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包括《网络舆情》内参、舆情监测、声誉管理、舆情培训、智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新媒体研究和融媒体技术应用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是国内最早、产业链最长、业务最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杭州马拉松事件给大型城市赛事举办带来哪些启示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双11”当日“支付宝崩了”上热搜,系统故障 ...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两场“集聚”事件的背后真相:社会分拣机制和精 ... ·  6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打假博主举报“配料表造假”,良品铺子回应缺乏 ... ·  1 周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年轻员工轻生离世,银行回应如何平复舆论猜疑|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年轻群体兴起“零糖社交” 折射出怎样的舆论心态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公众号  · 舆情  · 2024-11-13 16:22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零糖社交:泛指在社交中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不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鼓励年轻人在互动中保持自我,避免社交焦虑产生压力;让社交成为轻松、自由、有益的体验。这类体验恰似零糖食品。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更多,思考也更深入。一些人将“零糖社交”视为低社交欲并不妥,“零糖社交”更像是回归悦己社交,希望精神上有增有减


“增”
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情绪价值


在一些社交场合中,通过话术、包装体现出的高情商并不能满足深层的情感需求,情绪商品与治愈消费的增多正是这种心态的映射,许多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情感寄托,愿意为那些能够带来愉悦、安慰或归属感的商品和服务埋单。正如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所言,“喜欢‘零糖社交’是年轻人追求悦己的表现”,在学习或工作忙碌的情况下,当代年轻人更愿意追求交往成本低、轻松新潮的交友氛围。“零糖社交”的出现强调了交际中的自主与独立,让社交成了无负担的生活体验。


“减”
渴望减少精神内耗


不少年轻人对攀比、催婚非常反感,希望减少过度亲密、过度分享个人信息,设立个人边界,这恰恰符合“零糖社交”的理念。


“零糖社交”的兴起可视为当前社会心态的缩影。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流动的加快,很多城市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逐渐形成陌生人社会。基于熟人社会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方式随之改变,这为社交中“含糖量”下降提供了基础。维护好关系不再是办成事的唯一路径,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平性愈发凸显。不过,人与人之间多以浅层关系为主,缺少深层链接,舆论对此也存在隐忧,担心可能影响社会温情。


当下,技术的发展成为“零糖社交”的推动力。虽然平台算法可以更迅速、精准地向关注者提供信息,但人们难免有孤独感,尤其是结束网络娱乐行为后易出现空虚感,这也是舆论讨论“零糖社交”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网民讨论“零糖社交”不是为了给年轻人贴标签,或论证“这届年轻人社会参与度低”,而是以此为切口观察发展变化的社会。事实上,“零糖社交”不等于“零社交”,人与人之间不仅会有相似的社交倾向,也会有个性化的社交需求,这组成了人们共处的社会空间。



来源:《网络舆情》26期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李扬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