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健康知识
分享最新健康生活小常识、中医养生、健康饮食、心理健康等相关养生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10 个伤牙行为,很多人天天做,测测你做过几个?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香肠、火腿肠、火腿有什么区别? ·  2 天前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  怎样运动能帮助控血糖?10 个必知问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健康知识

长寿需要的5个微条件……

每日健康知识  · 公众号  · 养生  · 2017-03-26 09:55

正文

点击上面蓝色字  

 免费订阅!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每日健康知识”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长寿,是古今人们都在追求的事情。现代人生活物资充足,医疗发达,相对来说寿命都比较长一些。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长寿的追求还是没有改变,总是希望自己能更长寿些。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变长寿呢?

1

微 胖

患癌、心脑血管病风险低


现代人多以瘦为美,胖子变得不受待见。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误区。稍微胖一点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应该过分减肥。


衡量人体胖瘦,国际上通用一项指标—— 体质指数(BMI):BM I=体重 (千克) ÷身高 (米) 的平方。


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人群将 BMI 控制在 22.6 至 27.4,死亡风险最低,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人,死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都将增加。


美国一项针对 600 万人、长达 40 年的调查也发现,超过标准体重 10 %至 1 5%的人寿命最长,死亡率最低。


微胖的优势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日本研究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 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能多活 6 至 7 年。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


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等风险。

2

微 凉

抗病力最强、睡眠质量好


温度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室温和饮食温度。 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 18 ℃至 20 ℃,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


比如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在 20 ℃左右。


要提醒的是,人们不要过多利用外界手段干预室温,忽视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比如冬天室温设置过高,甚至能穿短袖、吃冰棍;夏天温度调得过低,晚上睡觉要盖棉被等。

冬天室温以 16 ℃至 20 ℃为宜,夏天控制在 24 ℃至 26 ℃。


饮食也讲究低温。 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不仅会造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还可能生成致癌物。


另一方面,食物应在保温、微凉状态下食用,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ai。

3

微 饿

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


长期坚持吃到七分饱,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但对很多人来说,保持七分饱状态越来越难。


七分饱是一种似饱非饱、对食物意犹未尽的微饿感。 胃里没觉得满,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进食速度变慢,但还是习惯性地想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通常来说,在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的条件下,这顿吃了七分饱,在下一餐之前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否则就说明没吃到七分,可以再加点饭量。


以下三 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

1

专心吃饭,不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

2

细嚼慢咽,感受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以及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

3

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