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菲林考研
电影考研辅导 | 中传、北师大、北电、资料馆、艺研院、北大、上大、厦大、武大、重大、暨大等全国范围内高校的学硕戏剧与影视学/专硕MFA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实验万事屋  ·  这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的14.7分Natur ... ·  昨天  
研之成理  ·  研究氧化铝,发一篇Science!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菲林考研

广电观察 | 今年热门综艺盘点,看这篇就够了!

菲林考研  · 公众号  ·  · 2024-09-27 22:00

正文

菲林考研  不止电影

FILMS AND BEYOND



2024年的综艺“大戏”即将落下帷幕,综合前三个季度的情况来看,《歌手》等音乐类综艺表现出色,掀起讨论热潮;《哈哈哈哈哈哈》第四季、《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等老牌综艺IP依然以势不可挡,发挥成熟综艺IP的收视号召;《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等脱口秀“卷土重来”,在第三季度掀起“欢乐风暴”;《圆桌派》第七季、《十三邀》第八季等优质谈话类综艺以9+豆瓣评分成为精品保证,在娱乐至死时代保持理性思考…… 下面将结合相关数据和评分,盘点前三个季度的热门综艺,梳理代表性综艺中值得讨论的话题,为大家备考广电综艺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01
种地吧第二季




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以“种地”为主线任务展开,真实记录了10位年轻人用192天的时间,在142亩的土地上播种、灌溉、施肥直至收获小麦的全过程。 第二季基本延续了《种地吧》第一季的内容核心,将真实记录十位年轻人在杭州市三墩镇后陡门经营农业公司,从播种、灌溉,到收获的全过程。


在题材创新上, 《种地吧》首先实现了国内乡村综艺节目题材的创新突破,全方位真实地还原了乡村耕作场景和农民状态,实现了以乡村环境为 背景到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创作视角转移,为中国本土乡村综艺节目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在播放方式上, 《种地吧》突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制作思维, 打破了原有的制播形式,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的媒介 特点和用户需求对素材进行切分与包装,打造了贯 通网络的节目内容矩阵。 通过采用“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方式,正片、少年篇与生活特辑相辅相成。 在短视频的创作上,节目组也策划了包括青年人物向、少年美食类、知 识分享类、生活花絮类等类型。在录制期间,少年们还提前在各大社交媒体开设了个人账号,每天打卡式更新种地主题的vlog直至节目录制结束。在直播内容上,节目则通过每日日常直播、节气大事件直播等多种直播形式,让观众可以“云监工”种地进程,后期还可以在直播间直接购买少年们所栽培的农副产品。


在价值取向上, 《种地吧》系列传播农业科学,传承农耕文化;关注时代议题,助力乡村振兴;在情感共鸣中实现价值引领。


除此之外,在第二季的节目中,节目组在微博上发布公告启动新一轮招聘计划,引发“十个勤天”粉丝的不满,大家也可以从粉丝文化的角度予以关注。


02
灿烂的花园




● 诗意栖居的田园向往

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与灵感来源,也是艺术维系生命力的重要根基。 节目通过植物与环境的隐喻,让人联想到人生与命运、性格的关系,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理念,为慢综艺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品格。 所谓“文以贯道”,真正的好的综艺,始终是浸润文化内涵,彰显精神品格。这种精神不是说刻意拔高,不是“强上价值”,而是将一种精神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来,润物无声,这是任何综艺节目都不能丢失的根本。


● 个人风格化的营造

可以说,《灿烂的花园》是一档完全以张颂文为核心的个人风格化综艺。通过张颂文日常在微博上分享生活,网友感叹他是难得的“内娱活人”,所以他对“灿烂的花园”的期待、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哲思都是诠释,都是节目的核心亮点。 又因为有张颂文非常扎实的人设,节目做到了“形散而神聚”,张颂文带领花园家人们观察生活,探讨演戏、探讨艺术的真谛。 节目中随处散落的张颂文微博截图和小熊语录,采访路人和工作人员对张颂文的评价,大量的片段将节目动机和人物画像挖得越来越深,实现了个人IP向综艺的打造。


