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魅力无法阻挡,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毛戈平”)继续冲刺港股!
2024
年
10
月
9
日,毛戈平在港交所主板递交了更新的上市申请书。这家被誉为“国货彩妆之光”的企业,尽管在过去八年中多次尝试
A
股上市未果,但其上市之梦仍未熄灭。
从财务数据来看,毛戈平的业绩确实令人瞩目。招股书显示,
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毛戈平的收入分别约为
15.77
亿元、
18.29
亿元、
28.86
亿元
和
19.7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5.3%
;净利润分别约为
3.31
亿元、
3.52
亿元、
6.63
亿元
和
4.93
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
41.6%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毛戈平
是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唯一的中国公司,按
2023
年零售额计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
1.8%
。中国高端美妆市场于
2018
年至
2023
年按
7.8%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
2023
年达到人民币
1942
亿元。
毛戈平复合年增长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显然,毛戈平品牌的显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高端品牌的精准定位策略。
据资料显示,毛戈平品牌的产品平均售价呈现出上涨趋势。具体而言,彩妆产品的千件平均售价从
2021
年的
148.8
元
/
件增长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163.8
元
/
件,涨幅为
10.08%
;护肤产品的千件平均售价同样从
2021
年的
148.8
元
/
件提升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163.8
元
/
件,涨幅也为
10.08%
;而综合产品的千件平均售价则从
2021
年的
180.3
元
/
件增加到
2024
年上半年的
211.7
元
/
件,涨幅为
高达
17.41%
。
然而,在其招股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毛戈平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但研发投入却显得微不足道。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毛戈平是如何保持其高毛利和高增长的?
数据显示,毛戈平的研发投入对比营收显得捉襟见肘。
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研发成本分别为
1370.3
万元、
1454.8
万元
、
2397.5
万元和
1526.7
万元,仅占营收的
0.87%
、
0.80%
、
0.83%
和
0.77%
。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甚至低于一些新兴美妆品牌。
比如,连续蝉联抖音
14
个月
TO1
的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
,
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
,研发方面投入分别为
1.04
亿元、
1.103
亿元、
1.26
亿元和
7800
万元,
分别占总营收的
4.1%
、
4.1%
、
3%
和
2.23%
。
再如,被誉为国货之光的贝泰妮,
2021-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
,研发方面投入分别为
2.78
亿元、
2.55
亿元、
3.35
亿元和
1.30
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
6.91
%
、
5.08%
、
6.07
%
和
4.64%
。
正是因为这些公司长期对研发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也为其在科学抗衰、敏感肌护肤品市场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此,毛戈平曾解释称,公司研发团队以设计、展现及应用为研发方向,着重研发流行元素、色彩、使用效果、外观创意及展示方式等内容,并结合东方人肤质和面部结构特点,对原料的水油性、香气、粉体细度、色泽等进行改进调整,注重研发人员的行业积累和实践经验,而同行业化妆品企业以化妆品原料、生物技术、化妆品配置工艺等研发为主,公司与其相比物料投入少、设备需求少。
这似乎也意味着,毛戈平短期内不会加大研发投入。
那么,毛戈平是如何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保持高毛利和高增长的呢?
在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毛戈平品牌作为唯一的本土代表,本身就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品牌效应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庞大的消费群体,还在营销推广上赋予了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关注:是否存在过度依赖品牌效应,进而影响到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的积极性与活力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毛戈平品牌的创始人毛戈平先生现已
60
岁,公司和品牌继续沿用其名,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其个人影响力的深度依赖,这也引发了关于其长期品牌活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
而且,毛戈平公司的管理团队中,存在部分高管年龄较大的情况。除了董事长兼总经理毛戈平外,公司的副董事长汪立群(毛戈平与汪立群系夫妻关系)及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毛霓萍及毛慧萍(毛戈平的两个姐姐)的年龄也处于相对较高的阶段,并担任重要职务。此外,汪立群的弟弟汪立华也在公司中持有股份并担任高管。这种亲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引发一些公司治理和决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家族成员在公司中可能形成利益集团,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够透明和独立;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矛盾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过度依赖家族成员可能导致公司在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方面存在局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