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禹的儿子。虽然启的童年没有老爸的关怀,但启的未来却得到老爸的关爱,因为禹给启留下了一个家天下。不过,《竹书纪年》告诉我们,启得这个天下可不容易:“益干启位,启杀之。”有个禹时期的大臣益居然在禹死后想抢王位,结果被启干掉了,好险啊。对《竹书纪年》这记载,孟子有不同意见:“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孟子·万章上》)孟子把禹到启之间的王位转变表述得很自然很浪漫,让人感觉那年代的人生活在君子国里一样。《战国策·燕策一》就没那么温馨感人了:“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说实话,我不知道,反正在禹死后,启成为中国第一名继承老爸王位的人,这本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但启开心不起来。在夏朝控制区的东边,还有个十分不听话的部落,叫有扈氏,这让启很生气。新王上任三把火,就有一把火是烧扈的。
在甘这个地方(现在的洛阳西南) ,启打算亲率大军狠狠地揍有扈氏一顿,让扈明白这天下是谁家的天下。师出要有名,在征伐开始之前,是需要让军队清楚为什么要打这一仗的。不过,如果说人家不听自己的就得去揍一顿,这是很不妥当的,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所以,启把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为了上天而战!启告诉将士:“有扈氏太坏了,居然认为自己比上天还要威武,毫不知道尊敬上天。不但如此,还经常侮辱大臣,真是把自己当成天上天下都第一了。这种人,上天怎么会容忍呢?现在,我奉行上天的意愿,要对有扈氏的滔天罪行进行狠狠地惩罚。”启感觉到了四周涌起了浓浓的战意,立即进行任务落实:“站在战车左边的战士一定要好好完成左边的战斗任务,否则就是违令;站在战车右边的战士一定要好好完成右边的战斗任务,否则就是违令;驾御战车的战士一定要勇敢往前,平稳驾御,否则就是违令。”启环顾将士,缓缓总结:“努力执行好命令的,我会在祖庙隆重奖赏;没执行好命令的,我会在社坛公开杀戮!”
这场大战的结果怎样?《尚书》里没说,《吕氏春秋·先己》里竟然有记载:“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吕不韦那群编辑不仅知道甘大战的结果,还知道启在战后的反思。当被有扈氏打败后,启的将领请求再战,启语重心长地说:“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启开始了像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启经过一年的积德修行后,有扈氏居然主动前来拜服。对此,《吕氏春秋》总结到:“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我觉得是吕不韦那群编辑把孟子的文章扯到启这里来,太狡猾了。
当然,历史中启很大可能是最后的胜利方,不然夏朝就不会延续下去。 《竹书纪年》说启“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这在位时间可不短,启总有办法解决有扈氏这刺头。
上一期:《尚书》里的历史:《皋陶谟》——建立中国第一个夏王朝的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