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来源于《老范穿越周期》和枪上花在小宇宙的对话内容,主要围绕隅田川咖啡、餐饮行业、快消品、胖东来和隐形冠军品牌的讨论,以及给年轻人的建议。对话嘉宾包括范卫锋和枪上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隅田川咖啡的成功经验
隅田川咖啡通过选择挂耳咖啡这个较小的切口,快速切入市场并成为第一。其成功原因在于选品、差异化策略,以及充氮保鲜工艺的发现和应用。
关键观点2: 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今年餐饮行业和快消品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降价和拓品。餐饮行业面临人流减少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降价和推出新菜品来应对。同时,预制菜和数字化门店管理也是趋势。快消品行业则更加注重线下规律,尊重品类规律,建立各种渠道方和合作方。
关键观点3: 胖东来的商业模式
胖东来的商业模式难以复制,因为其成功与创始人个人的经历和特质、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相比之下,山姆的研究价值更高,具有强大的模式设计逻辑和独特的选品能力。
关键观点4: 隐形冠军品牌的共性
隐形冠军品牌通常看到了受时间和空间壁垒保护的机会,并成功拿到这个机会做到第一。它们的产品选择、组织能力和品牌升级策略都十分重要。此外,它们还具备受到时间壁垒和空间壁垒保护的能力。
关键观点5: 给年轻人的建议
年轻人应该多思考概率问题,尽可能去到一个大/好城市,去到一个好行业,去一个好的在发展中的公司。此外,还应该抓住媒介杠杆,放大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不要过多思考个人努力,而是将概率和个人能力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的概率。
正文
本文来源于《老范穿越周期》和枪上花在小宇宙的对话内容话题节选,完整版可收听下方音频。
本期嘉宾:范卫锋:二十五年财经媒体和投资阅历,高樟资创始人,多家百亿基金的策略顾问;枪上花:小马宋策略总监,服务元气森林、鲁花、乐刻、半天妖等快消餐饮品牌。
范卫锋:大家好,本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小马宋的策略总监枪上花。枪上花过去一直在全国的市场里去跑,看了目前中国的各种各样的业态,所以我邀请他来聊一聊,他对目前线下商业的一些看法。枪上花:感谢邀请,希望本期能给大家能够提供一些新视角。范卫锋:你说隅田川让你印象深刻,当时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洞察?我先简单概括下当时大概的情况:隅田川这个客户来自咖啡行业,大家都知道,咖啡是一个比较卷的行业。隅田川当时在淘宝是挂耳咖啡第一名,它在这个品类虽然是第一,但很小,因为它属于一个细分品类。整体经营得还不错,但是整体品牌层面,它没有做那么多的东西。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销售为主的淘宝店,就是各个产品、各个品类,每个做的都可以,但是你一看,不像一个公司的。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各种各样的价值传递。他们最开始选挂耳咖啡这个赛道来做切入,为什么没选速溶或者我们熟悉的冻干咖啡大投入呢?因为这两个里面有两个巨头,一个是雀巢,一个是三顿半。而挂耳咖啡当时在中国市场是不成熟的,所以它选了挂耳咖啡这个比较小的切口,快速切入,成了第一。成了第一以后,其实撬动了很多天猫的资源。因为你成了第一,平台才跟你玩。所以它的切入策略很厉害,也可以看得出来它是一个挑战者的品牌。隅田川选了咖啡的大赛道,但是切入了一个细分的小类目来做。其实也是因为它本身资源不太够,所有挑战者角色都这样。雀巢就是讲“香醇”,所以如果你再讲“香醇”,你是讲不过它们大品牌的。你讲产地你也讲不过它,讲香醇你也讲不过它。最大的品类价值,一定是被最头部的品牌拿走的。