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时隔 24 ... ·  昨天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𝒎𝒖𝒎'𝒔 𝒕𝒉𝒆 ... ·  3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最近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  3 天前  
知乎日报  ·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不吃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北大校长的道歉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5-05 19:51

正文

摘要: 很多价值就是在这种比烂中沉沦和拉低的,互相比烂,出错后逃避舆论。读错字的校长常有,但坦然面对和道歉的很少,北大校长的道歉,一方面也许能让校长们更谨慎和谦恭,有敬畏意识,认真对待这种讲话,另一方面也能让沉沦的价值拉升一点,错了就认错,道歉才会赢得原谅。舆论对名人出错确实很苛刻,但常常也很宽容,但宽容只会给那些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人。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刚看到网上流传的北大校长道歉信时,不是太敢相信是真的,网络时代的这种蹭热点的伪作太多了,后来有认识林校长的朋友向其本人确认,才确证是真的。挺好的,这封信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也让这个令北大和校长尴尬的话题“脱敏”了。你未必认同他信中的一些观点,比如“焦虑与质疑不能创造价值”,甚至不相信他所说的“所有重要讲话都是自己写的”,但很难不认同和接受他的歉意。错了就错了,而且是明显的、引发围观的错,无法像鸵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堆里假装看不见,错了,就应该像这样道歉。


真的,这个道歉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首先让林校长本人松了一口气,我相信林校长这两天一定很难过,他不可能不了解网上的群嘲,不可能不知道念错字对校庆话题的冲淡。说声道歉,自己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再面对北大师生时就不必尴尬,也不会害怕别人提起这个话题,更不会成为自己心里和北大校庆的一个阴影。如果不给一个交代,没有一个态度,作为一个教育者,以后将怎么面对自己的学生?传播规律就是这样,你越把它当成敏感事,它就越敏感,自己压力也越大,需要以这种阳光的方式去“减压”和“脱敏”。


念错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即使是北大校长。北大校长是神吗?不要把这个职位神圣化和完美化,需要符号减压,正如林自己所言,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研究化学的,把这个字念错,算不上丢人的事。记得有一次参加某媒体主办一个评论颁奖会,安排让我念颁奖辞,主办方没有提前告知我,到台上才把颁奖辞给我。好家伙,一打开就看到个生僻字――总不能硬着头皮念啊,当场问了下颁奖词撰稿者那个字的读法,确认了两遍才敢念。不知为不知,不会的字就问人,我没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然后,这个道歉也让北大人松了一口气,让北大老师和学生面对这个话题时,不会觉得无法言说,校长自己都道歉了,北大人有什么不好坦诚面对的?


这几天我遇到不少北大朋友,都不太好意思提这个话题,在有北大朋友在的群里,也主动回避这个话题,他们也有意在回避。很多同学都为自己校长念错字难受,更因为这件事引发的舆论狂欢难受。怎么聊这个话题呢?是跟着舆论一起群嘲,还是为校长辩护,还是假装没看见?校长的态度是一种坦然的脱敏,连校长本人都不忌讳谈论自己的尴尬了,北大其他人更不必了。我知道学生都爱自己的母校,爱护学校的声誉,爱护校长的形象――校长的坦然道歉,会让学生不必一起背负那种逃避和沉重,而去面对事实和阳光,面对共同珍视的那种大学精神。

这个道歉,也让舆论松了一口气。如果北大校长不道歉,这事将怎么收场呢?会像以往很多类似事情一样,寄望于热点的覆盖,寄望于集体的遗忘,可是,从此将在舆论和人心中留下一个阴影,甚至是一个伤疤。这个伤疤总会隔段时间就会被揭开,100周年回避的事,120周年会被提起,120周年遮蔽的事,130周年会被翻出来,舆论有一种强大的记忆和报复功能。如果北大校长不道歉,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模仿,连北大都这样,连北大校长都这样!――无法回避,北大就是有这样的标杆效应。


很多价值就是在这种比烂中沉沦和拉低的,互相比烂,出错后逃避舆论。读错字的校长常有,但坦然面对和道歉的很少,北大校长的道歉,一方面也许能让校长们更谨慎和谦恭,有敬畏意识,认真对待这种讲话,另一方面也能让沉沦的价值拉升一点,错了就认错,道歉才会赢得原谅。舆论对名人出错确实很苛刻,但常常也很宽容,但宽容只会给那些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人。


见多了人为制造的敏感,更珍惜这样的脱敏和减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