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7周,2月10日~2月16日
昨天在《
闲聊65-故事才刚开始呢
》中提到了“割裂感”,今天想再做一点补充。“追更”的读者可能有些印象,最早关于数据分析与预警这块其实并不是公众号的重点,只是周一更一期《重点关注传染病分析》,没有周报的那50多周我还会拟合一个每周的哨点阳性率,但是随着数据越来越多篇幅也变得更长了,大量数据和图表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阅读兴趣的下降(
然后回头说我没提示
)。所以随着多病原哨点监控数据的公开,我这边也在原本
《重点关注传染病分析》的基础上把庞杂的内容拆成了
原始数据转载
、
《呼吸道传染病综合风险提示》
、
《闪光的牛夫人
》
(不同地区新冠疫情数据)和
《玫瑰战争》
(大陆地区新冠疫情提示),再配合每月的
《新冠疫情中期展望》
,共同组成了以新冠病毒为主要内容的呼吸道多病原风险提示(
所以《玫瑰战争》几乎就没放具体数据和图表
)。
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即不“追更”的读者有了不同的系列阅读偏好,使得原本完整的“数据-分析-预测”结构出现了阅读割裂,以至于会有读者在“数据日”询问分析,在“分析日
”
询问预测,在“预测日”询问数据的结果。再加上随着公众号更新内容的持续增多,根据流行变化根据时间更新的,作为“线索”用于分析预测用的近30期
基础内容
被分散在了过往了600多期更新中,无形中增加了阅读门槛(
你猜为什么我总让大家看《
索引
》
),进一步增加了前文提到的“割裂感”。这种割裂感就类似于很多人会认为这几天的降温属于“倒春寒”,但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冬季寒潮。虽然我一直觉得通过拼凑线索让大家自行探索也是要一件浪漫的事情,但这明显不适合所有人(
“人人有功练”
)。
说回第7周的预测,部分地区疫情会因为开学和元宵节后的另一波返程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整体上问题不大,更大规模的开学会和正式上课会发生在第8周之后,所以当下的其实是决定元宵节吃什么馅的汤圆/元宵。对于家中有学龄儿童读者来说,可能还会涉及到要不要临时请假的问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都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我其实也无法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建议。只能说刚开学的2、3周不会是社会面的流行高峰。
这期送给大家的音乐是Sherlock里的《The Game is On》。
本期分成三个部分:
区域地图目前是第五版,
这部分不多描述,图示仅代表个人对整体趋势的推测,不代表具体城市、乡镇、村庄、街道、楼宇、办公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
除了颜色之外,还请读者们注意图例的变化。
(一)A区域
第1周~第4周(12月30日~1月
26
日)
,整个区域持续保持在散发状态,但传播强度会随时间逐渐增长。
期间可能影响疫情变化的社会因素有春运返乡和学校放寒假。
第5周~第6周(1月27日~2月9日),以A1为首整体流行情况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大概率不会出现规模性传播。
第7周~第8周(2月10日~2月23日),整体流行情况可能会逐步进入增长期。期间可能会影响疫情变化的社会因素有节后返工和学校开学。
整体来说北方地区的波动风险会更高一点,主要是因为北方流感的回落速度比南方更快,配合开学的话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一些,不过大概率也是第9周之后的事情了。
(二)B区域
第1周~第4周(12月30日~1月
26
日)
,整个区域持续保持在散发状态,但传播强度会随时间逐渐增长,或略弱于A区域。
期间可能影响疫情变化的社会因素有春运返乡和学校放寒假。
第5周~第6周(1月27日~2月9日),以B1为首整体流行情况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加强,风险开始累积。
第7周~第8周(2月10日~2月23日),整体流行情况可能会进入增长期,逐步出现范围的传播和爆发。期间可能会影响疫情变化的社会因素有节后返工和学校开学。
B区域目前和A区域的态势差不多,不过可能要更好一点,毕竟南方的流感还处于“赖着不走”的状态,同时B区域的大部分学校的开学时间好像还比A区域要晚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