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它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 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在单位,请多带点脑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杂志

砚边笔谈|只捡了芝麻(戴建业 文 阿梗 图)

读书杂志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07 17:00

正文



只捡了芝麻

戴建业 文 阿梗 图
(《读书》2024年11期新刊)


英国那位老奸巨猾的培根,只说了句“诗歌使人灵秀”,就常常被人们反复提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诗歌的认识比培根全面深刻得多,反而有意无意地被大家冷落。发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把诗作为教育的起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不过,孔子虽确立了我国的诗教传统,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主要是从个人修身和社会教化着眼于诗教。也许是没有认识到,也许是无法顾及到,孔子忽视了青少年诗教中的许多重要方面:生命活力的激扬,想象力的激发,直觉的培养,美感的教育,记忆力的锻炼。


现代教育学中的智力因素,通常包括想象、思维、感知、记忆、语言。窃以为,这些因素中当以想象力最为重要,说一个人没有想象力,就等于说此人没有原创性,所以我特地把想象排在首位。激发小孩想象力的最佳手段,莫过于诗歌和音乐。另外,诗歌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直觉、记忆和语言。


教育家极少注意到,这些智力因素激活的前提,是个人生命力的充分激扬,死气沉沉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想象、直觉、感知和记忆。前人推崇“诗必盛唐”,正是因为盛唐之音元气淋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乘风破浪会有时”,“四边伐鼓雪海涌”,这种山呼海啸的激情,地动山摇的爆发力,读来让人血脉偾张。


可惜,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把原本激扬生命活力的诗歌,变成了窒息生命的死知识。学诗主要不是知识积累,而是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的诗歌教学主次颠倒,偏偏只捡了几粒芝麻。


有道是:“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读书》刚刚开通视频号,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



阅读思想,看见《读书》

我们将每月不定期更新——


©文章版权由《读书》杂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相关精彩文章

微信订购

➡微信公众号菜单界面➡读书书店

➡点击每条图文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店铺主页



邮局订阅

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服务报刊订阅


搜索“读书”即可订阅 


邮局网上订阅地址:

http://bk.11185.cn/index.do#

邮购

读者服务热线:

010-84050425/51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读书》邮购部

邮编:100125

E-mail:[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