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栏目每周六更新,分为成长说(洛克菲勒)、社会说(比尔
·
盖茨)、投资说(巴菲特、芒格、霍华德
·
马克斯、段永平)、管理说(稻盛和夫、任正非)、科技说(马斯克、贝索斯、拉里
·
佩奇
/
谢尔盖、黄仁勋、孙正义、马化腾、张小龙、张一鸣、王兴、黄峥、宿华、陈睿)、汽车说(马斯克、李想、何小鹏、李斌、王传福、魏建军、李书福)等系列。每个系列聚焦各领域全球顶尖高手、产业领军人物,
搜集整理他们的致股东信、公开演讲
/
交流、媒体采访等一手信息,一起学习经典,汲取思想养分,做时间的朋友,做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栏目“汽车说”系列,聚焦马斯克、李想、何小鹏、李斌、王传福、魏建军、李书福等汽车产业领军人物,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进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背景下,结合他们的所思所讲,理解智能电动汽车代表性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构想,洞悉汽车产业变革与发展趋势,把握其中投资机会。
本期“长期主义”选择李想
2021
年
2
月
22
日
内部信全文、理想汽车
2020
年
Q4
财报分析
+
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由新浪科技、腾讯科技、老虎社区等整理发布,六合商业研选精校,分享给大家,
enjoy
!
正文:
全文
9,686
字
预计阅读
20
分钟
李想内部信全文,
2025
年拿下
20%
以上市场份额
字数:
3,466
字
时间:
2021
年
2
月
22
日
来源:新浪科技
2021
年
2
月
22
日下午,理想汽车创始人、
CEO
李想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内部信,畅谈理想汽车
2025
年发展战略与展望。以下是李想内部信全文:
创造移动的家,理想汽车
2025
战略发布
理想汽车创办
5
年多,不断向先进企业学习,通过实战与迭代,形成自己的工作法,理想汽车工作法(
LBP
)。理想汽车
2025
战略按照
LBP
中理想汽车战略分析法(
LSA
)完成。今日正式向全员发布理想汽车
2025
战略,有助伙伴们充分理解企业未来发展。
中国计划
2030
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具有正面推动作用。美国与欧盟也都对未来碳排放及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提出较高要求。我们判断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会超过大部分机构预测,预计
2030
年在乘用车新车销售中占
60%
,中国占比还会更高。新能源汽车在未来
10
年注定超高速增长。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乐观,但同时认为在疫情与全球债务影响下,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此,我们认为全球乘用车年销量会在
6,500~7,000
万辆徘徊,不会有实质性增长。我们预测
203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4,000
万辆左右,中国销量会达
2,000
万辆。
自动驾驶在接下来
10
年会以摩尔定律速度发展,
2030
年不论是车载算力还是传感器分辨率,都会得到数百倍提升。上千
TOPS
(算力单位)芯片、上亿像素摄像头、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都会变成自动驾驶标配。
只要拥有足够多数据与充足研发投入,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都可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会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操作系统,而不是功能配置。到
2030
年,我们认为
L4
级自动驾驶会变成每辆智能电动汽车标配,用户不会选购一辆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电动汽车。
在电动技术层面,
10
分钟实现
300~500
公里的超快充技术将全面普及,从而让充电体验接近加油,这会成为电动车加速普及的必要条件。更加绿色环保的发电形式,具备储能能力的充电网络及
V2G
(车辆到电网),会形成全新商业价值链。
HPC
超级充电站会具备超越加油站的投资回报率,从商业上更好支撑电动车普及。
2030
年自动驾驶全面普及,会让消费者对车的需求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车会成为自动驾驶专属空间,希望拥有属于自己与家人的独享空间。这个空间拥有我们喜欢的氛围与设计、充足电能、超强算力、最好的
VR
与
AR
环境,是娱乐空间、社交空间、工作空间、家庭空间,智能电动汽车会成为比住宅更超值的独享空间。我们认为私家智能电动汽车销量不会减少,每辆车全生命周期的产值还会大幅增加。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交通工具,解决从
A
点到
B
