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转自:国戏舞美系
课程名称
:
《探索与古典戏曲舞台设计》
年级专业
:
2022级戏曲舞台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
:
宋旸、吕钦、党永生
课程介绍
:本学期舞台设计课程设置两个单元,分别为西方戏剧舞台设计和古典戏曲舞台设计。
西方戏剧单元中,学生需要深入探寻西方戏剧剧目的发展脉络,剖析剧本所代表年代的具体特点,了解特定时期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审美取向。舞台风格可以还原剧目中的场景与氛围,也可以发挥创意,采用抽象风格,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诠释剧目内涵。
古典戏曲单元的难度稍有提高。学生需钻研古典戏曲剧目的时代特征、艺术演变和结构特点,掌握以写意为主的舞台风格,用简洁且富有韵味的舞台元素传递情感意境。同时,还要学会通过灵活的场景转换与舞台调度,展现舞台的流动性,领悟古典戏曲舞台设计的精髓。
《麦克白》设计阐述
《麦克白》作为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其悲剧根源引人深思。麦克白缘何从战功赫赫的战将沦为篡位暴君?在我看来,超自然力量(鬼魂的存在)或许是背后的推手,主导着这场悲剧的发展。从一开始,故事的结局似乎就已被这股神秘力量注定,而麦克白则如同在命运迷宫中徘徊的梦游者,被欲望驱使,理智尽失,逐渐麻木不仁,最终被暴力与欲望吞噬。
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经典性在于其丰富的阐释空间。只要权力与个人欲望的冲突、合法与非法暴力的界限、政权交替与时代变迁等人类社会的基本命题依然存在,《麦克白》就永远不会失去其探讨价值,始终能在不同时代引发新的解读。
基于超自然力量这一视角,我深入探究麦克白在人鬼交织的世界里对权力和私欲的追逐。在视觉呈现上,我选取现代升降电梯结构为核心元素,利用空间在上下、前后、左右三个维度的动态变化来区隔人鬼两界,并通过组合构建出王宫的整体轮廓。电梯的升降过程象征着麦克白权力的起伏,直观展现其跌宕的人生轨迹,同时也便于场景的切换。整体舞台视觉风格偏现代,旨在引导观众从这部经典戏剧中汲取灵感,进而反思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普遍境遇与挑战,实现经典与现代的思想共鸣。
《野鸭》设计阐述
半透揉皱的纸是脆弱的,包住的野鸭小屋沉浸在混沌朦胧的生活状态里,斜角的平台与不稳定的环境融洽,将沉浮可视化,每个人都有局限无法挣脱,但幻想有力,生活在幻想里也是珍贵的温暖,在现实的冷漠残酷的对比下主人公甘愿被困其中。周围环境的材料中部分具有穿透但朦胧的光感,小屋里的人想要突破但仍旧缩回,生活时刻无奈地回弹,使舞台设计和剧本的象征主义产生关联。剧中小屋胶片室的影像感在设计中占据主要地位,摄影和胶片在其中,看透的真相层层叠叠,幻想、舒适圈大,现实空间小。理想和幻想构成了截然不同的抽象空间,温暖得让人向生活妥协。
刘嘉仪 20226104
《仲夏夜之梦》设计阐述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作品,以明朗乐观的风格为主。用神殿这种特色希腊建筑代表封建阶级的庄严性,而旁边的森林树木带有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象征着剧中年轻一代的主人公,有着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剧中出现的工匠排练戏剧的同时也在寻找着自我,象征着这时期人们探索自我的新发展,小精灵等角色也可以体现莎士比亚戏剧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
《梧桐雨》设计阐述
舞台采用多块可移动的屏风作为主要布景元素,屏风上有不同的画,这些屏风可以灵活组合和变换位置,从而实现场景的快速转换,舞台空间层次分明,通过不同高度的台阶和平台,增加了舞台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变化。舞台整体色彩以淡雅的色调为主,如米色、浅金色、淡蓝色等,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这些颜色既符合传统戏曲的审美风格,又不会过于抢眼,能够很好地衬托出演员的服饰和表演。在一些关键场景中,使用了对比强烈的色彩来突出剧情的高潮和情感的冲突。