● 真实即兴的纪实日常

《灿烂的花园》定位国内首档“无剧本即兴真人秀综艺”,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尽量破除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编剧体系带来的套路,将摄像机探入被观察者的真正日常生活,通过连续的真实的展现一种普通生活中蕴含的偶然性和突然性,产生一种综艺节目中少有的“陌生感”,同时这些日常的细节却又与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具体到节目中,就是 在一种更为开阔的时代背景中去展现人与人的关系,不要既定的剧本和固有的节目模式,以一种类似纪录片式的风格呈现生活气息。




01
十天以后回到现实



这档沉浸式生存闯关综艺,以“综艺连续剧”的非常规样态出现。在断网的全封闭环境下进行十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录制,39位来自不同背景的选手进行脑力、体力、心理博弈、团队合作四个类型的闯关,后期摒弃对娱乐性、堆叠大量花字的追求,按照剧情推进的叙事赋予了用户全程沉浸式追剧的体验。《十天》瞄准了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生存挑战类真人秀这一风靡国际市场、但在国内鲜少探索的类型,拓展了中国真人秀的类型宽度。


● 有关“人”的社会实验

这部作品以25重精心构建的关卡为框架,搭建起一个现代版“楚门的世界”,既是一场深刻的人际交往实验,也是一次触及灵魂深处的自我探索之旅。节目在人设塑造上力求具象而深刻,同时在哲学思辨上留有余地,邀请39位性格迥异、各具特长的嘉宾,在既定角色中抉择进退、直面挑战或寻求避风港,每一次选择都超越了表面身份,直指人性深处的答案。 它不仅融合了戏剧的紧凑结构与综艺的即时纪实性,保持了真人秀“直观真实”的核心魅力,更融入了后现代艺术的深邃思考,成为一次前沿艺术形式的勇敢探索。


● “无限流”的风格的融入

《十天》也令人联想起以生存挑战和极端博弈为主题的作品,例如《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和《赌博默示录》。这些作品通常设置了非生即死的极端条件,要求参与者为生存不择手段。但由于其真人综艺的本质,节目中没有出现残酷的生死抉择,而是以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方式探索人性。


● “迷你剧”——影视化的表现手法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运用精心布置的场景和情节 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看似真实又带有虚幻色彩的世界。观众不仅仅是在观看一场场游戏,更像是在体验一部部迷你剧。场景上,它营造了可能是中国综艺史上最宏大的封闭式拍摄场景,从机场、邮轮母港到大型五星级酒店,在2000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里,除了闯关者的身影,你看不到任何其他人,仿佛进入到了一部科幻大片的场景里,给人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拍摄上,节目也实现了制作水平的突破,《十天》运用爱奇艺自研的“多网聚合云监播系统”,让导演、编剧可以做到不进入现场就能实时洞悉闯关者的情况、实时调整流程,从而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沉浸感。




01
喜人奇妙夜




《喜人奇妙夜》是由腾讯视频和米未传媒联合出品的喜剧综艺。节目围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热点话题与具有共鸣的情绪主题展开创作,用Sketch(素描喜剧)、漫才、独角戏、话剧等更多元化的喜剧形式,打造全民喜剧派对 。


● 紧扣社会议题,唤起精神共鸣

节目用喜剧解构一切, 围绕最热和最有共鸣的年度情绪话题,联合知名喜剧人与明星一起产出多个形式的喜剧作品。 比如《小马过河》对当下年轻人毕业找工作的呈现;《小品的世界》让无数人感叹“爷青回”;《小镇青年》关注反诈宣传,《回音山谷》“蹭上”文旅热点……甚至还结合奥运会的热度,穿插喜人运动会等内容。对社会热点的反映让节目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唤起年轻人的精神共鸣。


● 引进喜剧模式,结合本土创新

节目的创作者们借鉴了多种艺术演绎形式,如日本漫才。阎鹤祥、李丁等相声演员的加入,也为sketch素描喜剧带来了多元风格的碰撞。喜剧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强化作品中的game点,放大矛盾与冲突, 推动喜剧艺术的多元化表达,实现对当代网络流行文化的扬弃。