所以在传播层面也是这样的,隅田川作为一个挑战的角色,我们最后给它定的核心价值,也是走一个差异化的路线。咖啡充氮以后,它就不太会氧化,不太会那么结块,口感会比较香醇一点,所以隅田川的咖啡很新鲜。而且日本的生产线效率比较高,充氮保鲜的工艺也比较好。所以,有这样一个发现后,我们基于它的技术优势,最终给隅田川提了一个“锁鲜战略”:就是讲它这个品牌最大的价值是锁鲜。基于锁鲜,我们给他提了咖啡豆的红色品牌色、产品命名叫锁鲜咖啡、卖点叫锁鲜,口号叫锁鲜;还讲了锁鲜咖啡的品类,什么挂耳锁鲜咖啡、百搭锁鲜咖啡液、袋泡锁鲜咖啡等等,做了这一系列的锁鲜的传播。然后,还设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传播,帮它在挑战者角色里快速找到了差异特性。基于这样一个比较强的差异特性,再配上他们当时 CMO 也比较厉害,然后做了大量的传播,还找了肖战、王家卫做大量的推广,反正那一两年它的增长还挺快速的,翻了两三倍。所以,其实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跟客户一块成长,学了很多。范卫锋:咱们聊点最新鲜的,今年这个市场看下来,你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变化?先说餐饮行业,我觉得有两个变化:一个叫降价,一个叫拓品。这个没办法,大家没钱了,没钱以后这部分的消费其实就在下降,所以同样还是像以前的聚餐,但大家可能就是花的少了一点。枪上花:关于降价的方法,其实很多了,餐饮的智慧不比互联网少:有的是推出套餐,比如肯德基套餐;有的是推出新模式,比如点单改自助;有的是东西不变,规格减了,就是小盘、半份了。还有的是,东西和定价还是原来的样子,可能配置给你减了,这其实就叫降质了。像火锅呀等等,因为没办法再卷价格了,固定成本在那里,人员成本、房租成本太高,很多就开始降品质了,肉一夹都散了。拓品的核心是因为人流减少了,吃饭在家点外卖,娱乐在家娱乐,另外大家没钱也不爱出来了。但你房租租的是啥?租的是那条街的客流。客流减少了,你只能给同一拨人卖更多的东西,没有办法。关于拓品,我举几个例子,太二酸菜鱼,以前只卖水煮鱼,但是今天还卖小炒肉,还卖肥肠;半天妖烤鱼,现在还卖冒烤鸭。我们最近有一个东北的客户叫 1949 豆腐脑,它过去在东北卖早餐,然后我们给他提了拓品,现在开始做砂锅菜的午餐。他们业绩涨得很猛,为什么呢?因为餐饮的模式比较简单,就是固定成本:房租、人工...过去本来是客流是够的,即使一个品,你的供应链管理好一点,后厨管理好一点,也能赚回来。但是今天可能就赚不回来了,因为人流减少了,所以同一波人要卖更多东西,同一个地方流量,要更多转化产品。范卫锋:过去都是极致大单品才有效率,为什么今天可以拓品?枪上花:我觉得预制菜是一个重要因素,夸张点说,你多买两个微波炉嘛,其次是数字化的门店管理。枪上花:当然,我觉得以后现炒还是会有一些回升,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做了,现在商场吃的东西都是一个味道,这个是很讨厌的,一些单店其实不应该做预制菜。和咖啡一个逻辑,挑战者品牌要强调差异价值。快消分新消费品牌和老消费品牌。新消费现在来看,该死的都死的差不多了,但是活下来的品牌,都是很厉害的。我的一个很大感触是,能活下来的这些公司,都很尊重线下规律。前两个月我去南京,见了南京最大的一个快消的经销商公司,跟他们的人聊的时候,他们说,前两天王小卤的老板刚刚来过,对他也一顿夸赞。其实他们都不是大众以为的,那个活在公关稿里的形象,每天在对公众讲产品经理式的创业初心。反而每天都是在行业,在线下跑,都没闲着,大家创新了一圈后,还是尊重行业规律,尊重品类的规律,默默地建各种渠道方、合作方。你天天只讲说我要把产品的品质做起来,我有什么样的场景洞察,我有什么样的创业初心,我要用几倍的原材料......这些公司都倒闭了。反而厉害的人,默默地创新了一圈后,还是尊重行业规律,尊重品类的规律,关注线下渠道,建网络,学传统消费,这些人最后才能活下来。王小卤是在新消费比较厉害的,我很爱买,它的线下做得也挺好,应该是超过线上了。另外一个有感触的事,就是这些做得比较厉害的创始人或者负责人,怎么讲呢?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强的终局思维。我们湖南有个做零食的客户,他们当时要上市,那他的思考方式就是:我要上市,那要多少营业额?现在我只做这一个品类还不够,那我还要做哪几个品线?
