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雨晴
各位局友,放假了吧?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不敢休,就想着万一春节期间有人突然想起看点文章呢。
当然,说春节是传统佳节。到底有多传统?恐怕不少人说不上来。
政知君补了一下课,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从今天开始,大部分人放了七天假。这是近年来才定的规矩吗?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发现,关于春节假期的官方明文规定,比较有趣的部分是从唐朝开始的。
唐玄宗曾颁布过红头文件名为《假宁令》,其中写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
“元正”指的就是新年,而“假七日”自然是指能放七天假,这也与我们如今的七天假相一致。
不过唐朝春节假期是“元正前后各三日”。也就是说,以大年初一为轴心,初一之前放三天假,初一之后再放三天假,加上初一当天总共七天。
但是,在唐朝,某些官员却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样的春节假期,因为唐朝有两个规矩。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地上朝给皇帝拜年。第二个规矩就是,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
宋朝的春节假期延续了唐朝的放假制度,即初一前后各三天加起来共七天。不同的是,加入了元宵放假7天,加一块儿接近半个月。
在宋代,在休假这件事儿上,“地方公务员”可能比首都的“高级公务员”要幸福。因为如果你是地方公务员,每年腊月二十“封印”,停止公务,回家过年省亲,。而如果你是首都高级公务员,初一要给皇帝拜年,不得休假,不能请假。
明朝削减了许多假期,不过将春节假期延长至一个月。到了清朝,冬至、元旦、元宵3个节假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贯通,前后也有约一个月的时间。
实际上,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其他阶层的群体没有什么规定。那时的百姓都是按照惯例放假。
民国初年,不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政府各个机构都要正常上班。除夕时,若是发现有公务员不在岗,这个人可能就要下岗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颁布命令,要求自192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国历,废除农历。为了贯彻这一命令,政府还规定机关、学校、商店不得在春节期间擅自放假,否则就要对相关负责人实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
尽管政府企图用行政手段来制止民间过年,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于是,民间便出现了“禁令自禁令,过年自过年”的情景。同时也导致了政府虽大力提倡国历(即阳历),可公历新年,只有政府机关相互拜年,民间却无太大响应。而到了春节之时民间却热闹异常,很多商人会在春节时也停止营业并贴上传统的春联。
直至1930年1月2日国民党发文,承认国历推行艰难,“习俗相沿,积重难返”。在此基础上,1934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农历。
在停止强制废除农历80年后,官方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这个办法也正是我们现在春节休假的依据。
根据国办的通知,2017年春节假期从1月27日(也就是今天啦)至2月2日放假调休,共7天。
可能不少人忘记了,其实春节假期明文规定的天数实际上只有3天——《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写到: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那么,为什么明文规定3天假,而大家却可以休7天呢?
别忘了,是调休。
看起来7天的假期是靠“拼拼凑凑”合成的,严格来看还是三天。
其实,现在大家享受到的春节假期的调整,这些年来几经变更。
2008年发布修改后的《放假办法》中关于春节假期,将原来1999年版中的农历初一、初二、初三修改为农历除夕、初一、初二。
据悉,这样的调整是经过民意测验的。
几年后,也就是2013年,国务院又对《办法》中的春节假期做出了调整,将“除夕、初一、初二”改回了“初一、初二、初三”。关于为什么会调回来,目前没有官方解释,但也有一些说法提到之所以坚持要调回来,是因为如果除夕这一天不是法定假日,那么很多单位也有可能就放半天。
现在好了,除夕放假,以前没空置办年货的,可以放松地准备过节了。
资料 | 中国政府网 社会科学 文史参考 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