● 延长传播链条,拓展传播矩阵

节目将竞演选手的幕后故事呈现给观众。得益于网络视频平台的生产和传播机制,节目推出了《超前聚会》等衍生内容,脱离节目正片的形式进行衍生叙事。其呈现幕后内容的神秘性与年轻演员台前台后的反差感,又成为节目新的传播话题,吸引用户在正片结束后,通过页面推荐继续观看花絮内容和衍生内容,从而延长节目传播链条。


除了官方的衍生叙事外,节目用户也在社交平台或网络视频平台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形成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异托邦”。 二次创作或基于人物在现实中的关系进行衍生,或将人物身份和故事背景完全架空以达到粉丝的期望。


02
喜剧之王单口季




《喜剧之王单口季》是爱奇艺出品的原创单口喜剧竞演节目,节目发起人为周星驰。节目对单口喜剧行业十分关注的几位气氛组组长、组员携手单口喜剧老友,向观众推荐来自全中国各地的宝藏单口喜剧演员。节目见证这些喜剧小人物在舞台上互相比拼,最终决出年度单口喜剧之王。


● 精准定位的主题聚焦

互联网社交媒体承担了一定的“情感泄压阀”作用,当受众在遇到现实困境无法宣泄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达到情感和压力的一定平衡。 单口喜剧则承担了观照现实帮助受众情感泄压的任务。 选手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大胆开麦畅聊“毕业即失业”、职场焦虑、女性议题等社会热点,引发观众共鸣,排解观众的生活、工作压力。


● 赛制升级带来的厂牌化运营

据腾讯视频负责人介绍,节目设计出全新的对抗赛制。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喜剧内容“输入”慢于“输出”的行业性问题,腾讯视频将喜剧综艺进一步厂牌化,成立鹅厂喜综联盟「笑吧」 ,通过汇集行业头部且优质的喜剧内容生产力,解决喜剧综艺以往生产跟不上输出的困境,最大化减少“老段子重复讲”的产能问题。


● 依托网络的传播延展

得益于互联网平台,节目的精彩内容多以切片的形式投放到短视频平台,进而引发其他社交软件上爆梗和焦点的话题讨论。 增加讨论热度的同时,观众的讨论也会反作用于脱口秀,为演员提供素材。




01
《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




《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联合推出的文化节目。


● 内容融合:秉承内容为王,打造优质节目

在《诗画中国》第一季中,被誉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 极具中国水墨大写意风格的《杂花图卷》、还原古代真 实生活场景的《货郎图》等等, 节目旨在以一种现代的审美视角去解读传统名画,在中华千年历史文脉和艺术长河中挖掘深刻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展现出诗画合璧的中华文化最高审美境界。


● 技术赋能:立足技术支点,绘制风骨画卷

以诗、画、音、舞、剧、曲等艺术形式为“纸”,以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为“墨”,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理念为“笔”,辅以电影级别的拍摄和制作,为每幅画量身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写意空间”,精心绘制了一幅“立体画卷”“影像大片”


● 渠道融合:发展多元思维,助力文旅破圈

节目融合了新媒体传播等多元渠道,借助二创等方式,助力文旅发展。播出期间,#用中国诗画给各地文旅上分##沉浸式感受古人踏雪寻诗的浪漫#等节目相关话题,在总台央视新闻等相关新媒体账号的二次传播下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榜,受到网友热烈追捧。不论是小众旅行景点还是热门打卡地,节目用镜头记录华夏山河,成为文旅传播的绝佳素材:武夷山风景区号召游客亲身体验山水之乐……各地文旅局及地方媒体对于节目内容的转发与推荐,创造出二次传播热潮。 《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也在多维度、立体化的宣推过程中,打造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文旅+”破圈传播。




01
《歌手2024》




《歌手2024》邀请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歌手进行歌唱竞演,在各自音乐合伙人的陪伴下,展现不同国度的音乐 。该节目摒弃了传统的录播方式,将歌手们在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情绪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同时,国际重量级歌手如凡希亚、香缇·莫等人的加入,也让这档音乐竞技节目变得精彩纷呈,更具话题性。


