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坐标系的一些小常识,坐标系分为地理坐标系与投影坐标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地理坐标系是将数据落在一个球体上,而投影坐标系是将数据落在一个平面上,但是拥有投影坐标系的前提是先有地理坐标系,所以不管是矢量数据还是栅格数据分为没有坐标系、拥有地理坐标系、同时拥有地理坐标系与投影坐标系三种。
数据在加载到ArcGIS软件当中时,数据会被列在【数据框】当中,而【数据框】也是具有坐标系属性的。【数据框】的坐标系一般是来自于加载到数据框当中的第一个图层,不过也可以后续调整(矢量数据处于编辑状态下不可调整)。
右键【数据框】,选择【属性】,在【坐标系】选项卡中即可查看数据框的坐标系。可以看到此时的坐标系为【WGS_1984_UTM_Zone_52N】,其中【WGS_1984】说的是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是一种地理坐标系,而【UTM_Zone_52N】说的是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第52个投影分度带,具体详情咱们有时间再细讲。
*
本教程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欢迎斧正。
调整【数据框】的坐标系,使其变为想要转换的坐标系。
右键图层,依次选择【数据】→【导出数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均有坐标系(空间参考)选项,此时选择数据框即可将数据原有的坐标系转换为与数据框相同的坐标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导出矢量数据时,对话框中有一个【将数据导出到的要素数据集】选项,该选项是建立在数据导出到数据库中数据集里的前提下,我们在创建数据集时会有一页是设置坐标系,所以我们在导出数据时,也可将数据坐标系转换为与数据集一样的坐标系。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ArcGIS软件也有一些专门的工具供我们使用,针对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分别有不同的工具。
适用于矢量数据的工具位置:【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投影】
适用于栅格数据的工具位置:【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栅格】→【投影栅格】
我们在使用工具进行坐标变换时若是输入坐标系与输出坐标系是基于同种地理坐标系时,【地理(坐标)变换】选项是不需要填的。若不是同种地理坐标系需要填写转换参数,我们在下拉选项框中选择对应的选项即可。以【Abidjan_1987_To_WGS_1984】为例【Abidjan_1987】是输入坐标系所基于的地理坐标系,【WGS_1984】是输出坐标系所基于的地理坐标系,我们在使用工具时找到对应的即可,若是没有的,则是该工具暂不支持两种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定义投影】工具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主要是因为这个工具非常的有小脾气,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但这不能全怪这个工具调皮,只是咱没有琢磨清楚这个工具的具体用法。
这个工具只针对数据原本拥有坐标系,只是没有被ArcGIS软件识别出来,也就是说当软件弹出【未知的空间参考】时,不是说数据没有空间参考,也可能只是软件没有正确的识别出来。
此时,当我们知道数据应该是什么坐标系时,使用【定义投影】工具就好用,当我们不知道数据的坐标系时,使用【定义投影】工具就不好用,也就是说【定义投影】工具只是帮软件识别数据原有的坐标系,而不是重新给数据定义一个坐标系。
工具位置:【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工具界面【坐标系】选项中的坐标系名字与数据原有的坐标系对应上时,工具才好用,对应不上时可以用猜的,也可以问数据原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