除了烘焙我可能还要做零食,除了零食我还要做果冻,除了果冻,我要做薯片...那在这几个品里哪几家有巨头的?好,我干不过,那我就干那几个没巨头的行业;
那这几个品如果我做到第二名,大概是多少规模?第二名是这个规模的话,我大概要划分到全国多少个终端呢?我大概要配多少个人?
然后他一顿推算,那决定这件事儿能干,然后就上...最后就整到上市,也很顺利。就是他们对这个行业想得非常的清楚,这个行业在他们的面前它就不是一个懵懂思考的逻辑,它是一个纯粹的叫做明牌打牌逻辑。你要获得什么结果,你需要有这几个牌,那这几个牌型我该如何组合?最后比牌的大小就完了。它整体的拆分很厉害,它就不混乱。一些创业者还要想想这个行业到底是啥样的,行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那这种就很难干了,你没法和厉害的品牌打,是斗不过那些有很强终局思维和有资源的企业的。范卫锋:如果今天想去做偏二线以下城市的人群的生意,你觉得哪一些品类是还是有机会的?很大的创业,思考的都是规模,但如果去二三线城市个人创业做线下的话,比如餐饮,肯定是永远都有机会。但你说个人能挣钱的咖啡店和酒馆,它是一个大规模生意吗?那不一定。但你想做出一些差异化来,在一些小的地方,或者小的城市,加上你有一些优势,你想挣点钱,有差异、有特点,那肯定还都是有机会。范卫锋:胖东来到底牛逼在哪?胖东来的模式可复制吗?第一,创始人这个环节就很难复制:生过大病,赚过大钱,这俩都是很大的前提。首先他赚够了,其次又生大病了,然后大彻大悟了。然后才可以把那么高的利润拿出来,以至于胖东来几乎到了人人当老板的程度,那它的这个组织效率确实是会高很多。第二,我觉得胖东来今天的江湖地位,也来自于在现在的社会氛围下,打工人和所谓资本、老板的矛盾冲突,然后把它推上了神坛。第三,你会发现胖东来有大量的外地流量。大家去胖东来就好像去旅游一样。哪个商超有这么多外地流量?山姆有强大的模式设计逻辑和独特的选品能力,这是大家可以学的地方。比如我们今天大量的客户跟山姆合作,会发现,山姆的标签一定要单独再做清洁,标签产品就是要选更好的产品。就是今天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商超,不愿意去家附近的大超市了?因为你跑得又很远,东西买的和楼下一样,和网上买的一样,大家就不愿意去了。大超市失去了价值,而且它们最基本的流量壁垒没有,选品的壁垒也没有,那当然大商超就走向了没落。但你发现今天山姆很好,为什么?因为山姆的东西,你在别的地方真的买不到。山姆的品质是好的,而且你交了会员费,你也得来,这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正循环。范卫锋:你们经常接触到一些细分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的品牌,其实它们在媒体上并没有太大声量,但是一问,规模不小。那这些品牌的人,有没有一些共性?枪上花:我觉得共性很难总结,因为他们不是大家特别认知的那些大品牌,他们通常在细分做到第一,他们这帮人各有各的成功的原因。但他们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他们真的是看到了一个受时间和空间壁垒保护的机会,而且他们拿到了这个机会,做到第一。什么意思呢?就比如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奶茶品牌,这个名字我就不说了。我们去服务它的时候,它有 1000 多家店,但是只有三个研发。所以这1000 多家店,几年来只做了那么几款产品。我们就去调研分析,分析半天,发现它根本不需要做品牌升级。为什么呢?因为它品牌做得挺好的,品牌升级并不能解决它的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是研发人员太少了。过去三年,研发只有三个人,导致它只有那几个品,大家喝够了。它1000 多家店的规模,就不应该只有三个研发,不应该是这样的组织。那为什么才三个研发人员,它还做到了1000多家店?第一,因为当时那个城市,资本化强的品牌还没进来,刚好使得它有个三五年的发展周期。第二,它当时选择的产品好。它选择了用酸奶做基底,酸奶这个品的特点就是它的包容性很强,口感稳定性很好,怎么做都好喝。酸奶它不像水果茶,你水果不行就是不行,供应链不行就是不行。