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中,短视频网红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些短视频网红往往依靠着“秀下限”的行为积攒流量,聚集流量后又往往发展成了微商。
虽然严格来说这算不上什么灰色产业,但这种印象正在压缩短视频网红们的生存空间。
调侃归调侃,被微商化的短视频达人们心中也有说不出来的苦:
“如果能有更好的商业模式,谁愿意生活在段子里啊。”
不过好消息是,被微商化的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最近美拍在其发布的《短视频达人发展趋势报告》中,就帮短视频达人们找到了新的出路。
报告指出:强个人魅力、更细分垂直化、给用户新鲜体验、帮用户节省时间、以及本地化的短视频内容更易受青睐。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营销,短视频达人们的日子很有可能会由 “苦”变“甜”。
短视频的生态圈:决战在出路
社交网络时代,流量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所有商业模式成立的前提与基础,而短视频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快速聚集流量的风口领域。
于是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创业者们纷纷将目标瞄准向了短视频平台,以量产的速度孵化着短视频创作者们,也确实创造出了不少流量和资本上的神话。
然而在经历了一波野蛮生长之后,短视频达人们很快撞上了“新秀墙”。
“新秀墙”是NBA中的一个常见词语,用来形容新秀球员在一段出色表现之后由于后劲不足、个人能力单一等问题而经历的低迷期。正所谓触类旁通,我觉得这个概念也很适合短视频达人们。
在经历了风光无限的2016年之后,短视频达人在很多方面迎来了困境,变现乏力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硬广植入”模式难以应对更大层面的广告主需求:
首先,
在制作方面
,传统硬广需要团队拍摄,且周期长、成本高,几乎不适用于初创阶段的短视频达人;
其次,在内容制作方面,
消费者很容易排斥这种植入形式,每一次变现都在以自己积累的口碑进行背书,是一个以物易物的消耗行为;
再次,在效果方面,
渠道成本高、转化率低、效果不可视等不可控的因素,都是硬广植入这种模式天生且难以解决的漏洞。
虽然困难,但是还是有解题思路的。美拍等平台最近的一系列行动就正在释放这样的信号:
哪个平台能为达人提供完整的创作生态,商业变现生态,谁就有可能吸引更优质的内容,进而引领行业。
短视频达人们有了哪些新出路?
除了微商,拥有流量的短视频达人们还有哪些新出路?这不光是短视频创作者们自己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个创业者面前最核心的问题:
“毕竟一个健康的生态闭环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优质内容,这是每个平台最根本的生命力来源。”
目前在这个行业中,肌肉最强壮的几个选手莫过于:美拍、快手、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这个被各大巨头围剿的“流量”怪兽,在发展短视频的时候有自己的先天优势,比如他们根本不需要为增量苦恼,只需要填充足够的内容。但这其中也有很严重的BUG:没有自己的独立IP,于是大家在看完视频之后也仅仅记住了视频,记不住创业者,也记不住平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头条开始了“重金引援”策略,比如传说中他们怒砸2000万人民币,让MC天佑入驻了火星小视频。
这种挣“转会费”的方式虽然也不失为一种变现新模式,但显然这种操作不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玩家。
相比之下,快手的内容生产能力,尤其是将短视频变成IP的能力远比其他短视频平台要强不少:
如今每当人们谈起“喊麦、扒蒜小妹、金链大哥”等词语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与快手联系起来。于是即使MC天佑离开了快手,快手也是不必上火,
只要精准的“草根观众”还留在快手,下一个天佑随时都有。
然而,快手也面临着自己的困境。当这样的创作环境逐渐成为了核心竞争力,平台的调性开始随之固化,广告主的选择也就变得局限起来。不难想象,几乎没有几个广告主希望自己的品牌长期停留在“草根”这个级别,这样的投放很大程度上会被当做“缓兵之计”。
最后,再来说说美拍。美拍无论从产品还是受众群体上来说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从用户构成上来看,美拍用户的女性比例高达76%,其中付费用户的女性比例也高达70%;其次,得益于美图系列的产品线,美拍的武器库可以说非常全面:传统如滤镜、前沿如AR,交给用户的发挥空间非常大。
所以总体来看,拥有辣妈、时尚潮人、音乐人、舞蹈爱好者这些群体画像的美拍,可能是所有平台中,变现潜力最大,生态最完善的一个平台。
进阶版达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其实相比起困境,短视频达人们面临更多的机遇。美拍在他们的三周年生日会上点明了这个时代原创短视频的三个特征:
创作门槛大大降低、消费习惯已经养成、短视频有了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