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两手抓
在今年卷到飞起的国内求职赛道里
小众专业的港研学姐
也能让n家大厂为她转身
Hello大家好~我是Violet,在今年“地狱难度”的国内秋招季顺利拿下
多张互联网大厂&金融的Offer
。最终我也是决定美美化身“大厂打工人”啦~
其实我跟互联网大厂的故事中间还有许多精彩的“小插曲”,希望看完后对你也有所启发~
先从我的本科讲起吧,我读的是美本的
酒店管理专业
,算是商学院里比较小众的专业了,当时对于专业了解不多,也没什么清晰的职业规划,觉得选专业嘛就得选自己感兴趣的。
本科毕业后,由于不打算在美国定居,我便打算回国求职。现在国内求职的大环境大家也懂的,海归本科学历根本不在少数,况且我的专业也不算太占优势,因此最终决定
读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港研
,提高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大致我做过三个类型的实习:一是与本科专业相关的酒店业实习,二是金融方向包含证券、投资相关的实习,三是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要素齐全”哈~
酒店业是需要熬资历的行业,所以我做了两段实习后就坚定了转换赛道。
由于在国外读本科,当时的我对国内大厂的体感其实是比较缺乏的,直到读研期间,我才发现身边优秀的同学许多都有多段大厂实习经历。
因此在港硕的暑假,我也是
金融+互联网同步启动
,最终成功拿下了一段阿里的运营实习~
互联网实习给我的体验是
更
年轻化的团队和更自由的权限
,而这正是我所向往的能够锻炼自己、有发展潜力的平台。
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团队管理不像国企有很明显的阶级感,大家都是年轻有能力的同事,环境更加亲和;另一方面,虽然加班是很普遍啦(互联网的强度懂的都懂),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更能感到的是
被团队赋予了信任,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最后在选Offer环节,排除一些跟我未来规划不太符合的诸如美团、字节、招行的Offer后,最终剩下了
华泰的私人财富管理岗Offer和京东的产品岗Offer。
(讲故事暂停,WST帮大家接一接挑offer挑不过来的好运!!!)
我在华泰试岗了两周,虽然绝佳的WLB真的很香(大家5点一到基本都走人了,对比大厂真的是有些感人),岗位也很稳定,但PWM岗还是需要你非常e非常善于与人交谈,且也有较大的业绩压力需要背,所以
最终我还是投奔了东子的怀抱~
金融+互联网两手抓的求职季,忙碌、但也收获满满。
因为港研的身份,去年的秋招我也有所参与,再加上去年春招+今年秋招,整个招聘季走下来,我确实感觉到了
国内求职的竞争压力不容每个人小觑。
国内金融行业确实比较淡,
今年的岗位整体比去年要少了一些,难度也更大了。
像是一些比较好的银行总部or证券公司,根据我个人的体感来说,他可能
只招清北复交、牛津哈佛这类Top水平的学生
,background稍微差一点就只能分到客户经理或营销岗位
了。
跟我一起参与华泰试岗的几个同学基本都是
海归硕士
,经历也都很丰富,总体而言还是蛮卷的。
招聘季我也投递了蛮多银行、证券的金融分析岗,
但我发现你只要在意向书上填了服从调剂,它基本上就给你调到营销去了。
其实我也有拿到几个头部金融公司的意向,但仔细一了解会发现其实就是包装的比较好的营销岗,跟我的期望出入还是比较大的。
互联网公司还是
会有比较固定的HC
,某些业务部门做得比较好甚至会有扩招。这点上我会推荐大家
多关注一些商业新闻,能够看到他们整体业务的发展情况,可以根据这些来进行部门选择。
互联网公司近几年很大一部分HC都给了
暑期实习转正
,而且暑期实习转正的机会其实也比普通秋招要高很多。
我在阿里的时候其实就拿到了转正机会,但因为岗位与我的职业规划不太匹配我还是拒绝了,所以想要走国内求职的同学们
一定要把握好暑期实习,它很有可能决定了你未来的offer。
总的来说,国内求职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点:
我的经验是:
最好在一个岗位刚开的48h内就马上投递
,这是黄金时期
;最慢也一定要在7-10天内投递,再晚机会就大大降低了!越早投递,你的简历被看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机会也越多~
这里我需要夸夸WST的老师们~他们会很贴心地
帮我将适配度最高的岗位更新在calendar里,缩短了我去筛选岗位的时间精力
,就能抓紧时间多多投递简历。
一些你投递后拿了offer也不会去的岗位(例如一些月薪远低于你预期的岗),就可以不用浪费时间直接pass。
有一些bar非常之高的岗位,则需要仔细评估自己的background是否与之适配
,例如一些头部证券的跨境管培、银行的总部管培、互联网公司的战略产品等。
我的建议是分梯度投递,
将1/3的岗位投递给自己非常向往的岗位,1/3的岗位投递给符合自己bg的相关岗位,1/3海投其他公司。
不仅要自己搜集公司和岗位信息,全网搜索面经,苦练STAR法则,也不要忘了面试前多做Mock哦!
