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在
视听的诗电影风格和意识流叙事,情感表达方面的造诣可谓是炉火纯青。
《花样年华》既
有《小城之春》这
种东方含蓄美的韵味,又有西方诗电影中的优美与情景交融,所有景语都是情语的特点。
片中诗一般的台词,抒情方式和镜头语言精彩绝伦,老上海的情调呼之欲出,梁朝伟和张曼玉没有那么多话,但每次对话与自述都能直戳人心。
尤其是情绪摄影,像张曼玉靠墙而立,依在梁朝伟肩头,两人并肩而行只露背影。
即便角色沉默不语,那种依恋、不舍、悲伤、喜悦的动情情绪也能溢出屏幕,这就是大师级的镜头语言。
三言两语,情意绵绵,哪像现在的导演,演员都张口闭口我爱你了,可观众就是感受不到其中的爱意,电影还真是一个倒退的行业。
王家卫是一个不用说「断肠人在天涯」的就能让情感世界千沟万壑的词人,其他导演是拼命说离愁别绪,却满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感。
这也让王家卫的电影不是那么大众化,一切都得让人去猜,所以生命得有点裂缝或者说有点病看王家卫更能感同身受。
正如片中的台词阐明了时间和记忆之间的矛盾,记忆企图挽留时间,但时间的本质是不可挽留的,如周慕云的
「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和苏丽珍的
「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可如果你正值青春年少又怎会对时间有所眷恋,更多的是无处安放的青春,跟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家卫虽不拍青春但他拍出了长大后对青春的记忆和时间,花样年华,何尝不是那时年少。
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情愫也像无疾而终的早恋。
周慕云到了新加坡,还藏着他与苏丽珍的秘密,苏丽珍留在了香港,还记着和周慕云的暧昧。
彼此的记忆还在,但时间已过,难再重来,多年后,人们好像都忘记了这段挣扎的感情,如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样,今天的家长会被明天的里短覆盖。
苏丽珍拨通的那个电话,犹如一部有头无尾的武侠小说。
一头的周慕云「喂、喂」两声,一头的苏丽珍不言不语,也就宣告了这段感情已经成了积满尘埃的玻璃,隐约看得见,却摸不着。
纵使周慕云想要回去吹散灰尘,但苏丽珍的热情早就败给了时间,过去的那些岁月,吐到洞里,被干草掩埋,被时间忘记。
有人说王家卫像一个优雅的刀客,他用非常温柔,唯美的姿势,在你的心口上面划下一个又深又细的口子。
然后还不忘在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把刀就是他的电影,剖开人们内心非常寂寞独孤的心灵世界,花样年华,华灯起,歌舞升平,繁花落尽,不响,魂牵梦绕,终要散场。
|
答主:
黯神教主
《花样年华》可以算是王家卫的
文艺片巅峰之作,极细腻隐秘的情感表达,在忽明忽暗的镁光灯镜头之下,又克制又沉沦。
说实话,这个片子非常不适合有道德洁癖的人去看。毕竟连《廊桥遗梦》和《泰坦尼克号》都被批婚外情、出轨,不道德。
但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这种东西,是真的没办法拿绝对高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准则去审视和评判的。
不然,几乎没有任何一部世界名著经得起道德凝视和扫射。
《红与黑》里
男主于连为跻身上流社会勾搭有夫之妇偷情,引诱贵族小姐,这似乎跟高尚和道德并不沾边儿。
《名利场》就
是女版镜像的《红与黑》,女主蓓基同样执著于金钱名利和荣华富贵,以各种卖弄风骚和不择手段获得上层男人的青睐,榨取利益。
《安娜卡列尼娜》《
查泰莱夫人和她的情人》《包法利夫人》,
咱就说,这几本名著里写的全部都是婚外情出轨、男女偷情那点事儿,但这就是宣扬吗?其实也并不是,他们的下场和结局大部分也都还是命运悲惨的,或者惨烈的死去。
《花样年华》就是一部需要抛开纯粹的道德观念去看的东西,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或许真的不道德,但他们却实在是一场华美的相遇。
当然,影片里美的不光是张曼玉,还有苏丽珍那二十多套旗袍。
每一套旗袍都透着老上海的情调,都衬出张曼玉美的动人心魄。
幸亏搭戏的是梁朝伟,别人怕是演不出周慕云那个内心深处纠结挣扎、痛苦拧巴的劲儿来。
是梁朝伟让站到了苏丽珍旁边的周慕云,不至于黯然失色。
当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二人并立在墙边上,夜晚路灯下光线昏暗,下着雨,他们也只是这么并肩站着,甚至都没有靠上去,相拥的只有影子。
这是全篇里最悲哀的一个画面。
「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头,走了……
」
《花样年华》拍的是一个关于爱情、宿命和离别的故事。
那个年代的香港,移居过去的上海人。
古典风格老旧的小洋房里,做着一手上海食物的女佣,讲着上海话的邻居,那个有点拿腔拿调的房东孙太太。
片中的老上海味道浓度非常高。
后面周慕云和苏丽珍私下见面,却选了氛围浪漫的西餐厅,他告诉她,是那一对先背叛了。
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单独接触,周慕云和苏丽珍,竟然也对彼此动了心。
「也没有想过,以前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开始的。现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
周慕云和苏丽珍最终还是从酒店里走了出来,这一夜被处理的很模糊,但暗示的很明显。
「原来我也这样想,所以不怕别人说闲话,我相信我自己不会像他们那样,但是我错了。」
这句台词足以说明苏丽珍爱上了周慕云,并和他发生了实质关系。
影片结局似乎是开放式的,个人更倾向于苏丽珍离了婚,搬回了孙太太的老房子,那个小男孩儿的亲生父亲就是周慕云。
她还是想,再等他回来的。
可惜,这一次,周慕云走到了门口,却又放弃了,他们之间始终都是一场错过。
更有道德感和勇气的那个人,是苏丽珍。
她当初没有选择跟他走,但还是生下了他的孩子。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周慕云一开始的心态是要报复出轨的妻子和她的奸夫。所以他去故意接近苏丽珍,他想要引诱她。
可他却搭上了自己,他爱上了这个奸夫的妻子。多么充满讽刺感的一个故事。
《花样年华》实际上改编自小说《对倒》,
原著竟然有一个多么贴切的名字。
当年周慕云走的时候,他是被伤感淹没了情绪的。
当他一个人站在吴哥窟的
墙边,诉说自己的心事,一切都没有回音,只有他心里曾经的雪落无声。
他想的恐怕是,「今生今世,也许再也见不到苏丽珍了。」
果然还是一语成谶,他再也没有见过她,哪怕最后那样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涯。
他和她之间,只有相遇,错过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重逢的理由和时机。
题图来源:《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