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昨天  
格上财富  ·  英特尔,偶像的黄昏 ·  2 天前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利率】资金面因素并非债市核心矛盾 ... ·  3 天前  
拾榴询财  ·  民营企业座谈会,有哪些信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一个人最大的不靠谱,是沟通没有形成闭环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2-20 20:52

正文


作者:洞见姜榆木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导读: 靠谱,不是看你有几分本事,而是你值几分信任。

如果你跟我一样组织过集体活动,想必也会对下面这个场景倍感心累。

你通知大家集合的时间地点,并且表示“收到请回复”。

但总有那么几个人,在群里一声不吭,你不知道他们是没看到,还是看到了没回复。

本来回个“1”就能解决的事,你却不得不逐个私聊,询问他们的情况。

有人说,在这个聪明过剩的时代,靠谱才是最大的才华。

而一个人是否靠谱,全在沟通的细节之中。

有些人一开口,就让人再也不想与之合作了。

01

知乎上有个热度很高的问题:工作中你最受不了哪种同事?

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和同事的聊天截图。

图片

看到这组对话,你是否感到一种莫名的胸闷?

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不提前跟你打个招呼。

材料不能通过邮件发送,也不提前告知你。

与这样的人合作,你的心总是悬着的。

似乎每个细节都讨论到了,却又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与你达成了共识,也不知道约定好的事情是否会随时变卦。

我想起以前做纸媒时对接的一位作者。

这位作者文风犀利,很符合杂志调性,因此我经常向他约稿。

然而有一次,因为他对选题的理解有点偏差,需要修改的地方比较多。

考虑到修改的工作量,我告诉他如果不想修改,还可以再约其他选题。

他回复说,那就再修改一下吧。

听他这么说,我便为他预留了版面。

结果一连几天,他都没有回复任何消息,因为整期杂志都在等待这篇文章,我只好再次询问他是否已经修改完毕。

这时他才轻飘飘来了句,“这篇要不算了吧,我不是很想修改了。”

我嘴上说没事,却不得不熬夜赶写了一篇文章来填补版面。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向这位作者约过稿。

这么多年来,我把我遇到的人分为两种。

第一种人你跟他聊完一件事,就完全不用担心后续。

因为你知道,对方所交代的,就是这件事的全貌。即使有新的情况出现,他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你。

而第二种人,就像我遇到的那位作者,你不追着问,心里就永远没个着落。

脱不花曾说: 说话和做事一样,都要有闭环意识。

“收到没回复,事后不反馈,不把该说的事情说清楚”在我看来,就是最大的不靠谱。

02

西点军校在上下级之间实行这样一种沟通机制:

上级提出要求,下级复述上级的要求,上级再确认下级复述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确认和再确认,信息完成交互闭环,才能传递到下一个层级。

层级众多的军队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每项指令有效传达给每个人。

《闭环思维》里有句话,闭环是一个过程的结束,更是新开始的起点。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协同网络。

你做好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别人才能放心推进后续的环节。

而如果一件事到了你这里就没了下文,最终所有人都要为你的不靠谱买单。

网友@执然有位同事,在项目中负责软件开发。

由于项目涉及的部门很多,起初没人追踪他的进度。

而他自己也像忘了这件事似的,从没主动汇报过开发情况。

直到临近交付日期,他才在项目经理的追问下表示,软件还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再优化两天。

又过了一个礼拜,软件还是无法交付。

最后还是开发小组内部成员跳出来说:整个软件都要推翻重做了。

原来,这款软件在前期开发时就遇到了Bug,而这位同事觉得自己能解决,就没有去跟项目组反映。

本来通过合作能迅速解决的问题,最后不仅影响了软件上线,还拖垮了整个项目的进度。

《奇葩说》里有个观点: 最没前途的一种人,叫做反馈黑洞。

你交代给他的事情如石沉大海,他对你说的话转头就忘。

看似是沟通习惯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把事情放在心上的表现。

真正靠谱的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不会因为少说一句话,让别人干着急、多操心。

03

投资人沈南鹏曾和一位下属出差。

飞机快要起飞的时候,沈南鹏看到下属飞快地在手机上编辑消息。

询问后得知,他是告知正在联系他的人,手机即将开启飞行模式,大约2小时后才能回复消息。

这位下属刚通过校招进入公司,还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但这次出差回来后,沈南鹏就把自己很看重的一个项目交给他来负责。

沈南鹏解释:“ 也许他的能力还有待考察,但我至少不用担心他在关键时刻突然失联。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人都渴望可控的过程,可预见的结果。

而沟通有闭环的本质,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提供他人需要的确定性。

同样是说一番话,能打消他人顾虑的人,和让他人心里没底的人,得到的机会注定是不同的。

外贸博主@Ruby刚创业时,因为没有自己的供应链,订单规模也很小,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

尽管如此,一位中东的客户还是经常向她询盘,还帮忙介绍了很多大单。

一次饭局中,Ruby忍不住问:“为何我的产品比别人贵,你还是选择跟我合作?”

客户讲了两件事情。

有一次,客户随口提出让她筛选一批有欧盟认证的原料,过了几天,他自己都忘了这件事。

但Ruby还是整理出一份供应商清单,并且及时反馈给了他。

还有一次,客户在国内采购了一批灯带。

但恰巧遇到义乌临时封城,很多工厂无法正常交货。

一些供应商担心客户取消订单,私自找了其他的货源。

只有Ruby无论是有更换产线的安排,还是有延期交付的风险,都第一时间告知了客户。

客户告诉她:

“我们和供应商不能时常见面,只能通过电话或邮件来判断对方的可靠程度。而每次跟你交谈,我都能明确自己能有多少收益,需要承担哪些风险。因此我相信,你是一个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