点出行问题,只需考虑效率与成本即可。这类需求的竞争会让包含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内的出行成本大幅下降,而自动驾驶公共交通甚至会变成免费服务,企业与政府可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理想汽车会坚持自己的使命,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为更多家庭打造自动驾驶专属空间,创造幸福,忠于我们自己的品牌使命。
传统燃油车竞争是工业与机械竞争,最近几十年竞争格局整体而言相对友善,更像足球中的联赛,而不是杯赛或淘汰赛。即使市占率较小的品牌,也能通过独特定位与产品特色抓住细分市场,健康生存与发展。
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终局是数据与芯片竞争,会很快变成足球世界杯这样的淘汰赛,每个品牌会面对小组赛出线与一轮轮的淘汰赛。参考
2020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占率,前
5
个品牌占
96.5%
市场份额。
2030
年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与市占率会非常类似,只有获得
25%
以上全球市场份额,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头部企业。
充电便利性仍然是电动车普及过程中最大挑战与屋顶所在。可安装私家充电桩的车位总量极为有限,这会阻碍更多燃油车车主换购智能电动汽车,只有充电站真的做到与加油站一样便捷,才可以让所有消费者把燃油车更换为智能电动汽车。
接下来
10
年,理想汽车会选择两条路线并行:
1
、以城市纯电、长途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充电宝);
2
、
10
分钟补充
300~500
公里续航的
400
千瓦超快充高压纯电平台(超级充电器)。我们做的一切都站在用户价值角度,提供自由出行的能源解决方案,加速电动车普及。
传统工业组织无法匹配智能电动汽车发展需求,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需要的是智能组织。
传统燃油车运行在相对可控世界里,计划、流程、控制是最有效管理模式,也产生强大工业企业与工业组织。购买一辆传统燃油车,
3
年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一辆智能电动汽车,几乎每个月都在成长,这意味着管理方式将彻底不同,人才需求也会彻底不同。
人类是地球上最先进的智能生物,人类智能的运行模式是:
1
、感知,
2
、决策,
3
、执行,
4
、反馈。具体到一个产品,一个组织及组织里的伙伴,如何有效运用人类智能的运行模式,构建产品与组织管理运营体系,是每个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必修课。
三、理想汽车
2030
年愿景,创造移动的家,成为全球第一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这是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愿景与目标,但我们有责任在这样的大势下有所作为,有大作为。虽然传统汽车行业发展超过
100
年,但智能电动汽车竞争
2030
年基本就会分出胜负。
希望通过我们全体伙伴奋斗,在人生中最好的
10
年,在行业最好的
10
年,做成一件真正的大事。把这个
10
年活成我们人生中最自豪的
10
年,千万不要让我们人生留下巨大遗憾。
2015~2020
年是理想汽车从
0
到
1
阶段,与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这个阶段我们的资源与资金相对匮乏,所以生存与拥有造血能力是这个阶段企业发展核心目标。我们交付理想
ONE
,经历完整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及组织能力考验,并取得
2020
年中国新能源
SUV
销量第一,具备最基本生存与造血能力。
2021~2025
年是理想汽车从
1
到
10
阶段,即高速发展阶段。标志性挑战是我们要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销量头部企业,拿到全球市场头部企业竞争的门票。预计中国
2025
年将销售超过
800
万辆智能电动汽车,获取
20%
以上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必须保持充沛人才与资金储备,以用户产品价值为目标,以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发为企业核心驱动力,将最多资源投入到研发与人才储备上,不走捷径,不抄近道。
2015~2020
年,我们选择精准用户群体,围绕这群用户构建价值体系,落实到产品与服务上。这珍贵的用户群体具备鲜明特点:
第一、他们普遍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户,经常需要三代同堂。他们是奔驰、宝马、奥迪车主的增购(已有车辆后增加购买新车),是大众、丰田、本田车主的换购(利用已有车辆置换购买新车)。理想
ONE
设计充分考虑包含男主人、女主人、长辈、孩子在内每位家庭成员需求,良好驾驶体验、持续成长能力、副驾驶屏幕、第二排电动座椅、第三排通道、巨大后备箱等,都为这个群体设计。
第二、他们普遍拥有充电条件,也有非常明确长途驾驶需求(如自驾游)。超过
70%
