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 ·  2 天前  
新华社  ·  入伍2个月破纪录、9个月夺冠!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任务标识,公布! ·  2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刚刚,多地突发地震!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微信出手,永久封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我花了25年时间,跟拍世界各地的富人生活 | 纪录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1 17:08

正文

 

文本经授权转载自在人间living

(id:zairenjian11


每当富二代、炫富、拜金一类的新闻出现,总能在一夜之间掀起舆论的波浪,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前有“宁坐宝马车哭,不坐自行车笑”的大胆宣言,后有李天一、郭美美事件。对于财富和名利,我们争论不休,却也追求不止。


美国摄影师格林菲尔德从1992年开始,用25年的时间跟拍了世界各地的富人式生活。珠宝、豪车、名牌是她镜头里的常客,但她关注的不只是占世界人口1%的富人阶层,还是每个普通人心中的名利欲。


在一家酒吧里,一位VIP顾客兴奋之下把钞票抛向空中。有时一个晚上,这里就会落下5万美金的钞票雨。



试想一下,你是一个11岁的少年,父母在高校任职,家境还算殷实。你本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但你结交了一群富二代朋友,每日看着他们住豪华别墅、骑私人马匹、开盛大派对,你会作何感想?


这正是我青年时的生活经历,我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和同龄人对比后,却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嫉妒和自卑感一直潜伏在我的身体里。成年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对财富的渴望,并将其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2004年,33岁的杰恩向我炫耀他的镶金牙齿,他说这些牙齿花费了他5万美金。


鲍勃在家中打电话,他的手上和脖子上戴着33英磅重的黄金珠宝。鲍勃在芝加哥从事豪华轿车生产、销售、租赁的生意。他拥有一辆100英尺长的高级轿车,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轿车。


在崇尚财富的价值观里,消费和挥霍就是地位的体现。2007年,我在好莱坞的比弗利山庄见到了杰基·西格尔(Jackie Siegel),她是亿万富翁大卫·西格尔的妻子,自称每年在购物上开销百万美金。


他们的房子位于佛罗里达的一个半岛上, 面积达26000平方英尺。当我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准备盖一座75000平房英尺的豪宅。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富豪大卫·西格尔梦想打造的美国最大私人豪宅不得不停工。


73岁的大卫和他43岁的妻子杰基在私人豪宅里。


杰基和她的朋友在一个奢侈品牌的私人聚会上,她们每人手上都挎着一个价值不菲的名牌包。


实际上,推崇名利并不是美国人固有的道德精神。在有着基督教信仰传统的美国,谦虚、节俭被许多人视作自己的道德准则。


但七十年代开始,美国从一个生产帝国向消费帝国转变。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简朴的价值观逐渐被取代。锦衣珠宝、社会名气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一名美国导演在里约热内卢的一家饭馆吃饭,展示自己手里的钞票。因为这里的饭店几乎不能用信用卡支付,游客们往往会带大量现金出门。


40岁的苏珊娜在家中,她的造型源自童年时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飞天万能车》,她觉得这种造型非常优雅。


在价值观改变的过程中,技术的变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使这种拜金崇利的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的普遍共识,社交媒体使得普通人的自我包装和名气提升成为可能。


一群高中生翘掉课,开车去海边玩。他们看起来家境富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九十年代,我在拍摄一组名为“成长于洛杉矶”的照片时,每天徘徊于校园外的街道上,观察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几个孩子知道我的拍摄主题后,主动把钱从兜里掏出并举起,对我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在这个深受好莱坞文化影响的城市里,名利也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对象,崇尚物质和名气的“好莱坞价值观”像一道阴影投射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这些十二三岁的姑娘们在学校很受欢迎。她们告诉我,穿名牌衣服对她们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1992年,14岁的杰米和朋友在自家农场的后院里玩蹦蹦床,一旁停放着高尔夫球车。杰米的父亲是一位好莱坞影星。


青年人生活在好莱坞电影营造的梦幻世界中,乘坐豪华汽车,或是参加盛大的舞会。他们不再将自己与上一辈人对比,而是向社会上的富人、名人看齐,并逐渐无法区分娱乐与现实的差异。