《野鸭》设计阐述
“暗流涌动”的家庭为野鸭建造了“平静的海面”,也在每个人的心中搭建起了幻想的阁楼。
阁楼是雅尔玛一家对生活憧憬的外化展现,因此阁楼这一物相在我看来是不真实的、模糊的、看不清道不明的。好似从来就没真正的踏入到这座“幻想阁楼”,他与现实生活有着触不可及的距离,是精神的“楼梯”链接了彼此。
格瑞格斯的到来最终击碎了这层泡影。阁楼“倒”了,海格威特也终于爬上了阁楼,随着野鸭飞走了……
《窦娥冤》设计阐述
整体视觉运用了文字,活字印刷术的形象,构建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舞台空间,这些文字可灵活移动和组合。文字的重复、嵌套表现出窦娥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及恨意的绵延。文字放在顶上有一种压抑、封闭、沉重的视觉效果,感受到窦娥的苦难与无奈,象征着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所处的封闭环境以及制度对人性的束缚。
《倩女离魂》设计阐述
倩女离魂讲了倩女自主选择爱情受阻,在悲痛中以离魂的方式追逐自由恋爱的故事。
首先我抽象提取了绣楼的窗框元素,组合搭建成可以移动的 双面的 基本舞台单元。
而这些单元通过排列和组合,参考了园林中“层层叠叠”的空间结构,想要在视觉上创建一种繁复的 恐怖的 压抑的氛围。
对于舞台整体,我从倩女的心理状态出发。
第一,观众透过繁杂的窗框,背景的景物看的比较模糊 这是希望模仿出倩女透过绣楼的窗看向世界、自由、爱人时的视角 窗框也营造出了牢笼的感觉。
第二,地面上黑色区域包围白色区域 倩女长时间生活在绣楼里,对美好世界没有探索的机会 黑色部分可以代表倩女未知的世界 也能代表一种对纯洁心灵的压迫。
郭芸秀 20226109
《赵氏孤儿》设计阐述
《赵氏孤儿》剧中人物始终面临着各种抉择,忠与义,善与恶,国家与小家……我为他们设置了一扇扇抉择的“们”和压迫他们必须做出抉择的“顶”当他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就走进他们的门,通过机械的运动,引领他们走向自己挑选的道路。
《建筑师》设计阐述
以符合对建筑师职业印象的脚手架和设计师手稿作为主要的舞台设计语汇,构成了两个可独立平移、旋转的脚手架单位。两脚手架单位均配备了爬梯和直梯,可以在多距离、多角度的情况下构成多种排列组合,以满足表演的不同场次场景,丰富演员的纵横向演出空间。而每种排列组合都能构成中间的空十字架剪影形,与附着在线条上的教堂手稿形成虚实对比。地面以施工蓝图为主色,上升起的蓝色立体线条实现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从而构成了主人公索尔幻想中的“空中城堡”,赋予最初被“造神”和最后被”弑神“的宗教色彩。
《西厢记》设计阐述
《西厢记》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记》是有生命的人性向无生命的社会性宣战的战歌;大团圆的结构里却紧紧包裹着真实的悲切凄楚。
一个发生在河中府(山西)普救寺的爱情故事,舞台体现上通过剧场空间的延展建构一个“开放之地”,有意识的对构成有社会功能的寺庙的建筑结构进行强化,并赋予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使其具有明显的意图指向;夸张比例造型的护法石像与太湖石象征神灵对爱情的守护与超脱秩序的欲念花园,彰显对人性的肯定;须弥座扭转的石台在变化中拉开空间,配合下落的红梁体现无形墙里“距离”的意义。垂地的红梁指向红墙 上升的造型映射树木自然 组合造型的本体隐喻,地面空间的方位隐喻,空间中一切的一切结构在转换中将人物性格与特定的视觉意象相结合。
古朴的空间,失常的造型,爱情的色彩,遵循传统戏曲寓意传神的美学特征,创造一个在限制于规则中展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叙事空间。
《窦娥冤》设计阐述
