢表达脆弱,就有多强大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如何长久保持热恋的感觉? ·  4 天前  
武志红  ·  口碑爆了!这部电影,直击敏感和禁忌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拼命成为优秀女孩后,我却天天想去死”:人要崩溃多少次,才肯爱自己?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09-18 10:56

正文

最近,我收到一个特别惊喜的反馈。
来自曾经的来访者彤彤,她告诉我:
“老师,现在的我终于能纯粹地做我自己了。我现在每天都感觉像打游戏一样,每一个关卡都很开心地体验,很从容地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
虽只有寥寥几句,却让我感受到她撕掉标签后蓬勃的生命力。
这个让我心疼的女孩,终于“长”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力量。
彤彤的故事,其实很多女孩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
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她的故事分享出来。
希望更多的女孩也能撕掉角色标签,给自己松绑。
在成为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好员工之前,先成为自己,好好地爱自己。

第一次见彤彤时,她刚换了一份新的工作,专业对口,薪资到位,准点下班。完美匹配了她对新工作的全部期待。
可渐渐地,她却发现自己不对劲了。
“这份工作压力不是很大,也不加班,任谁看都觉得很不错。可我就是提不起劲,一天8小时下来就感觉耗尽了精神。
回家的路上也什么都不想做,脑海里总会冒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想法,有时候还会有不想活的冲动。
我找过朋友倾诉,刚张嘴就哭出来,他们都慌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描述着自己的情况时,她的眼泪也在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很痛苦,非常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过着其他人都羡慕的生活的她,突然就崩溃了,甚至萌生过寻死的念头。
我先安抚了一下她的情绪。
然后试着陪她梳理最近的改变,挖掘工作背后让她痛苦的点:
彤彤过去的每份工作都是强数据关联的,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好与坏就跟读书时候的考试一样,有具体的数字呈现。
而现在这份工作,因为是新项目,仍在筹备阶段,她做的很多工作都没办法立刻接受到明确的数据反馈。
这让她哪怕得到了很多人的夸奖,仍旧非常不安。
“其他人的夸奖对我来说就是无力的安慰。没有数据,就没法客观地证明我是足够优秀的。这让我真的很恐慌,很焦虑。”
她沉溺在自己是否足够优秀的评判里,像拼了命地要在考试拿满分的孩子。
随着咨询的进展,彤彤苛责自己的“根源”逐渐浮现出来:
她是家中三姐弟的老二,从小到大,常常是被忽视的那个。
不曾被母亲悉心照顾过,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爱,她的心里充满着被抛弃的恐惧感。
在她的成长经历里,唯一能被父母看到的时候,就是自己考了好成绩,或是做了让父母有面子的事情。
强势的父亲对她一贯的要求就是“拿第一”,不然书都不会供她读下去。
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下,彤彤成了一个读书好的“乖乖女”,孝顺父母的“小棉袄”,勤恳努力的“好员工”,唯独不会为了自己而活。
面对父母长辈时,她生怕自己哪个举动让他们不开心,从来不敢主动提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东西弟弟妹妹想要,她再不舍也会让出去;
在工作中,她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只要有一个人不满意,她就停不下地自责。只要数据不理想,她就不停地怀疑、谴责自己;
同时,她也不相信爱人的爱与承诺,更不敢依赖他。她害怕,万一自己稍有松懈不够优秀,就会不再被爱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内在的她一直拿着“小皮鞭”逼着自己去拼命,去做好学生,好女儿,好员工,好妻子。
她一直认为,只有自己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
所以,她把自己的需要,感受都深深压抑在内心。
但那些被压抑的失望、恐惧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反倒在紧绷的弦断掉后,轰然来袭。
太令人心疼了。

我常常觉得,女孩子真的不容易。
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长大后就拼命追求外界的认可,来弥补内心的匮乏感。
而社会,却又常常给我们贴上“女孩子应该如何如何”的标签,让我们逼着自己不断去够到这些标准,以此来获得“爱”。
就连号称“女性视角”的影视剧,也在不断地给女性打上各类足够优秀的标签:
如《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欢乐颂》里的安迪、《三十而已》里的顾佳……
似乎做不到这般优秀,就不配活得幸福、强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爱自己,为自己而活,真的很不容易。
也因为这样,在看到《突如其来的假期》里的榴莲(角色名)时,我真的眼前一亮。
女孩子应该怎么活,怎么爱自己,她似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看起来好像很失败:
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在她三十岁突发心梗离世,只剩姥爷相依为命;
只是广告公司的小职员,手里的钱都不够给姥爷交养老院的费用;
好闺蜜背叛她,前男友在她拒绝求婚后马上找到了称心的结婚对象……
没钱没事业,没友情没爱情。
这样的她,跟世俗意义的优秀毫不沾边。
可这也是最令我动容的。
因为她主动打破了世俗的条条框框,按自己的意愿活着。
没有钱,是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热爱的插画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
失去闺蜜,是因为对方偷偷把她的作品卖掉赚钱,她主动斩断友情;
失去前男友,是因为对方想早早结婚生子,而她并没有想清楚就果断拒绝……
可能她的人生看上去仍旧有些不如意,但,她比多数人活得痛快多了。
她的人生,完全以自己为准。
她不会为了所谓的“圆满”委屈自己,也绝不顺从地给自己贴上别人期待的标签。
榴莲的故事,我曾在后来的一次咨询里,跟彤彤分享过。
彤彤说,特别羡慕这样能向着自己的内心做选择的人。
我坚定地回应她,“你也可以”。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多次的咨询过程中,彤彤一步步看到自己内在的需要,并学会去满足它,最终找到了内心爱自己的力量。