● 构造与纪实共生

从节目创作的角度,以《歌手》 代表的音乐竞演节目在叙事层面往往具有鲜明的构造性,即制作团队为了强化节目的戏剧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人物、情节、场景等元素,以此来构建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增强节目的竞技性与戏剧性。 因此,这类节目往往会呈现出强情节、多冲突、重悬念甚至奇观化的特征。


与构造性相对的则是纪实性,指节目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真实记录和客观呈现事件、人物、现象等,力求反映事物 的本来面貌,避免虚构和夸大,使观众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入的信息和体验。而《歌手2024》的直播模式正是对于过往构造性惯例的弱化与重构,节目以纪实性的美学风格重塑了音乐竞演节目的审美框架。


● 赛事与仪式共融

作为歌唱赛事的音乐节目本身就具有竞争性、 娱乐性、专业性等特征。节目从音乐形式上、国际化视野上和直播赛制上都取得了突破。


节目融合了多元化的音乐形式。 节目邀请的竞演嘉宾既有中国歌手,也有风格迥异的外国歌手,从民族音乐到流行音乐, 从节奏布鲁斯到灵魂乐、爵士乐,不同的音乐形式交融碰撞,为观众带来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节目试图打造国际化的音乐交流平台。节目设置了第二现场,为云端国际会场,由不同国家的国际听审在线上同步观看直播。节目赛制强化了节目“正在进行”的动态感。直播模式赋予了节目进程实时性与不可预测性, 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 社交与互动共存

《歌手2024》创新了内容传播形式,在节目直播的同时,还设置了多个独立机位,对歌手们的反应进行全程记录。借助“多屏同播”这一创新模式,每一位观众所收获的“故事版本”都具有特异性。歌手们在观看竞演的反应、评价、互动都被完整地记录与呈现。 这些反应视频不仅丰富了节目的观看视角,弥补了直播的局限性,使得节目的叙事更加完整、立体,也为后续的社交化传播创造了可能,激发了互联网平台的二次创作。


02
《乘风2024》




《乘风2024》是由芒果TV推出的国际女性文化交流与音乐竞演综艺。节目将“传播文化自信”与“加深国际交流”两大核心贯彻节目始终,真实记录36位来自世界各国的拥有歌唱、舞蹈及舞台梦想的全年龄段女性,在乘风舞台上完成不同形式的合作演绎。


● 人物塑造——不被定义的美

节目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诠释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气质,或不被定义的美。范湉湉自知“不是普世意义上的大美人”,于是在初舞台,她用《一生何求》提炼出了“不是靠这样猛烈地活着,你没办法被别人所看到”。而在粉丝眼中一向帅气摇滚的刘忻,打开了自己非常温柔的一面。她的美,是有层次的、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有你在》的表演舞台,两人化身“甜美战士”,范湉湉可爱得大方且喜气,刘忻“酷甜”且“又美又飒”。我们不难看到,一支调性统一的歌,也可以由美得不一的人演绎出不同的味道。


● “乘风出海”——模式出海与海外传播

节目实现了“中国元素”和“国际范儿”的完美融合。肩负着中法文化交流责任的乔伊丝多次来过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学习中文,用中文写歌,2017年还出过中国专辑。越南歌手孙夏铃一口流利的中文不仅唱中文歌手到擒来,和中国选手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总理加布里埃尔·阿塔尔通过视频,向正在芒果TV《乘风2024》的舞台上表演的法国歌手,有着“香颂小天后”乔伊丝·乔纳森送上了鼓励和祝福。


芒果TV原创的综艺IP《乘风破浪的姐姐》也实现了节目模式的出海。 越南版本的“浪姐”受到本土欢迎,这也体现了中国原创综艺的魅力。


● “她综艺”——女性形象的再建构

“她综艺”是近年来中国综艺节目中的细分类型和 流行趋势,指的是以女性为综艺节目的主要角色,旨在聚焦女性观众并为其“量身定做”的综艺类节目。 “她综艺”往往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话题展开讨论,以折射当下社会中女性与两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内容涵盖多种题材。 在“她综艺”的女性形象中,既有无所不能的“女战士”形象,也有独立与清醒的女性形象,还有凸显了“姐姐精神”的形象,赋予女性话语权力。