《窦娥冤》是关汉卿笔下,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为保护婆婆含冤招认,被判处斩刑。临刑前,窦娥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三桩誓愿,以证自身清白,而后皆一一应验。后来窦天章为官,窦娥鬼魂前来诉冤,窦天章重审案件,严惩恶人,终还窦娥公道。在对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视觉呈现的构思中,我选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藻井这一元素,其原本蕴含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象征着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然而,窦娥的悲惨遭遇却与这种和谐背道而驰,她所承受的巨大冤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以及所谓“上天”的不公。
于是,我将藻井进行了颠倒处理,通过一层一层递进的结构,从前方的方形逐渐过渡到后方的圆形,营造出一种类似深渊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旨在表达窦娥在当时作为弱势群体,面对强大的社会不公势力时的深深无力感。她被卷入命运的漩涡,尽管清白无辜,却无法逃脱被诬陷、受刑的悲惨结局。每一层结构的递进,都像是她在困境中愈发深陷的挣扎,而那颠倒的形态则象征着整个世界的错乱与荒诞,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窦娥冤情的沉重以及她所处时代的悲哀,进而对她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倩女离魂》设计阐述
本次舞台设计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核心,融合“虚实结合”的空间表现手法,意在还原《倩女离魂》中离奇浪漫的情感张力与具有东方诗意的舞台氛围。舞台结构以简约而富有层次感的形式呈现,借助红色木构、传统建筑元素与光影变化,营造出既具写意性又兼具叙事功能的舞台空间。
起始画面通过压缩古代宣纸的切分,强化视觉仪式感,给观众一种王生走进高门大户时所带来的压迫感,再由拉开大门进到张家时,豁然开朗,但头顶又高悬着一个红色斗拱与立柱,这是舞台的视觉焦点,其顶部的复杂木构设计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不仅增强了视觉上的厚重感,还突出强调了张母对于倩女繁缛复杂的控制与约束。
舞台空间以台阶与栏杆分层,通过错落的布局引导人物在舞台上的流动,使观众的视线自然追随情节发展,增强叙事连贯性。
圆形门洞与台阶上方的月亮元素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舞台的纵深感与情境的转换。
灯光以白色为基调,搭配鲜明的红色构筑物,象征纯洁爱情与浓烈情感的冲突,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欧阳小涵 20226114
《奥赛罗》设计阐述
《奥赛罗》运用水泥墙的质感和高的墙体体现一种厚重严肃的感觉,表现戏剧的风格。内部不同的方体即奥赛罗内心与苔丝狄蒙娜的分隔。
何品源 20226115
《人民公敌》设计阐述
一位正义的医生不断寻求着医治人民身体健康的方法,直到最后他被所有人孤立成为“人民公敌”时他才终于明白,人民病的并不是身体,人们的思想已经病入骨髓,这个社会已经没有正义可言。
设计理念,整部剧在一个三包围的由脚手架搭建的“居民楼”内演绎,随着三面脚手架的变化来进行场景切换。一颗对版而分的大型人头贯穿整部戏,它能预示着医生所研究的对象也能预示人们思想的转变和人心的两面性。
曾鹏丹 20226116
《汉宫秋》设计阐述
戏里昭君的命运由一幅美人图开展,我运用国画的元素将舞台呈现出来。汉元帝梦见昭君从匈奴逃回汉宫,但他还没来得及与昭君细诉衷肠就被大雁的叫声惊醒,秋夜,萧条冷落的深宫,人事已非。绢的半透明的特性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境的效果,绢上的图案根据场景的转换进行切换,线描形式的楼阁图案前后交叠,排布出深宫的环境。上下撕裂的宣纸合并与分开也预示着汉武帝与昭君两人相遇到分离的命运。
《赵氏孤儿》设计阐述
本方案以元杂剧剧本《赵氏孤儿》进行创作,我所理解剧本的感觉是一种“势”,一种“形势”、“局势”,是权臣当道,草菅人命的“权势”,也是背负着沉重使命和仇恨,蛰伏于敌人麾下的“局势”,再是剑拔弩张,争锋相对的“阵势”...
