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否科技
为消费者服务的科技评测,数码爱好者交流的乐土。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爱否科技

轻薄是未来?腰线十几块?N4 去哪了?AI 怎么用?听听张老板怎么说

爱否科技  · 公众号  · 数码  · 2025-02-21 17:33

正文

昨天 OPPO 在深圳发布了旗下的折叠手机 OPPO Find N5,作为全球最薄的折叠屏手机,不但使用了更好的处理器,还有很多新的结构、技术和交互上的创新。
关于这款产品想必大家也都有很多疑问,在发布会后我们也有幸参与了媒体群访,与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先生、OPPO Find 系列产品总监周意保先生与 OPPO ColorOS 设计总监陈希先生三位共同探讨了 Find N5 上的一些产品理念。
以下是采访实录,有删改。
媒体:我们看 OPPO Find N 系列,第一代主打小屏,第二代主打影像,这一代主打轻薄。未来这个系列,它的特点是什么?想给大众留下什么印象?
刘作虎: 轻薄,未来一直是轻薄。
媒体:我们看现在成本很高,把它打薄其实很难。我们现在的研发投入怎样?
刘作虎: 太难了!聚焦这代产品打磨差不多一年多,一年半,这里面很多的新材料,新器件,包括钛合金加工那个,真的很难,这个你们最懂了,从 0.3mm 到 0.15mm 到最后那一点是最难攻克的。所以这里面我们还得必须要保证品质,还得足够强,这个挑战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大,至少现在我们用下来,大家反馈还是很好,说明值得的,但是研发成本我不知道,我们没算过。
媒体:现在 Find X 系列和折叠屏的 Find N 系列是不是构成 OPPO 拓展年轻用户的一个组合?
刘作虎: OPPO 现在整个原点用户都是围绕年轻人,为他们创造价值。你看我们的 Reno——大学生,也是年轻人。
媒体:去年这个时候,你谈得更多的就是 AI 手机,你觉得过了一年之后,AI 手机有什么变化?
刘作虎: AI 陈希今天也讲了,其实是重申了一下我们在一年前讲的 AI 手机。我们自己的一个理念——AI OPPO 还是要做系统级的,手机一定是做系统级的应用体验,而不是像别人做一个模型什么的,那个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做手机产品,怎么做好一个系统级整合的体验?举个例子,我们今天整合了 Deepseek,Deepseek 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它牛逼在哪里呢?
首先第一个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把国外 ChatGPT O1 的这套模型做出来了,并且是低成本做出来,高效的。
第二个,我们都要感谢 Deepseek,一下子对整个行业的 AI 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去年我在公司内,我说 AI 手机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战略,但是 AI 教育的过程可能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没想到一个春节,Deepseek 使普通老百姓都知道 AI,所以这个价值非常大,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好事。那手机怎么样让 AI 真正服务用户的生活,OPPO 不是去找一些噱头,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意图搜索,就是服务用户生活。今天陈希讲的这几个案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
