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来源:
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
朗读音频
人在春风得意时,去读孔孟著作,便不会太过得意忘形,从而失去分寸,行差踏错。
而身处失意困顿之时,最应该捧起的一本书,就是《庄子》。
庄子超脱的智慧,广阔的胸怀,可以让人在失意时,找到心灵的支撑,不至于失去自我、一蹶不振。
原来世上竟有人的思想境界,能高到超越生死,超脱一切困境。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根本不会为名利所扰、为世事所困。
别人问他:为何你上任时没见多高兴,被罢免时也没见多失落呢?
孙叔敖回答:当不当官不由我决定,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无忧无虑,至于人生起落,又何必纠结呢?
在他们看来,富贵功名、荣辱得失,都是命中定数,非人力所能更改。
于尘世而言,我们也都只是匆匆过客,来时无法拥有,走时也无法带走什么。
倒不如洒脱一点,看淡一切,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那么即便我们有朝一日深陷得失的漩涡,亦能不被其裹挟,活得自在洒脱。
世人皆以为,只有那些看似有用的东西,对我们才有价值。
但在庄子看来,世俗认为无用的事物,也可为我们所用。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樗树,树干臃肿,树枝蜷曲,虽然很大,却是大而无用。”
庄子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悠闲地在树下徘徊,逍遥地在树下躺卧,它给你遮风挡雨,怎么还不算有用?”
只不过很多人一叶障目,发现不了一件事物真正的价值。
就比如人生中那些苦痛的经历,内心脆弱的人遇到它们,就只会抱怨连连,感叹人生无望。
而内心强到可怕的人,只会把那些都看做是成长的阶梯,满怀信心地去迎战一切困难。
只要你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那么这一切,都将丰富你,成就你,让你拥有更丰盈的人生。
终于等到六月风起,它独自乘风而去,欣赏到了高空辽阔的风景。
庄子所处的时代,污浊黑暗,尽管过得贫困潦倒,他也不愿出仕做官,只愿隐居。
虽然生活贫困,但庄子的内心却不沾染世俗的污秽,达到了精神的自由。
庄子感慨道: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那些害怕孤独,盲目追求合群的人,最终只会淹没于人群里,泯然众人。
而那些强到可怕的人,永远忠于内心,永远不会被世事的纷繁所困。
他们享受孤独和自由,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他说,他宁愿做一只在泥水里撒欢的乌龟,也不愿被人供奉在庙堂之上。
“有一种叫做鹓雏的鸟,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而猫头鹰抓住了一只腐鼠,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喝’的响声来护住自己的食物。
在庄子眼中,所谓权势官位、功名利禄,不过就像那死老鼠肉。
他不屑要,也不愿被其拘束,因为他是吸风饮露非梧桐不栖的凤凰。
穷困潦倒时,就怨天尤人;飞黄腾达时,又担忧落魄,怎么活都不称心。
要知道,一生短暂,若是为了名利如此自苦,便丧失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放开对名利的执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也能超脱于外物,活得无拘无束。
庄子《知北游》里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所遇到的,所拥有的,没有一样会是恒常的。
因缘聚散,成败得失,终究会随着命运起起落落,谁也左右不了。
诗人黄庭坚,从小便是天才,19岁就夺得乡试头名,随后高中进士。
面对这种人生落差,黄庭坚接受得很快,还写下来“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来表明心迹。
苏轼也是天纵奇才,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后来通过科举取士以后,还颇受皇帝赏识。
苏轼中年以后,因为朝中小人的诬陷,被一贬再贬,最后还被贬到了海南。
但苏轼并不抱怨,
还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今日的风光,不代表明日的风光;此时的落魄,也决定不了以后的境遇。
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哪怕世间风起云涌,我们亦能坐看风云,守住一隅岁月静好。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却不伤心,反而敲着瓦缶唱歌。
庄子说:“我妻子的生与死都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现在她已经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间,那我何必还要悲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