该空间以尖锐的几何形体构建,融入三角形的正负形设计,正负形采用醒目的红色,相互交织碰撞,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倾斜且扭曲的墙壁,不规则地交错着向 右后方无限延伸 ,仿佛时空在此处被肆意扭曲。踏入其中,一股诡秘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不禁猜测,这里是否正隐匿着残忍的阴谋,或是一触即发的致命杀机 。
在不同的场景调度下,红色尖锐三角形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依次呈现。在场景气氛较为平缓的时候,它隐匿于整体布局之中,仅在特定角度或光影变幻时才若隐若现,当特定光影骤然打出,原本隐匿的尖锐三角形瞬间鲜红显现,锋芒毕露。这抹刺目的红,裹挟着一股不可阻挡的 “势”。它是命运的狂澜,是正义的怒号,更是赵氏一家所遭受灭顶之灾、血海深仇的具象化呈现。
墙壁材质质感十足,其上纹路或是如青铜器浮雕般厚重,岁月的斑驳痕迹与精致的雕刻图案相得益彰;或是以漆器图案复杂的花纹交织出春秋时期独特的韵律 ,或以木头的天然质感,表现特定的质朴空间。这些材质在舞台光线的划分下,舞台上构建出一个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时空维度 。金铜的墙壁慢慢延伸到右后方时金铜也在慢慢的腐化,仿佛那段被埋藏的真相,等待着赵氏孤儿从那段历史尽头走出来,然后,复仇。
《窦娥冤》设计阐述
《窦娥冤》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传统戏曲,讲述了窦娥因冤屈而死的故事。舞台设计中的墓室和浓雾的使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帮助突出剧中的悲剧氛围和人物的命运。
1. 墓室的象征意义:
墓室作为舞台设计的一部分,可以象征着死亡、埋葬、冤屈以及无法解脱的命运。窦娥的冤屈最终导致她死于非命,而墓室的设计则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她无法逃脱的命运,这种死后的空间代表了她的不公和无法言说的悲痛。墓室同时也暗示着她的“冤魂”无法安息,符合剧情中她冤屈未得以昭雪的主题。
2. 浓雾的象征意义:
浓雾在舞台上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压抑的氛围,它能体现出窦娥所经历的复杂情绪。雾气笼罩的场景使得空间变得模糊,象征着迷茫、无法看清真相的困境,也表达了窦娥心中的绝望与对未来的无法掌控。雾气弥漫给人一种幽暗的感觉,与故事的悲剧性格相契合,暗示着人物陷入命运的困境、无从挣脱的沉沦。
结合墓室和浓雾,舞台设计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出《窦娥冤》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冤屈、死亡、命运的无法抗拒,以及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这种设计帮助观众更加沉浸在剧中的情感氛围,深化了剧本的悲剧性。
《汉宫秋》设计阐述
以王昭君从入宫到出塞投江的经历出发,所有决定都是被动的,像枚上层阶级为利益随意操控的棋子,权衡利弊的工具从“入局”到“出局”,“棋局”贯穿整个舞台。
舞台注重营造出历史感和空间感,凄凉、悲壮为基调。整体由汉朝代表战争的“六博棋”解构,上置棋盘轻盈半透纱笼罩着,强大的汉朝在坚毅的王昭君面前是如此虚无、不堪一击。地面为存放棋子的棋奁,千千万万的女子都是“局”中的棋子。
王昭君在最后投江才是属于自己的决定,“出局”也是昭君最好的结局,女子不再被世俗、人心安排,走出自己的人生。
《群鬼》设计阐述
《群鬼》的舞台设计以冷峻的玻璃结构和内外对比的布置为核心,通过玻璃隔断、冷暖光影与镜像重复家具布置,揭示家庭内部隐秘与社会道德压迫下的冲突与悲剧。舞台上透明玻璃的物理质感与反射效果,表现人物关系中的隔阂和彼此窥探的关系。随着剧中阿尔文对父亲真相的逐步认知,以及母亲海伦的愧疚与反抗,光影与空间的变化巧妙地展现了剧中人物情感的复杂性,最终将悲剧的宿命感推向高潮。
巨大的透明玻璃墙面窗贯穿舞台,既象征外界道德的审视,也映射家庭内部表面光鲜实则层层局限的关系。两层玻璃隔断模糊了内外的界限,让观者以“窥探”的视角,逐步发现这个家庭在层层掩饰之下的隐秘真相,同时增强舞台的纵深感,暗示过去与现实的复杂交织。
舞台前区投以明亮温暖的灯光,后方整体色调以冷峻的蓝灰色为主,营造出压抑与孤独的氛围。光线穿过层层玻璃,呈现人物隐秘心理的挣扎与外界压力的侵蚀。希望给观众在压抑与真相揭露的动态氛围中,深刻感受到隐藏于家庭和社会表面下的扭曲与挣扎。
《赵氏孤儿》设计阐述
赵氏遗孤的命运是从屠岸贾开始,是命运的追逐,是世间的所化,在屠岸贾灭赵氏三百开始,从这一刻开始自掘坟墓,孕育了遗孤的命运,永远不可逃离。作品在构思时刻用命运的追逐作为隐晦,用叠加空间与墓葬制式作为视觉起点,夹缝中的光影变化,不断升降的平台,去表现赵氏遗孤的命运追逐感,作品演绎时间线的变化,把赵氏孤儿这部作品的悲剧感展现。