但是我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的案例。我有一次去香港体检,医生就说你把你前几年的体检报告拿出来给我看一下,因为我跟他说,疫情之后有些结节之类的,结果想了半天,我的报告在哪里,怎么找?一下子懵了,今天我就可以告诉你,直接一键问一下小布,“我之前体检报告你帮我找出来,好像我肺上有什么问题”,结果它真的立马很准确把你肺上那一段抽取出来,把这个文件也列在下面,太方便了。刚刚在发布会前半个小时我们还在讨论大家的血压的问题,立马一键,“小布,我的体检报告里面我的血压是多少”,立马调出来了,但是这是刚测的,也是实时没有问题,因为你的文件模型都在端侧,这种系统级的体验,这才是用户想要的。
包括我们接入了 Deepseek,直接一键小布就可以调取 Deepseek,因为 Deepseek 还没法语音交互,包括搜索的东西还没有,类似于这种,你怎么更好的集成比如 Deepseek 这么好的模型?但是我们交给用户的是一个完整的 AI 的体验,这个还是我们持续以来认为非常重要的,只是有些东西可能在下面,大家不一定看得到,但是它的能力可能都是 AI 的,包括我们的 AI 帮写,还有一键润色,你在编文档的时候,很多类似的小的润物细无声的体验,就是跟以前比,体验好了很多。春节我用微信拜年,立马出一个 AI 的祝福语,真的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就能给你提供,所以说 OPPO 的 AI 是符合直觉的。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先生
媒体:请问陈希,刚才刚好聊到 AI 的话题,你在发布会上分享了,大家反响非常好。刚才我们的虎哥也讲了,基于端侧的 AI 大家也都在做,接入 Deepseek,华为也说接入,有些也在路上了。那么,OPPO 独特性的场景是什么?OPPO 为什么能做到独特性的场景?背后有什么独有的东西?
陈希: 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给大家讲一下 OPPO 对 AI 的理解,因为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和认知不一样,也会作出不一样的体验和结果。我们把那句话放出来,叫做 OPPO 始终着眼于真实的用户场景,这句话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因为越是在技术特别爆炸的情况下,真正回到真实的用户场景就越困难。包括我们去年一年在做的一键问屏,这个也是基于用户真实的场景,原点人群想这么用,我们就这么做,中间要解决很多困难的事情,我们自己的事情,包括 Deepseek。Deepseek 是一个大模型,小布也有自己模型的能力,是不是很多朋友问,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怎么融合进来?
手机 AI,不止一个模型,有基础模型,有专家模型(视觉模型等)。小布超级助手,就像是管家;各种大模型,就像是牙医、理财顾问等专家。我们自己说常常把小布当做一个管家,把 Deepseek 这样的模型或者其他的更多的比较厉害的模型当做顾问,那么这些顾问在系统里面怎么被管家整合,那就是考验管家能力的时候。
就像你做很多事情你肯定不希望有多个管家,很麻烦,但是顾问肯定术业有专攻,有很多个,所以我们自己也会去看不同模型的能力,包括 Deepseek 也有 R1,也有 V3,一个更快,一个逻辑性、深度思考,给的答案更好。那么我们会根据每个模型的不同能力,在系统里面做一个整合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说单点思考,我今天看到深度思考很好,Deepseek 很好,我们就直接拿过来用,这个可能很难做出很好的体验。所以基本上两个观点,第一个 OPPO 还是要比较诚实的做 AI,回到真实的用户场景,这是最大的竞争力。第二我们通过系统级的 AI 跟一些大模型进行系统的整合,这是我们主要攻的两个方向,大概是这样。

