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历史是用来记忆和传承的,而不是回忆的。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荣列“四大名酒”之中的西凤酒,可谓是那个时代的“顶流”。然而到了今天,昔日四大名酒之中的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在早已完成上市之余、规模都达到上百亿之巨,西凤酒则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成为“追赶者”。
作为产自秦汉故地的名酒,西凤酒的历史分外悠久,号称“华夏五千年,凤香三千载”。它的产业化历史同样不落于人后——早在1956年,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就正式成立。
上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西大名酒之一,西凤酒的品牌影响力遍及全国,依然能够与其他名酒并立。但是到了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西凤酒却依然偏居一隅,成为时代的落后者。
四大名酒之中,汾酒最早实现了上市融资的目标,其于1994年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泸州老窖也在同年上市。2001年,茅台也实现了上市目标。
同一时期,名酒的高端化进程开启,泸州老窖于2000年前后成功推出“国窖1573”,五粮液等名酒也在高端市场站稳,但是西凤酒却鲜有动作。
随后开始的黄金十年,西凤酒在区域型酒企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守着本土市场,错过全国化和高端化的最佳时机。
到了2010年,差距已经十分明显,当年度汾酒营收达到30亿元,泸州老窖超过53亿元,茅台更是飙升到116亿元之巨,而同期西凤酒的营收仅为15亿元。
回顾这一段历史,业界将问题归结为“守旧”“小富即安”。另外,OEM模式的成功,也让西凤酒失去了打造高端产品和核心自营产品的动力。
2010年后,参股方“中信”引入了外来管理者,开始了西凤酒在新世纪后的“追赶”。以后续效果来看,西凤酒从塑造核心品系到提升营收规模等一系列目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2015—2017年,西凤酒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8.03亿元、28.67亿元、31.7亿元。而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高达582.18亿元、60.37亿元和103.95亿元。如果就业绩和规模上来看,西凤酒早就被踢出了白酒第一梯队。
▏
痛定思痛,西凤酒重启改革,
2017年—2018年,西凤酒持续推进包括产品结构、营销体系等诸多方面的革新,取得明显
成效。
2018年,西凤酒营收达到历史新高50.14亿元,2019年达到60亿元,西凤酒随即提出了“百亿”发展目标,预示着这一老牌名酒的追赶之旅到达了新的阶段。
2020年,西凤酒方面持续推进“高端化、全国化”战略,实施“4+6+16”全国化市场布局。在全国建立了4大战区,陕浙冀等6大特区,16家省级分公司以及国际事业部。同时以红西凤为主元素,在全国设立7家直营店,262家专卖店,超过1000家合作门店;组建了近千人营销团队,用于服务经销商和合作伙伴。
阵容日益严整的西凤酒,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它到底能否实现超越,重拾昔日辉煌?
在业界看来,这依然有赖于时间的验证,有赖于西凤酒对其自身各项规划的认真落实,而不是喊口号!
对西凤酒来说,成也OEM,落后也因OEM。
“这种模式,最早是从五粮液开始的,其后全国很多名酒,包括地方型名酒,都在采用这种模式。”有业界人士评论认为,在酒业的黄金十年,借助于民间资本的OEM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厂家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也规避了风险,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发展模式。
西凤酒的发展就离不开这种模式的助力。2000年,西凤酒15年、6年的问世,代表着这种模式爆发式增长的开始。
▏
巅峰时,西凤酒旗下的
OEM品牌达到上千个之多,为西凤酒贡献了90%以上的销售额。
以主营西凤酒15年、6年的西安智德通品牌推广营销有限公司为例,其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7.37亿元。国花瓷和华山论剑两个品牌紧随其后,达到3亿元的销售业绩。
在为企业带来巨大销售额的同时,过多过杂的子品牌无疑会消解主品牌的价值,也造成企业无力培育核心品牌的隐忧。
企业显然也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加上社会舆论的呼吁,“砍条码”被提上西凤酒的发展日程。
2017年,西凤酒大幅启动“砍条码”工作,当年的相关会议上,西凤酒领导层提出“精简包销产品经销商,压缩包销产品数量”,要对发展不太好的包销产品条码压缩20%—30%。开发新产品的节奏一定要放慢,宁缺毋滥,确保成活率,新增经销商的质量是考察重点。
“对包销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厂家要加大监管力度,不断规范,谨防混淆视听,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出现,维护西凤品牌形象。”时任西凤酒营销公司相关领导如是表示。
据悉,当年度西凤酒实际砍掉了224个条码,其中省内88个,省外136个,部分销售额低于100万的条码面临关闭,部分综合产品也被列入淘汰和调整范围之内,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时任董事长秦本平指出,对产品条码进行梳理瘦身,对产品开发做严格控制,目的就是要保护市场中健康发展的产品和经销商的利益,继续为产品注入正向发展能量,为厂商双赢创造有利条件。
2018年,西凤酒继续精简,删减产品条码达28.3%,并终止了所有品牌经销产品的开发。