课程名称
:
《
写实剧目舞台设计和传统戏曲舞台设计
》
年级专业
:
2023级戏曲舞台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
:
王亚东、
张杨、金卅、尚华
课程介绍
:本学期舞台设计课程设置两个单元,分别为写实剧目舞台设计和传统戏曲舞台设计。
话剧剧目单元着重对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剧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等背景资料调查构建戏剧情境,通过制作舞台模型对舞台空间感的构建,对写实设计手法建立初步概念。
传统戏曲单元的难度相对有所提升。学生需要结合戏曲虚拟性、诗意性的艺术特点,着重关注空间处理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从剧本分析入手,深入理解剧目的主题、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进而独立设计出戏曲的舞台空间 。
作品名称
:《白蛇传》
作者
:曹佳怡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以画卷为主体,加入假透视增强画卷连续性,以水墨为展现形式,融入了具有白蛇传背景江南特色的月洞门,月洞门可以简化为圆,圆意味圆满,京剧白蛇传是多版白蛇传里结局最圆满的版本,寓意着许仙白蛇爱情的圆满,也寓意着邪不胜正的圆满,圆也同缘,许仙白蛇萍水相逢因缘相识,白蛇传的故事也因缘谱写。水墨虽只用墨,但并不是只有黑色白色,世间之事也并不非黑即白,就像白蛇虽为妖但从不为祸人间,甚至一直救助百姓,法海虽为僧却一直认死理,要置善良的白蛇于死地。同时水墨的典雅也与白蛇传底色一致,白蛇传就如同连绵不断的水墨画一样,年复一年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
作品名称
:《白蛇传》
作者
:陈思诺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整个舞台设计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色调布局与视觉元素的巧妙融合,旨在通过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再现,引领观众步入一个既古典又梦幻的戏剧世界。整体色调以青绿和白色为主导,这两种色彩不仅清新雅致,更蕴含着自然与纯洁的美好寓意,它们与淡雅的黄色底色交织,形成了一幅幅仿佛能呼吸的宋代山水画卷。黄色作为基底,温暖而不张扬,为整个舞台铺垫了一层柔和而深邃的背景,使得青绿与白色的景物更加鲜明生动。
在这样的色彩基调下,舞台上的苏式园林回廊被细腻地勾勒出来,回廊或隐或现,远近虚实相宜,既展现了园林的精巧布局,又巧妙隐喻了许仙与白娘子之间曲折复杂、充满梦幻色彩的爱情故事。这种视觉上的引导,让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感人至深的传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舞台中央矗立的巨大太湖石,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质感,为整个舞台增添了一抹非现实、怪诞而又奇幻的气息。太湖石的崎岖不平,恰似白娘子爱情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回廊的曲折环绕,则象征着两人情感历程中的波折与不易。
然而,正是这些曲折与不易,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如那环带状的回廊与坚挺的太湖石,共同预示着许仙与白娘子终将克服一切障碍,实现破镜重圆,成就一段跨越种族与界限的佳话,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景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作品名称
:《梵王宫》
作者
:崔炎春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这折戏选的是《梵王宫》的挂画这一幕,这幕戏主要讲的是耶律含嫣即将与心上人新婚的布置婚房的场景,舞台中使用了元代婚房中架子床的梁架结构,整个舞台在结构的架子床上布置。还有悬挂的纹样是从元代的红色漆器中所提取,象征了古代婚嫁的嫁妆习俗与礼仪,体现了古代达官贵族结亲的仪式感与豪华。含嫣在舞台上的表演与技巧都表达欢快愉悦的心情,整个舞台就是她的新婚婚床。梁上挂了布置婚房时女子到男子家中所挂的帷帐,也象征了新房的景象。
作品名称
:《霸王别姬》
作者