一家杂志邀请几名高中女生参加一个典礼,她们盛装打扮,乘坐一辆豪华轿车与男伴一同前往。


克莉斯缇娜和父母搭乘水晶马车前往婚礼仪式现场。


曾经,美国人将阶层流动和社会平等视作美国梦的核心,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对财富的欲求开始定义一个新的美国梦。想象中的社会流动取代了真实的社会流动。


不论是富人或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都痴迷于某些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在对奢侈品的喜好上,他们跨越阶层的差异,达成了普遍共识。


Enrique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租了一辆豪华轿车和朋友一起前往参加毕业舞会,抵达后他付款给司机。实际上他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母亲只是一个裁缝。他把两年攒下的600美元都花在了这次舞会上,但他对我说:“那天晚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国王。”


在拍摄后期,我将视线由美国转向世界各地。全球化将这种拜金文化由美国推向全世界,人们对财富的渴求超越了种族、年龄和国籍的差异。美国之外,世界各地的财富新贵都在通过物质来炫耀自己的地位。


2014年,莫斯科的富人们在富丽堂皇的大厅中跳华尔兹。在苏联时期,这里是暂时搁置苏共去世领袖遗体的地方,斯大林和列宁都曾在下葬前停放在这里。


2005 年,我在上海见到了43岁的女富豪薛淇文,她对我说:“到了我这个年纪,生活应该简朴一点。我所有的家具都是范思哲的,上面都有logo,人们一看就知道 是这个牌子。能正确叫出奢侈品的名字很重要,我能发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但有时直接说‘LV’会简单一点。”


在家中打高尔夫的薛淇文。她是上海一家企业的高管,并且是三个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每一个俱乐部的入会费用都高达10万美元。


在50年前,世界各地的有钱人之间可能还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当你在外国度假时,会发现俄罗斯人与法国人毫无区别,他们与英国人也难以分辨。所有国家的富人都在喝香槟、打高尔夫。


女模特莱奥娜(Llona)在莫斯科的豪宅里陪伴4岁的女儿,她穿着设计师为自己定制的毛衣,上面写着:我是一件奢侈品。她出生于拉脱维亚一个普通家庭,后来嫁给了俄罗斯的一个石油大亨。


2009年, 普拉达 (PRADA) 的春季展会在米兰举行,模特们在候场。


是什么驱动我们去追名逐利?为什么即使是在有着社会主义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俄罗斯和中国,人们也被同样的物质欲望驱动着?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母亲从前总说我喜欢那些“花哨的东西”,但我知道,我喜欢的其实是它们带给我的安全感和身份感。或许其他人也是如此,想要用物质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脆弱和空虚。


▲酒吧里的人们因为抛洒空中的钞票而兴奋不已。


曾有一个13岁的男孩对我说:“钱毁了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也毁了我。我认识一个拥有一片足球场和室内篮球场的朋友,他爸爸马上要进监狱了。”


像他一样,有许多人始为自己曾经的观念和行为懊悔。然而物质对人的诱惑如此之大,以至于这种偶尔出现的懊悔无法持续太久。


杰基带着两个女儿在私人飞机前合影。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她和丈夫建造美国最大私人豪宅的梦想,她也向我表示了对过去奢侈生活的懊悔,然而不久后我便听说他们又开始修建豪宅了。


这种财富的积累更像是毁灭人性的毒瘾,而不是自我提升的途径。财富会让人上瘾,你拥有的越多,你所想要的就会更多,而你对它的追求也会越狂热。追名逐利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并且永远无法令人满足。


在赌博的图帕克,几分钟之内他就输了1万美元。


这些照片看上去像是在对当今物质主义文化进行哀叹,但我无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做价值评判,我更希望把它们视作时代观念的一种记录。




近期好文荐读:

你为什么会拉黑一个人?
报道性侵新闻,这5条原则你必须记住
关于新闻的20条箴言 | 世界新闻自由日


投稿、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夜读】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
2 天前
新华社  ·  入伍2个月破纪录、9个月夺冠!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任务标识,公布!
2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刚刚,多地突发地震!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微信出手,永久封禁
4 天前
深圳百事通  ·  奇葩亲戚们,放过我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