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线
《价值线》为5000万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提供大数据时代最新的价值观察和理财选择,分享诗意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98 ... ·  昨天  
心禅道  ·  投资#798 ... ·  昨天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利率】资金面因素并非债市核心矛盾 ... ·  4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信 ... ·  2 天前  
简七读财  ·  买的债基亏了钱,80%是因为TA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线

20岁已经在担心中年危机?这不是矫情,是现实

价值线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9-17 18:07

正文

来源|霍老爷(ddz_233)

作者| 霍老爷

编辑|价值线   边江



“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

要雨得雨要风得风, 鱼跃龙门就不同”



1



比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更可怕的是

一眼根本就看不到头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热帖“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开始担心中年危机?”引发近两万人关注以及300万次的浏览。在答题中, 大量三十岁不到,走出校门不过三五载的年轻人感到中年危机指日可待,甚至提前来临。


在答题中,大家表现出众所一致的躁郁:


业差异越来越大,高薪形态过于集中;


除了清北的学校都是坑;


除了金融和IT的行业都看衰;


工作不咸不淡,辞职不敢,转型怕晚;


前浪尚在兴风弄潮,后浪已然接踵而至;


即便行业稳定、个人勤奋、升职有道,在房价面前也会瞬间失去斗志,同时还要承受身边拆二代的一百万点暴击;


十年后能解决居有定所,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达到体面的生活状态是mission impossible;


相反的,被华为清退的“超过34岁的员工”,想报考公务员却被告知超龄的“范进不举”;


在深圳拥有两套房失业后立陷财务危机的“中产家庭”,很可能就是你的未来写照;


......


比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更可怕的是根本就看不到头。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人们的焦虑在于不仅要成功,而且要快速成功。


过去20年的经验告诉大家,时运比努力重要,风口一旦错过永世不得翻身。不管鸡汤文如何告诉大家上升通道没有关闭,不可否认的,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对年轻人来说尤其残酷。


在西方,中年危机发生在45–64岁,表现为由年龄变化、事业停滞、婚姻转淡、子女离巢而引发的虚无感。


美国男性中年危机的特征是:狂购奢侈品并追逐青春少女,企图重回年少轻狂的时代。


而在中国,大家还没年轻过就感到老了。


“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


这首豪情洋溢歌曲如今已经乏人唱起,20年前的云和月远去了。因为鱼跃龙门这件事已经越来越少了。


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没有诗与远方,大家短兵相接,成败立竿见影,离开薄如蛋壳的学校,年轻人直接被抛向了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修罗场。


今年4月,新华网推出调查《90后真已陷入“中年危机”?》,近六成网友不认为90后算中年人,但同意90后遭遇“中年危机”这个说法。


从前觉得自己还只是个宝宝,一毕业即面对要在短短几年内搞定事业、婚姻、住房三件大事,这是比好歹有套房产垫底儿的70后和80后都更为严酷的生涯。


焦虑并不是90后独有的,每个时代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危机感,然而, 在时间与空间被高度压缩,阶级层层沉淀的今日,90后的焦虑尤其汹涌,难以排解。


当70后们指责90后的焦虑是无病呻吟,认为如今社会所提供的视野和物质都非昔日可比时,要知道在盛世的背后,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为什么90年代大伙儿纷纷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而如今公务员考试重新炙手可热。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Made in Bangladesh,连富士康都准备迁往美国了,未来的日子,底层无业青年求当厂妹亦不可得。


当90后们说自己正在经历中年危机,这不是矫情而是现实。




2



无助感源自职业的不确定性

和高昂的生活成本


四万亿救市已成往事,中国已经到达一个微利的慢发展阶段—— 传统行业一再贬值,直到一文不值,很难有新的机会让你施展拳脚;


没有贺涵、安迪主角光环加持,大多不在风口上的行业年薪10万20万已经顶到天花板;


房价已经上天,而工资增长的空间所剩无几。


2017年,美国年收入中位数为30000到37000刀/每人,相当于人民币月入17K到23K。这在灯塔国已经是小康的收入水准,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却只是温饱水平,简直拿不出手。我们不断被“15万一平米的天价学区房”,“上海市民放弃公立小学,转向私立学校”等帖子刷屏。


前不久,一位身为高管的妈妈发帖抱怨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她家5年纪的女儿一个假期的花销为:


20000(美国游学)+5000(保姆)+2000(钢琴)+2000(游泳)+6000(英语、奥数、写作培优)=35000


以至于这个中产之家一到孩子放假就捉襟见肘,连件新衣服也不敢买了。


月入3W,少吗?不少,这已经是上海市平均工资4.7 倍,是全市前 3.5% 的存在。


月入3W,多吗?不多,尤其是这三万全来自于主动收入,一日停工就断了粮饷。


从前,人们的日子很慢,一生很长。30岁当不上经理,40岁当不上总工,一样可以熬到退休,拿工龄工资。


如今,20岁的你就是寻找一条劳即所得的稳定上升之路也是不易,当你放眼看到的是40岁时失去年轻体壮这唯一资本后的苟且和无助,焦虑势必如影随形。


高密度的竞争直接将规划无力的1/4人生危机和一地鸡毛的中年危机合二为一。工资被一茬一茬割韭菜般的后生晚辈倒挂,可以预期的是出局的日子一定会比想象中更快降临。


梁文道曾说:“年轻人的好处就是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能飞,即便到了最后还留在地上爬。”


眼下的情况是, 年轻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能飞。


高考630分,毕业于985院校的李文星误入传销而丧命水塘,这并非由于他缺乏常识。 李同学考虑过转专业,报班自学过java,亦有着“在一个优质企业,三年做到工程师”的愿景。


当然这愿望过于天真而不切实际,但在当下,不快速成功就快速沉沦已经是很多青年面对的一个现实。


而事实是,2001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增长了680万,是16年前的八倍。48%的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严峻现实下,“小县城学霸”正成为继凤凰男之后的又一令人避之不及的贬义词。


家境拮据,裸身上阵的孩子们饥不择食,以身试险,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要纵身一试。


过去10年中,洋气傲娇的国际贸易一蹶不振,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凋零殆尽,不可一世的外资公司裁员倒闭,冷艳高贵的4A广告公司形同鸡肋。


80、90后见证了市场的巨变,他们深知风向变化之快,时不我待。如果赶不上当下的班车,不待下一趟车开来,自己已然死透在沙滩上。


初入社会看不到前途的迷茫、愈发沉重且毫无尊严的生活,令年轻人未战先降,甚至直接失去了进入战场的机会。




3



90后要做好终生与焦虑相伴的准备


不管大家如何嗟叹,市场也无法回到四万亿之前的时代了。 在密集竞争的时代,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我提升。不管情愿与否,90后都只能做好在缺乏安全感中度过一生的准备。


在此,霍老爷分享几条针对年轻人的建议:


一、警惕中产阶级消费陷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