:董星言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霸王别姬》这一戏曲为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楚汉战场里肃杀磅礴的气势,项羽身为西楚霸王以及楚国贵族“天渡亡我,我渡何为”的英雄末路,还有虞姬舞剑自刎的悲情美学。
因此我做这部戏所选择的情感色彩是苍茫、雄霸。我首先考虑使用战国的青铜器,想做的很大,使整体效果简洁而具有张力,最终选择的是青铜编钟,原器物是楚国的编钟,因为我想用这个楚国编钟隐喻楚乐,正如我们所熟知,直到四面楚歌,霸王方才意气尽。我想把这个抽象的四面楚歌解构成具体的空间,让人物在楚乐中行动。
编钟顶部悬挂于空中,可作为一个警示压迫,落地亦可作为一个战国营帐内的桌子。编钟身体拆分成镂空的四份,是我考虑后期打光会有不同形制的光影效果,以及服务于空间的透气性。并且我选择做成二层舞台,高两米,一层做成可抽拉式楼梯,需要楼梯时拉出即可。
并且楼梯的纹样我选择了战国贵族兽面纹,刚好呈现一个三角形,不会让楼梯形状过于突兀。主要展现虞姬自刎这一场次,虞姬在二层舞台的中心,也是被编钟所紧紧包裹住。灯光选取红色,凝重、悲情的美学色彩。使用大侧光,项羽在钟声之外。
“回不去楚国的是我虞姬。”
作品名称
:《贵妃醉酒》
作者
:李琨坤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这次做的设计是京剧《贵妃醉酒》的舞台。唐玄宗时期作为盛唐最为繁盛的时候,其雍容华贵的风格和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大唐独特的风格。
我综合了簪花仕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参考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的复原相关图,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综合考虑设计了这个舞台。我以屏风为主体,上绘“铺殿花”风格的牡丹和玉兰(参考了《玉堂富贵图》)希望可以尽量还原当时杨玉环作为贵妃的奢华作态,并且借着屏风过于高大的样子,体现杨贵妃醉酒后的失序的世界——离自己最近的屏风反而应该比远处的梁柱更高大,打破了常规世界的束缚。
而梁柱的错位的空间设计也强化了这一点。本该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梁柱错位排布,乍看之下好似仍在原位,细究发现其已经错位,暗示了杨贵妃介于清醒和醉酒之间暧昧的界限,一切没有完全失衡,东倒西歪,但是其实已经不是现实了。
梁柱的制式参考了古籍和壁画,运用了“人”字的梁架结构,体现了唐代的时代背景。边上的解构后的屏风,是提取了屏风架的元素,失去了遮挡视线的隔断作用,起到了隔离前后空间的作用,突出了其隔而不断的中式美学的含蓄之美。整个舞台的失序与现实的平衡,正是中国古代对于醉酒的特殊情结的体现,无论是李白还是杨玉环,这种同时是清醒又带着朦胧的世界,正是中式美学的酒的精髓。“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梦压星河。”两者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名称
:《四郎探母》
作者
:刘星雨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四郎探母是辽宋时期的杨家演义中的故事的一环,四郎宋辽两个家庭,都无法割舍,但是残酷战争之下,安有完卵,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普通人的矛盾,情感连接,纠结与大爱,但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无能为力,实在渺小。
在设计四郎探母的舞台中,亲情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我设计了前后两个大空间,前方我运用大量红色线性结构,代表情感的链接,并提取和解构了宋代女性衣领圆领的特征作为主要视觉元素,最前方的领结与后方领结无直接相连,但在观看角度,两线相交,表现四郎的两个家庭,现实分格,但精神连接。后方空间,我提取宋代建筑做了剪影的形式,表达宏观的时代洪流,展现人物情感在其下的渺小。在场景转换方面,我通过改变前方线性结构,屏风位置,和后方剪影的样式来换景。背板制作成红色表现剧目的情感压抑。
作品名称
:《赵氏孤儿》
作者