或许,你也曾像彤彤一样,童年时不曾被无条件地爱过,导致现在觉得自己只要不努力,只要犯了错,就不值得被爱。
请允许我隔空地抱抱你。
这些年,真的辛苦你了。
我能感受到你的恐惧,害怕被抛弃,所以拼了命地去努力,不敢松懈一点;我也感受到了你的坚强,孤身一人撑到现在,真的很厉害了。
所以,我想陪着你一起,进行一些自我疗愈,去试着爱自己。
a.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健康是1,其他的是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所以爱自己,首先请你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试着去通过冥想、瑜伽、运动等方式,去建立我们身体与心灵的连接:
去感受我们身体哪个部位有疼痛或僵硬;
在紧绷的时候,怎么让身体放松下来;
扫描你的全身,它们都有哪些感觉……
b.允许自己犯错
爱自己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犯过的错误。
他们不会否认过去,或长时间沉浸在自我批判中。
试着客观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比如面对自己工作上出现的错漏时,将“你怎么回事?这都能搞错?这样下去,工作还能保住吗?”换成“这个工作真的很重要,这次搞错了,是不是哪里遇到了困难?”
理解自己的错误,不要将它归到“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上,而是“在这件事上遇到了困难”,从而有更多的心理空间去面对。
看到并承认这个难处,能让自己对自己多一份理解,少一分苛求。
同时,也是在积极暗示着我们:
困难是有办法克服的,失败只是暂时的。
c.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求
生活里,我们一定会碰到各种人给我们提要求,要求你先考虑孩子、父母、伴侣,再考虑自己。
这些要求,仔细想来,都是服务于既得利益者,而不是我们自己。
可是,满足这些外在的需求或期待,远不如满足我们内在的需求所体验到的幸福和成就感高。
所以,先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求吧。
比如,明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却因为“够稳定”而一直从事这份工作,我们会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内在冲突。
那就行动起来,要么换一份工作,要么调节认知,找出这份工作的自己满意的一些点,让自己找到舒服的状态再继续下去。
d.不过度付出、牺牲自己
爱自己的人,懂得关心自我的感受。
可以为了爱的人付出,但不会去过度付出,再去索取对方身上的爱。
当接到内心“我不想要”的信号时,能勇敢说不,主动抽离。
比如很多进入了婚姻的女孩子都特别地为家庭付出,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分给了老公和孩子,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一旦老公孩子不领情,给不到她想要的回应和爱,就会反复陷进失落和挫败里。久而久之,被情绪吞噬。
e.更好地成为自己
爱自己的人,比起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应该追求“更好地成为自己”。
觉察,看见自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我们连自己内心最本真的需求都看不见,那我们做再多事都很难真的做到爱自己。
然后去接纳。
接纳你身上那些一直被你自己排挤、对抗、赶走的东西。
当你不再抗拒自己的缺点和情绪,不带批判地、客观地反思后,也就能逐渐坚定地爱自己。
当然,觉察这一步,并不容易。
你可能看过很多文章,读过不少书,试过里面讲过的方法,却都探寻不到困在重重标签下的最真实的自我。
因为,我们是一个复杂的,具体的人。
要看见自己,就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如何走到现在),现在(当下的主要的问题),和未来(接下来的方向)。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写给所有人看的一篇文章,一本书能带我们找到的。
你需要一个人陪着你一起探索,一起分析。
比如心理咨询。
它就像一份为你量身定做的,并有你全程参与制作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而且这份礼物,能给你带来价值可能比你的一辈子还长。
因为它会带你看见、觉察自己,解决你当下的问题,改变你的认知,并把这份改变传递到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
比如,当你通过咨询发生了改变,拥有了爱自己的力量,你也能有能力去爱他人,就能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无条件的爱。
“爱自己”对每个女孩来说,是一个终生的课题。
它不仅仅能让我们获得幸福、愉悦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不再为别人的看法担忧,能够认真对待生活、去做对自己最好的事时,我们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心理咨询师胡海
编辑:小西
图源:Unsplash

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胡海清老师的直播讲述。

胡海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学副教授,积累个案时长54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胡海清老师从业20年有余,擅长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高效解决个人成长、情绪管理、婚姻家庭等议题。

如果你有相似的困扰,可以与胡海清老师聊一聊。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胡海清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名额,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

原价600元/次
点击立省300元↓
如果,你也总是一次次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无法真正地认可自己,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