水果茶品类就不可能出现研发不厉害,供应链不厉害,但是东西很好,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什么意思?它不像抖音,抖音任何一个作品涨粉好,马上有人抄你,马上就会被人发现,被排行榜发现,然后被人跟进。你做几个月,好不容易做的还行,马上被抄了。但是线下的信息流动没那么快,最起码不像互联网上流传那么快,它受时间空间壁垒的保护。所以其实,我觉得很多创业机会,后来总结都是时间壁垒和空间壁垒带来的。隅田川品牌成立的契机,是因为他们创始人当时在日本留学,他自己就很爱喝咖啡。而日本是一个领先市场,他就看到领先市场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一开始用户就是随便冲调,然后线下喝;然后逐渐大家会在家里做咖啡;与此同时天天用咖啡机磨太麻烦了,用户就开始冲泡罐,会冲泡袋装的咖啡。那他看到了领先市场的发展规律,看中国市场才刚刚开始喝杯装,他就知道下一个阶段预包装要开始火了。刚好日本的供应链比较成熟,他就提前去规划了挂耳咖啡的产品线。又刚好挂耳咖啡这个类目在国内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大品牌看不上,因为太小没有人喝,太麻烦了。那这种时代机会加上当时的竞争情况,于是就做起来了,这种东西就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再举个例子。晴王葡萄是日本团队发明的葡萄,很好吃,你有印象吗?各种高端葡萄,前几年特别贵,这几年你发现不贵了。为什么?因为国内把它攻克了。那另外一个水果猫山王榴莲,你会发现它一直都贵,现在还贵,为什么?就是因为猫山王榴莲只有东南亚才种的出来,国内种不出来。这就是它的产地壁垒,也就是空间壁垒。再比如,小马宋老师出一本书,或者我们做一个线上课,马上就被盗版了,拼多多 9 块 9。最后发现什么课不被盗版呢?线下课不被盗版。就非得有个人去到那站着讲,这就是空间壁垒。再比如,为什么很多时候,新消费品牌被老消费品牌干死了?很多新消费品牌的创始人,我把他们称为产品经理式的创始人:有很好的用户洞察,有很好的决心,有很好的初心,用最好的原材料做了一堆好东西,但那个东西一创新出来,大牌能不抄吗?大牌有更好的供应链,更好的渠道,它马上抄了,还比你便宜,马上把你干死了。好比你是做饮料的新品牌,你要进线下,你发现货架是有限的,一个冰柜全是XX山泉,你根本就没有摆的位置,人家老品牌牢牢守着夫妻老婆店的冰箱货架,你没有这么多年的组织建设,你能把你的饮料铺到每个犄角旮旯吗?不能。这些是别人多年的组织建设。你能快速能跟进吗?你跟进不了。你有再多钱你都跟进不了。这是别人极深的时间壁垒积累下来的。所以,这种有时间空间壁垒的保护生意,其实是非常恐怖的,都是靠别人用时间、空间换来的,你很难竞争。范卫锋:你是 90后,也算年少有为,你有什么心得或者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而且我觉得年轻人,后面就业就是比之前难了。有个段子说,《夏洛特烦恼》,80后电影,穿越回来打老师;《从21世纪安全撤离》,00后电影,穿越回来打老板。你看冲突在哪里很明显了。枪上花:我们干这行,比较巧的是确实见过了太多的企业,你发现这个事真的总结不出规律。赚钱这件事情的核心,就还是一个运气,但是背后肯定还是有概率的逻辑。枪上花: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不要过多思考的个人努力,多思考概率问题,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你尽可能去到一个大/好城市,去到一个好行业,去一个好的在发展中的公司,从逻辑上去一个能让你挣更多钱的地方。纳瓦尔也说过:人需要一些杠杆。那有几个东西可以作为你的杠杆:一个是技术杠杆,写代码做软件,如果你不会技术,你可能干不了;一个是人力和资本的杠杆,雇佣和花钱,这个你也未必有;还有一个是媒介杠杆。今天这个时代,媒介杠杆最起码是低成本的,媒介能放大你的才华,你会发现广告行业的人转型,就是他们把以前有创意的部分加上新媒介,他就有很多机会。这就是有媒介杠杆。一些人懂得抓住抖音、小红书、小宇宙等等这些传播的媒介杠杆,放大自己的才华,放大影响力,放大思想,也带来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