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包括贫血的判定标准、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贫血的判定标准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 g/L,孕妇低于100g/L时可诊断为贫血。
关键观点2: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包括皮肤黏膜苍白、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无力、气短、食欲减退等。
关键观点3: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铁缺乏是主要原因。各类人群都可能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造成贫血。
关键观点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通常采用口服补铁剂治疗。口服铁剂时,应注意服用时间、避免与某些食物同服、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加铁的吸收等。
关键观点5: 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口服铁剂需注意服用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酸、胃痛、腹泻等。
正文
常感觉头晕乏力,没有食欲,体检查出来“缺铁性贫血”。
平时吃饭挺注重营养搭配,怎么会贫血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需要吃补血药吗?本期【安全用药】,一起来科普。
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血液红细胞减少,当红细胞低于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器官病变。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
g/L
,孕妇低于100g/L时即可诊断为贫血。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无力、气短、食欲减退等。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贫血的首要病因,除上述症状外,还会表现出异食癖、口角炎、指甲呈反甲等典型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缺乏造成体内贮存铁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所引起的贫血。
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妇女、老年人等各类人群均会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补铁治疗,对于非重度贫血患者,一般首选口服补铁剂。
常用的口服铁剂主要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
温馨提示: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铁剂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因为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当胃内有食物时可以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小肠段的停留时间,而且此时胃酸分泌旺盛也有利于铁的吸收。
同时饭后服用铁剂可以大大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恶心腹泻等不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