(此处再夸夸WST专业导师的Mock,真的帮大忙~)
WST导师们为我整理的互联网公司面经也放在下面啦,大家可以
扫描二维码回复
【互联网】
领取~
大陆面试官主要爱深挖过往的实习或者相关比赛、获奖经历。
我在跟一些正职员工聊天时他们也有说到,其实现在能够进入到面试里的同学,基本上学习能力都是足够的,
更多的还是会考察个人的意向度和未来发展的稳定性。
其他面试中有问过我兴趣爱好、MBTI、换专业的原因等等,这些都是言之有理即可,
绝大多数考察的重点都是实习的颗粒度和与本岗位的适配度以及稳定性,三个大点。
像整个求职面试过程中我也有遇到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题目,可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对一个方案中几项需要优化的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你会怎么做?
(考验逻辑思维能力)
与之前做的实习方向不大一样,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这个岗位符合你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吗?
(考验稳定性)
你对接的某公司迟迟不交付给你约定好的项目结果,对方说人力不足,为了将项目推进下去,你会怎么做?
(以及类似很多情景题)
尤其是一些你觉得
“嗯?这种问题应该不会问吧?”的行为面试题
,其实很有可能会问到
,比如我就被问到了:
你最近读到的对你影响深刻的一本书是什么?
当时我的反应就是前面这种,不过还好WST导师也有“押题”押到这道,心里有底回答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啦~
像很多互联网大厂也会在HireVue环节问到Behavior Question。如果你不太会回答,不知道如何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以
扫描二维码联系小助手回复
【BQ】
领取WST整理的
Behavior Question手册
~
我本科的学校几乎没什么求职氛围,大家都很佛,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人不太愁在当地找工作吧。
但申上港研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时一入学,专业就为我们安排了很多求职课,包括cv、cover letter、networking课程等等,
学校里整体求职氛围可以说是非常浓厚了,甚至会让你感到有些小焦虑。
也是在这个时间节点,
我很巧的在小红书上了解到了WST。
老师很亲和有耐心,当时就帮我约了一个针对简历和发展方向的电话meeting,并且很认真地对我的简历提出了修改建议。
后面在详细了解了WST提供的求职帮助后,就选择签约啦~
其实最吸引我的一个点是
WST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测评和面经资料库,一个是可视化程度很高的日历和新开岗位提醒,还有一个就是专业的课程和业内人士的mock课程。
像基础的行为面试,和一些常见题目的回答思路上,导师都会
从逐字稿开始帮我修改提建议
,和我一起进行mock演练多次。当收到具体某公司某岗位的面试邀约后,WST也会帮忙
安排相关岗位的导师进行1对1的指导和mock会议。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导师是D老师,他帮助我对一开始缺乏结构化表达的问题回答进行了非常有颗粒度的案例梳理与扩充,并且也针对我面试的岗位进行了具有时效性的见解的介绍和与岗位职责贴合的特质凸显,
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收获了阿里的暑期实习offer~
此外还有其他帮助过我的导师们,从行为面可能遇到的题、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产品思维逻辑框架、软硬能力的实践案例等等,帮助我通过了层层面试,最终获得了满满offer~
可以说我的求职季离不开WST导师们的陪伴~
写在最后,今年国内求职大环境确实也很难,优秀背景的同学越来越多,竞争也更加激烈。
但只要踏踏实实走好求职的每一步路,曾经付出过的所有努力都不会辜负你。
希望看到这里的同学
都能在求职季收获属于你的那份“令人心动的offer”~
---------投稿人:Violet(化名,隐私保护)---------
2025年川普正式上台后,势必会让美国留学生的求学与求职之路,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并且全球经济形势也会因此产生许多未知数,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全球高薪行业的招聘市场,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差。在这个时候,留学生其实是非常需要WST这样的专业团队帮大家指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