OPPO ColorOS 设计总监陈希先生
媒体:现在国产的厂商的大折叠,我看现在只有 OPPO 还在坚持做直屏,因为本身折叠屏在握感的时候,曲面屏因为它的边缘手指接触的面积小,所以握感显得更薄。我试了一下,虽然 N5 做得比 V3 更薄,但是边缘上还是显得有些厚,我想问一下,为什么 OPPO 一直坚持做直屏的设计?
刘作虎: 像我刚刚在发布会上说的,从审美和体验,大家其实都喜欢直屏,真的,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调研。
周意保: 我听说战哥在爆料我们 X8 的时候,下面说如果是直屏就冲。
刘作虎: 这个声音不管在网上看还是现实我们跟用户的访谈,基本上是压倒性的。从我的看法,的确直的东西看起来气质就是不一样,你看为什么 Find X8 卖得这么好?那就是漂亮,没得话说,当然我不去评价别人,没有攻击别人的意思。就是我觉得直的就是好看,用户也就觉得好看。
还有直屏的干净利落,但是的确做直,对你的实力的挑战会更大,要是不够薄的时候,不管你是握感还是看起来都会厚。但是我觉得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喜欢直我们就做直,但是怎么把它做薄,这是我们要做的。我觉得我们 Find N5 太漂亮了,就这种感觉,我觉得是一种气质。以前很多产品,这种线条的东西我是非常在意的,放在桌子上看几个月,你就觉得好像这个气质就是耐看,这一点还是很好的。作为直屏设计的 Find X8,为什么销量是上一代的 2 倍,这已经足以说明。
周意保: 我补充一下,我遇到很多用户反馈说,直屏最大的好处两个点,不管打字还是打游戏都不容易误触;第二个是贴钢化膜。我碰到一个用户很夸张,一次买 20 张膜,在拼多多上,每个星期都换。刚才你说手感问题,我们的直屏边缘做了一道小小的弧形,这就是充分考虑了手感,既保留了直屏的利落干净,又兼顾了手感问题。这个腰线我们也花了十几块钱去做的。
媒体:OPPO 的折叠屏应该是所有厂商里面尝试过最多选择,或者给出最多选择的一个厂商,包括 Find N2、N3、N5,其实你们已经尝试了三个不同的尺寸,对应不同的人群和使用场景,或者更直接的说,Find 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不买账,Find N3 的用户有一半也不买账,Find N5,你们怎么说服用户选择你的新一代折叠屏?
周意保: 这个问题确实很犀利,我们做第一代和第二代折叠机的时候,有我们的坚持和选择,比如我们第一代坚持 UTG 的玻璃,当时第一代也坚持内屏要有摄像头,因为当时有很多厂家内屏没有摄像头,以及包括我们在分屏上交互的体验。我们第一代还支持了悬停,当时很多厂家认为折叠机不需要有内屏,也不需要有悬停的功能,这个确实是我们当时坚持的点,到现在大家看到其他家跟进了这样的能力,包括我们的双指分屏,其它家发现分屏体验很好,也在跟进这一块。包括三分屏,我看到很多友商也在做三分屏的能力,我们在折叠屏、分屏以及内外屏交互的体验,这一块可以说是我们自己非常坚持和延续的产品特性。
轻薄其实是我们另外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比如我们的第一代,当时我们为什么做那么小的?其实我们当时做也很大的,各种尺寸,当时汇报的时候,桌子里面准备了 8 个模型,因为当时受限于技术,做厚的都会超过 300 多克,我们基于当时的技术和条件,我们选择了一个小的。
我们当时做第二代的时候,重量的技术有突破之后,第二代做到了 233 克;到第三代,我们发现做大了之后,还可以把手机同时减薄减轻,我们看上去尺寸在变化,其实尺寸变化对软件的适配体验是很不好的。但是我们做产品,明确了一条主线,那就是我们希望消除产品摩擦。创新产品的体验有三个关键的点,给用户带来什么新的价值,给用户带来什么新的摩擦以及传统的品类价值是什么。我们跟研发一直讲的是,我们能不能把轻薄做到行业极致?轻还有重量以及我们的折痕,以及我们的品质可靠性,包括上一代不支持防水,这一代支持满机防水,这些都是希望把摩擦打掉,这是我们做了四代产品以来的主线。我们会继续沿着轻薄的路线。
大屏交互方面,包括我们的三分屏,包括全景虚拟屏,刚刚陈希老师也说了,可以用一句话开启三个应用,还会有更多根据分屏、悬停带来的体验持续升级。
因为我也有很多 Find N3 的用户群,大家说你的影像为什么配置降级?这个肯定等一下有老师会问,我还不如自己直接回答,我们直面冲突,不能回避冲突。当你明确你的产品的主要矛盾、主要价值点是什么的时候,确实产品是要做取舍的。但是同时我们得益于我们的算法的提升,刚刚大家看的样张,连 Find X8 都没有的长焦微距,Find N5 支持了。Find X8 上的无影抓拍,超清的 LivePhoto,包括哈苏影像,整个的算法和影像体系,Find N5 都做了延续。大家一定要在现场去拿着手机实拍,感受一下。
陈希: 我补充两个信息,以 N3 为例,N3 相对于 N2,用户整体打开内屏的次数是 N2 的两倍,同时它的分屏渗透率和留存率是过去的两倍,也就意味着这个屏幕更好用,更耐用了,更高效的用,这是我们看到的情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