01
《战至巅峰3》




《战至巅峰第三季》是由腾讯视频、王者荣耀共同出品的电竞综艺节目 。2024年《战至巅峰第三季》正式加入王者荣耀赛事体系。参与节目的电竞新人将加入重庆狼队、成都AG超玩会等电竞俱乐部,进行训练比赛并参与俱乐部运营日活动,在电竞选手的带领下开启热血新篇章,在赛场上感受热血竞技、彰显团队魅力。经过多轮赛事比拼,最终决出王者荣耀Star赛冠军,无惧逆风,心怀无畏,战至巅峰。


● 电竞与真人秀的融合

《战至巅峰》的独特之处在于,以综艺形式,让专业性概念与大众化碰撞。电竞是近年来备受年轻人关注的体育竞技项目和国内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其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持续增长的受众,使其成为了腾讯视频制作电竞综艺的抓手。


腾讯视频完成了对“竞综”赛道的拓展,重点在于原创了一个全新的“赛事+真人秀”的综艺叙事模型,以此打开了“竞综”新思考和新方向。 第三季节目的传播叙事越发成熟,创作者在延续创作初衷的基础上,把节目放到电竞赛事传播的母题中。


● 体育精神的传递

《战至巅峰》作为一档很纯粹的电竞综艺,展现出了电竞本身的可看性、对抗性、强度、烈度,并且在纯粹性的基础上很好地进行了综艺和电竞两个文化产业大类的融合, 也将电竞与传统体育项目一脉相承的团队协作等体育精神更好地传递了出来。




01
《心动的信号第七季》




《心动的信号第七季》是腾讯视频推出的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节目推出全 “多城心动,为爱奔赴”概念,聚焦大湾区城市群,邀请12位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素人单身男女入住“信号小屋”,开启为期一个月心动探索之旅,展现跨城生活的年轻男女的婚恋与价值观。艺人嘉宾组成“心动丘比特”,将与各领域的“侦探飞行团”“专家飞行团”共同观察并推理素人间的暧昧关系、发展走向等,实现多元文化碰撞和多角度的观点输出。


● 星素结合化叙事策略

星素结合化叙事策略主要指明星与素人相结合的叙事策略。 弱化明星效应,在节目创作中突出“素人”的作用,实现草根阶层的逆袭,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还可以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拉近与受众的亲密关系。 这种叙事策略既满足了传者的需要,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单纯的让明星参与叙事,可能会导致对明星的过度消费,而单纯让“素人”参与叙事,则会使叙事单调之味。在节目中“第一现场”真人秀部分的素人嘉宾和“第二现场”观察室的明星嘉宾相辅相成。


● 嘉宾人设的多元化探索

最开始恋综嘉宾主要集中在娱乐圈明星、网红、海归、自由职业的身上,而之后恋综嘉宾的职业则趋于多样:《心动的信号7》里的工程师、烤肉店老板、冲浪俱乐部教练、科技公司产品经理、留学机构教师等。一方面,拥有不同职业与专业烙印的人群,呈现出差异化的行事风格,在交谈中传递出的职业信息,无形增加了恋综节目的看点。另一方面,恋综的人设始终没能脱离“光鲜亮丽”的桎梏怪圈,值得关注的是,本季节目中嘉宾的“精英化”人设和“曼...Manchester~”的热梗引发网友热议,#有没有二本恋综#等话题冲上热搜。这不仅直接反映出当下恋综人设的桎梏,也从侧面反映当下部分恋综脱离大众生活等问题,值得思考。


● 生活情感的真实呈现

在内容题材 上,恋爱 类综艺 从生活、恋爱、家庭等多重领域出发 节目以爱情为主,涉及亲情、友情等情感话题,通过去精英化的生活议题的呈现,演绎出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反响。




参考文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