2019红西凤全新升级上市发布会上,西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西凤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正公开表示,西凤将逐步改变多品牌路线,全面清理中低端子品牌,让非核心产品退市,构建以高端“红西凤”系列为引领的产品矩阵,推进产品全国化。
▏
改革,大势所趋,而且也是革命性的。
到了2021年,西凤酒依然在持续推进品牌聚集工程,全面关闭OEM产品线,将拉低品牌地位、扰乱营销生态、破坏市场环境的品牌,一律清理出去。与此同时,西凤酒方面已经研发出更有代表性的超高端产品,并进入意见领袖群体培育阶段。
在业界看来,西凤酒采用控股品牌运营公司的方式,已经在形式上收回了重要子品牌的运营权,将其纳入核心单品,而针对中小规模子品牌的精简,也将进一步推进,以此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经营上的选择不能更简单地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判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选择,经营战略就是在做“选择题”。
从营销和发展来说,品牌产品化、产品品牌化这是相互支撑的,也很难割裂开来。
西凤酒曾最受人诟病的,莫过于欠缺高端核心产品。事实上,企业对此早已开始努力,但中间因为人事、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几经摇摆。
最早在2007年,西凤酒即已经开始瞄准高端,推出自营核心产品。当年的“西凤酒凤香复合型十周年高峰论坛暨红西凤鉴赏推介会”上,代表时任领导层喻德鱼和张锁祥核心品牌思想的“1369工程”,正式推出“1”字号产品“红西凤酒”。
▏
彼时红西凤酒定位颇高,定价超过诸多名酒,而
“中国红,红西凤”的宣传语也响彻全国。
其后,随着人事的更迭,徐可强正式执掌西凤酒,“红西凤酒”也从核心位置跌落,被打入冷宫。徐可强急于塑造“凤香”,力推“凤香经典”。但由于2013年后市场遇冷,凤香经典系列出师不利。
经过了一番变动,西凤酒又瞄准次高端,力推“旗帜西凤酒”,让其领衔。在徐可强离任后,西凤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维持着“旗帜西凤酒”的核心地位。
这一段历史被业界诟病,认为这种摇摆对西凤酒塑造核心品系不利。
“说到底,这是因为人事变更而带来的摇摆,导致西凤酒的核心品系迟迟无法确立。”有西凤酒经销商表示,相比之下,飞天茅台、普五一直是各自企业的核心品系,也一直稳居着高端位置。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茅台、五粮液高端地位的确立有历史原因,但相比之下,泸州老窖更有借鉴意义,其于2000年前后推出国窖1573,长期培育、坚持不变,终于收获硕果。
品牌管理专家、九度咨询董事长马斐在不同时期曾表示,西凤酒还是需要走双品牌之路,高端品牌要脱离“西凤酒”三个字的搅拌,另起灶炉,从新打造,例如“国窖1573”、“舍得”这样与原有产品完全区别的产品。
▏
因为,叫
“西凤酒”三个字的子品牌太多太多,消费者难于区分。
但“旗帜西凤酒”定位次高端,与其他几大名酒的核心产品相比,明显不足。
2019年8月30日,以“中国红,红西凤,耀世新生”为主题的2019红西凤全新升级上市发布会在西安举行。代表西凤酒最典型风格、最高定位的“唯一高端、形象产品”正式揭开面纱,重塑升级后的“红西凤酒”直指千元档。
升级版红西凤酒的出现,不止填补了空白,也终于将西凤酒的品牌形象提升至代表着一线名酒主流段位的“千元档”,对西凤酒重回一线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两年之后,今年8月30日,“2021红西凤上市两周年纪念暨五星红西凤新品发布会”在宝鸡举行。此次推出超高端战略产品——五星红西凤,其售价高达3000元以上。构建起红西凤产品的全新矩阵,进一步塑造西凤酒高端化的品牌形象,持续激活西凤酒品牌价值,开启西凤酒在超高端市场又一增长曲线,推动西凤酒全新品牌形象。
至此,经历过10多年的波折后,西凤酒比肩其他一线名酒的核心品系,已经稳定下来,这无疑为西凤酒重回一线阵营,重塑品牌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立足点。
但,长征的路依然很长,高端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类似于重塑核心品系的过程,西凤酒的上市之路,同样是波折颇多。
2009年,西凤酒通过改制重组引入中信产投、光大金控、海通控股等9家战略投资者。其中,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以3.6亿元的投资,占据增资后15%的股份,成为西凤酒第二大股东。
▏
随着中信系的入驻,西凤酒启始了上市进程。
2010年,西凤酒首次提出上市申请,却因意外而折戟;2016年、2017年,西凤酒又先后提交IPO申请,但最终都是主动撤回材料。
在业界看来,此前几次上市不利,与西凤酒过于依赖子品系有一定关联,这无疑影响到了西凤酒的核心盈利能力。
2018年4月23日,西凤酒再次更新了招股书,并计划募集资金15亿。这一次西凤酒终于等到了证监会的回应,当年11月16日,证监会曾发布公告称,发审委定于11月20日审核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上会事项。然而在上会前夜,西凤酒却最终选择了撤回申报材料,不进行上会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的重要股东中信在未能保驾上市后也开始离场,被地方国资重新顶上。相关信息显示,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操盘企业(以下简称:中信产投)——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已经不在西凤酒名单上,持股15%的第二大股东已变更为陕西地电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这代表地方国资将主导西凤酒的发展,积极主动扶持西凤酒上市。”业界认为,前期中信入股后西凤酒颇多曲折,这也让地方国资下定决心重拾主导权。
▏
2019年,西凤酒董事长张正提出,未来三年西凤酒将实现百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