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镇西茶馆
发布我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戏曲舞台设计专业——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关注丨从冰雪赛场到心动文创——​亚冬风吹起文创潮 ·  昨天  
中国安全生产网  ·  事故发生时仍未审批,1人死亡!20人被追责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企业风采丨冰雪、科技与艺术交融,这场开幕式到 ... ·  4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冰雪消融期,这些要注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镇西茶馆

【李镇西】请别轻易“相信相信的力量”——从南京“彭宇案”谈起

镇西茶馆  · 公众号  ·  · 2025-02-06 20:15

正文

我特别不喜欢“相信相信的力量”这个表述——当然,我只是说“不喜欢”,而许多朋友喜欢这样说,我表示尊重。

我曾写短文说我不喜欢这个说法的理由:第一,很别扭,貌似很有“语言艺术”,实则做作。第二,夸大了主观的作用,类似于所谓“罗森塔尔效应”,笃信“相信”能够产生“教育的奇迹”,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据说这是泰戈尔的话,不,是泰戈尔的一首诗,诗名就叫《相信相信的力量》,读起来很是煽情,神圣而充满教育的感召力。

但很遗憾,这是误传。 泰戈尔根本就没写过这首诗。 详情见我写的《 胆大,造假居然造到了泰戈尔头上 》,同样强加给泰戈尔的诗还有所谓的《成为一道光》。
上面只是说我不喜欢不赞同“相信相信的力量”这种说法,还不是本文的重点。

我这篇文章想说的重点是, 虽然“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的本意是强调信念乃至信仰的作用,但绝对而执着地“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有时”)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失去对事情真相的判断。尤其是我们自以为很正义很善良的时候。

下面我举三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很多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公众流传的“真相”是,彭宇出于好心搀扶老人,还送老人上医院,结果被老人及家属讹上了。法庭上,法官居然问: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一个错误的判决让中国道德倒退五十年”成了一句经典名言,也为许多不愿意搀扶弱者的人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

然而,从我多方面了解的情况(既有来自权威部门的公开文本,也有通过私人关系得到的信息)证明,事实的真相并非这么简单——否则,我不会轻率地写这篇文章。明白无误的是,彭宇与老人摔倒并非没有关系。 2010 年,最高院表示, 彭宇多年后承认事实 确实撞了徐老太太 2012 1 月,时任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志伟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 对于调解结果,彭宇也表示,在 2006 11 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事后经法院调解,他对结果表示满意。

但是,太多的老百姓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进而只相信自己相信的“真相”,尽管这个“真相”并非真相,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彭宇做好事被冤变成了唯一的“真相”。

这种“真相”之所以被无数公众认可,源于太多坚实确凿的社会现实,即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还有“好心没好报”的事例,包括确实有某些“坏人变老了”后的“碰瓷”等等。这一切,强化了人们认定“彭宇肯定是被冤枉的”这一信念。

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导致不少人只愿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第二个例子,就是去年姜萍参加阿里巴巴数学大赛在初试中获得第 12 名的事件。有人幽默地将这件事戏称为“阿赛拜姜”。
这事刚披露出来,便有不少人提出质疑,但更多的人(差不多成了“主流民意”)则坚信姜萍完全是自学成才,是励志楷模。无论多少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对姜萍成绩提出质疑,但更多的人“相信相信的力量”,完全不顾起码的常识,他们举出了诸如华罗庚自学成才的例子,证明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教授”就是“见不得草根翻身”。

如前所说,这种“固执”是有社会原因的,因为的确有太多的“大人物”压制“小人物”,人们很自然地愿意站在弱势人物一边。但是这种正义与善良,并不能代表对每一个具体事实真相的辨别。然而,许多人认定“ 姜萍事件”是一次“草根逆袭”的奇迹,没想到却是当事人、平台、媒体三方共同炒作出来的闹剧。

最后,《 2024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表示:“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 禁止与他人讨论 的规则。”说白了,其实就是一次作弊。

真相大白后,社会对未成年人姜萍予以了充分的宽容。但 这事再一次证明,无论是基于怎样善良的动机,“相信相信的力量”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

第三个例子,还是“社会正义舆论通过网络声援一个弱者”的事件。 如果说,去年围绕“阿塞拜姜”还有双方乃至多方争议的话,那么这件事几乎是许多正义人士“一边倒”地为“受迫害者”鸣不平。 然而,事情的真相未必如众多正义人士所以为的,他们只是凭着善良和经验断定: “肯定就是那样的! ”后来,权威部门发布了非常详尽的真相说明。 依然有人不相信,觉得官方肯定在撒谎,在掩盖什么。
具体什么事什么人,我不便明说,因为刚刚发生,比较敏感,其影响还没结束。我想,关注网络社会信息的人,应该猜得出我想举的例子。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上面三个例子中,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而失去对真相判断的人,并非恶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相反 他们绝大多数都真正善良而正义。只是情绪压倒了理智,或者说,主观偏见过滤了他们本来可以了解到的真相。

政治学有一种定律,叫“塔西佗陷阱”(又称“塔西佗效应”),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社会都会给出负面评价。

这是一种官方某些部门失去公信力之后,公众的一种逆反心理,反正说什么也没人信了!人们 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这种情绪(或者说叫“思维定势”)可以理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