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从未对侵略进行过真正反省。没有认识到自己作孽的民族,将来一定还会是作孽的民族。所谓人民友好,那是所谓精神层面的愿望,用在认识国家行为时,搞不好,就会自欺欺人。也许将来有一天,双方真有一战,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日本人其实都是右翼
作者:宁向东
来源:课外的话(ningxiangdong_qh)
http://url.cn/44ghhYo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日本从未对侵略进行过真正反省。没有认识到自己作孽的民族,将来一定还会是作孽的民族。
前段时间,日本连锁酒店APA在客房和大堂摆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国家旅游局发布下架通知,亚冬会组委会据说也接到了有关抗议。
这件事不由得让我把以前说过的话翻出来再说一遍: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最大误解,就是日本人会反省他们的历史罪孽。
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采取了以德报怨的心态,和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多年宣传的结果给很多人造成了日本社会已经对过去的战争有所反省,顽固的只是少数右翼人士和政客这样的感觉。
但事实不是这样。
日本确实有一些反战人士和忏悔人士,但在日本主流意识形态中,并没有对其侵略行为进行过真正的反省。
这一点,日本人与德国人不同。日本人虽然被迫在战争上认输,但从投降的那一刻就没有服输。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曾经是一个作孽的民族。
我一直认为,没有认识到自己作孽的民族,将来一定还会是作孽的民族。
所谓人民友好,那是所谓精神层面的愿望,用在认识国家行为时,搞不好,就会自欺欺人。也许将来有一天,双方真有一战,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日本人其实都是右翼。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东京的靖国神社。靖国神社的东北角有个“游就馆”,是展示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战争历史的博物馆。
我第一次去是出于好奇,但却意外发现,所有的陈列和展示完全是军国主义的调调。让我更加惊诧的是,馆里都是来参观的日本学生。
我当时就想:如果日本小孩是在这个教育环境里面长大,他们怎么可能正确地认识其祖辈做下的坏事。
所以,以后每次去东京,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去其中转转、品品滋味。因为我不懂日文,游就馆里也不是每一个物件都有英文说明,只能靠时间去认识我们的这位邻居。我唯一觉得亏的,就是每次要花几百块日元买门票。
品来品去,我觉得对于过去的历史,日本人无意忏悔,对于西方人也是遮遮掩掩。所以,我从来不觉得修改教科书这事情对于日本人有什么奇怪。有那样的靖国神社,就必然会有不断否认事实的行为。
在游就馆的陈列中,有大量关于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内容,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北到华南。
有几个电视机循环播放着战争视频,传递的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信息。但日本人确实就是那样一路打下来的,历史是不错的。
我们希望他们应该忏悔,而他们则希望让后代看到“战争的困苦和最后的胜利”。
关于南京大屠杀,游就馆里也有几张图片,但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其实,游就馆的整体设计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有些图片和实物资料既有日文介绍、也有英文介绍,但有些则只有日文介绍。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关键资料就是这样,只有日文介绍,没有英文介绍。显然,日本人就没想让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知道和了解陈列者的观念。
再看那些络绎不绝来参观的日本小学生,你就知道靖国神社希望传递给下一代什么信息了。
最初去日本,我以为只有靖国神社的右翼宣传是这个样子。后来,对日本了解多了,发现这个民族从根上就没有正视过他们的侵略历史。
2016年初,我花了点时间速读了半藤一利的《昭和史》。这本书在日本卖得很好。该书以1945年为界,分上下两部。半藤一利不是严肃的历史学家,这本所谓的历史书也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可读性极好,所以畅销。
其实,越是这样的书,对于民众的影响力越大,也越是反映出平民被灌输的观念。
在这部《昭和史》中,半藤一利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他说:第一,杀人主要是在争取胜利的心态下追击军人(包括便衣队),属于“相当激烈的追击”;第二,所杀军人的数字,今天再去统计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天知道”,如果按照《陆军战史》的角度推算,“充其量也只有三万余人吧”。
对于众多历史资料和东京审判中提到的抢劫、强奸、杀害平民的事情,半藤一利并不否认。可是他写道:
这类事情,不光是南京事件而已,在以后的战斗里,日本的军纪也是有问题的。但是,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人,“此说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他承认日军有恶行,但不承认有30万人的屠杀。
那么,半藤一利在日本是不是持有偏执观念的个别作家呢?
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较大增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他们曾经写作和拍摄了一系列反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的数量极其之庞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后一代人的历史观念。
在这些作品中,日本人没有否定战争的存在,但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一个最后的受害者。由此,在多数日本人的心目中,关于那一段历史的观念和我们所以为的日本人民应该有的观念,是有很大距离的。
举一个例子。1945年日本战败,军方是不准备投降的,甚至主张要决战到底,就是所谓的“本土决战”。
关东军也是要在沈阳与苏军决一雌雄。日本天皇为了大和民族的前途,在经过御前会议的反复讨论之后,发布了停战诏书。
某种意义上,日本不认为自己输给了原子弹,也不是输给了盟军,而是服从了天皇,所以才投降。也正因为此,他们一直把自己打扮成了战争的受害者。
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叫山崎丰子,写了两本畅销小说,后来都被拍成了电视剧。一本叫《白色巨塔》,一部叫《不毛地带》,影响了一代的日本人。后一部书就是根据日本军部参谋濑岛隆三的真实故事改编,影响力极大。
在这部书中,从1945到1956年,日本战俘在西伯利亚被恶劣对待,成为了整个战后经济起飞故事的起始点。在游就馆中,也有一段专题展览是关于着十几万名战俘的。
我觉得,即使是中国人,如果在人生的早期没有受过正确的教育,读了这本书,都会难以形成正常的史观,更何况是日本人。
总之,日本人在战后的60多年时间里,并没有认真反省他们在明治维新之后对外侵略、扩张国土,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所以,日本军国主义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对此,中国人需要有足够的戒备。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却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底色缺乏认识。
一方面,民间对于日本人的认识走极端,一部分人“中日友好”讲得太多,东郭先生的民族性没有丝毫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缺少对于抗日历史的准确描述。
电视神剧层出不穷,严肃的东西少得可怜。有部电影叫《鬼子来了》,看过的人应该不多,但裤裆里藏雷似乎没人不知道。据一些回忆,当时鬼子兵在路过一些中国村庄时,村人以为又是远处的军阀兵过来打仗,说的也是中国什么地方的方言。我以为,那才是真正的历史。
几年前,清华经管学院办了若干期媒体人的培训班。在教课时,我曾与一位著名的时政评论员在日本问题上发生观念的交锋。
从此,我开始将一部叫做《大日本帝国》的日本主旋律电影刻录光碟,每班送一套,鼓励传播,让大家知道日本人是怎样描述自己的历史。
媒体人影响力大,我觉得有义务让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了解真相,发挥传播作用。至少不能用错误的观念贻害民族。
我觉得,像南京大屠杀这些事情,让日本民族认账恐怕已经很困难。而且,随着时势变迁、国家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日本人否认。
但我以为这没什么,只要我们做到以下两条。第一是自己不能糊涂。有时与虎谋皮,徒费功夫,不太值。第二,必须自强。你是武松,就不怕老虎;你是武大,就一定斗不过西门。
我写文章,从来不求人转发。这篇例外,希望大家尽量扩散。
国恨家仇,万不可忘。
▶作者宁向东简介:
宁向东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宁向东教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EMBA、MBA、硕士、博士研究生等讲授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管理经济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