:龙奕伶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舞台设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舞台中央的巨大三角形结构,其表面有着复杂的雕刻和镂空图案,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这些三角形结构仿佛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巨兽,带有一种原始的力量感。在灯光的照射下,三角形结构上的纹理和色彩更加凸显,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略带阴森的氛围。这种设计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还能迅速将观众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这些三角形象征着三方势力(赵氏、屠氏和晋国主君)的抗衡。三角形本身在视觉上具有稳定性,但在这个舞台上,它们却给人一种压迫感。这象征着剧中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赵氏孤儿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复仇和牺牲,这些巨大的三角形结构就像是命运的枷锁,将剧中人物紧紧束缚。
我的作品不局限于”善恶”的老话题,而强调”对立“这一主题,赵家和屠家本质都是贵族阶级,赵、屠的矛盾本质上还是【权力斗争】。因为这种以恶制恶的观念,所以势弱的一方就必然会受到灭门的迫害。在这种逻辑下,我选择了既符合春秋时期的器物风格,又能象征权力地位的【青铜当卢】作为我的主视觉元素,这种倒三角形的形态很契合剧本紧张、压迫、失衡的气质,而神兽的样式也能给人一种狞厉的威严感和能操纵剧中人命运的无形的恐惧感。
两块青铜当卢以一点为轴,像掰手腕那样一方压倒另一方,能够暗示此时屠、赵两方的实力强弱。同时两块青铜当卢向前倾倒,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闷塞的空间,暗示角色的逆境和隐忍蛰伏。
青铜当卢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剧情发展到最绝望的时候,反而孕育了希望。赵武幸存,导致局势开始逆转,原先被压迫的青铜当卢随之崛起,到最后回到楔子那样势均力敌的场面。
画面构成以三角形为主,窗户破碎一分为二,形成两个三角形,一方面能够交代场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对立”的主题和分裂的局势。
作品名称
:《白蛇传》
作者
:徐静雯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白蛇传》的姻缘故事就像是一幅卷轴,故事的起承转合即卷轴的开合,所以用卷轴作为舞台空间意象。提取了苏杭一带建筑特色,与剧本重要元素“山水”共同组成这幅风景画卷,让白素贞与许仙的曲折爱情游离于这张画之中。
在设计语汇上,根据传统界画建筑的透视手法,将平面透视的表现方法在三维空间呈现出来,利用卷轴的曲张来营造舞台空间,给观众打造一种视觉上的错位。而色彩表现上则只用淡青色来渲染,营造山水氛围。繁复的交错平面与极简的色彩构成使得舞台既有观赏性又不至于浮夸,既体现传统戏曲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在模型制作材质上选用半透的硫酸纸以体现白蛇传奇幻朦胧的美。
我选取了《游湖》、《结亲》、《水斗》、《断桥》四场作为白蛇传故事起承转合的四个关键点,舞台技术上用S型的轨道运行来实现剧本的切换场,进行室内与室外景的变换,在舞台上移步换景,实现人与景的互动与融合。
作品名称
:《玉堂春》
作者
:张子天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玉堂春》是发生在明代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妓女苏三被冤入狱到昭雪的过程,我以古代妆镜台为设计出发点,通过解构的形式拆解妆镜台,将其分解为多个单独的方体,并且参考抽屉的运作方式,将方体设计为可移动的个体车台,主要分为三场:起解、会审、团圆。通过车台的空间变换来展现场景的变换。在会审一折中,空中打开的窗户隐喻为苏三在不断尝试打破自身的悲惨命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作品名称:
《茶馆》
作者
:陈烁阳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
设计说明:
此话剧舞台设计以还原老北京茶馆风貌为核心。整体布局上,搭建具有传统四合院风格的建筑框架,中心为营业大厅,摆放八仙桌与长条凳,一侧设偏房。灯光设计方面,基础照明用暖黄灯光营造温馨氛围,根据剧情发展调整灯光氛围以烘托情感。音效上,融入老北京环境音效与时代特色音乐,增强真实感与代入感。道具选取符合时代特征,如古朴的桌椅、茶具等。通过二层的包厢和一层的台阶的对比来暗示茶馆中的阶级对立和人物之间的矛盾。
通过这些设计,力求让观众沉浸式体验《茶馆》的时代韵味与艺术魅力。
作品名称
:《日出》
作者
:刘琬琛
班级
:23级戏曲舞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