车主拥有独立车位,并安装家用充电桩,还有超过
20%
车主在公司或小区有稳定公共充电条件。在市区里几乎都是纯电行驶,绿色环保,用车成本低。增程发电是体验最好的长途充电解决方案,因此长途驾驶时也没有任何焦虑,可自由远行。他们把理想
ONE
当作一辆可长途驾驶的纯电动车来购买与使用。
展望未来
5
年,我们会扩大用户群体覆盖,更广泛家庭用户,任何想要拥有自己“家”的用户。围绕创造移动的家这个核心使命,提供更丰富智能电动汽车,包含第二代增程电动
X
平台多款产品、高压纯电
Whale
(鲸鱼)平台多款产品、高压纯电
Shark
(鲨鱼)平台多款产品,坚持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定位,广泛覆盖
15~50
万元价位,让更多人拥有高品质移动的家。
战略目标必须可以衡量,市占率是我们战略核心。我们只有在
2025
年拿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
20%
以上市场份额,成为公认头部企业,才有足够人才、技术、资金储备,参与到
2030
年更激烈全球市场竞争中。
理想汽车
2025
年战略目标:
20%
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关键支撑要素一:以用户产品价值为核心,领先的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组成的综合技术能力;
关键支撑要素二:以市占率为核心,领先的销售服务、生产、供应链组成的商业能力;
关键支撑要素三:以智能组织为核心,领先的人才、数据、资金组成的战略资源支持能力。
只有综合实力做到第一,才真正有机会在智能电动汽车世界杯中夺冠。
希望理想汽车每个伙伴可以认真阅读
2025
战略,把企业核心目标与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让自己的业务决策与工作成果更好支持企业
2025
战略。迎接我们人生中最精彩、最具挑战的
10
年,实现让我们每个人自豪的
10
年。
理想汽车
2020
年
Q4
财报分析
+
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
字数:
6,220
字
时间:
2021
年
2
月
25
日
来源:腾讯科技、老虎社区
理想汽车
2021
年
2
月
25
日发布
2020
年
Q4
及
2020
全年财报。公司
2020
年收入
94.6
亿元(
+3225.5%
),净利润
-1.5
亿元(
+93.8%
),毛利率
16.4%
,净利率
-1.6%
。公司
2020
年
Q4
收入
41.5
亿元(
+1358.3%
),净利润
1.1
亿元(
+104.4%
),毛利率
17.5
%,净利率
2.6%。
公司
2020
年,汽车销售收入
92.8
亿元(
+3203.8%
),占总收入
98.2%
;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
1.7
亿元(
+5014.9%
),占总收入
1.8%
。公司
2020
年
Q4
,汽车销售收入
40.6
亿元(
+1344.2%
),占总收入
97.8%
;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
0.9
亿元(
+2522.4%
),占总收入
2.2%
。
2020
年理想
ONE
总交付量
32,624
辆,成为中国年度新能源
SUV
交付量冠军,
2020
年
Q1~Q4
交付量分别为
2,896
辆、
6,604
辆、
8,660
辆、
14,464
辆。公司预计
2021
年
Q1
,理想
ONE
交付量
10,500~11,500
辆,同比增长
262.6
%
~297.1
%。
公司
2020
年
Q4
净利润
1.1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净利润
-1.1
亿元,首次实现季度净利润转正。截至
2020
年底,公司现金储备
298.7
亿元,拥有
4,181
名员工。截至
2021
年
1
月底,公司在
47
个城市拥有
60
家零售门店,在
89
个城市拥有
121
家服务中心与授权门店及油漆店。
公司创始人李想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加快第二代增程平台与纯电高压技术开发,坚持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定位,丰富产品线,推出更多智能电动汽车型,覆盖更广泛家庭用户需求;配合新车型推出,特别是将于
2022
年推出的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端
SUV
,公司正规划常州工厂技术改造工作;随着上海研发中心成立,公司将全面加速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精致产品与服务。
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举行
2020
年
Q4
财报电话会议,创始人、
CEO
李想,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
CTO
王凯,
CFO
李铁等高管出席,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是本次电话会议纪要:
总裁沈亚楠:
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电话会议。
2020
年
Q4
,我们公司取得显著增长与强劲财务业绩,团队执行力很强,业绩轻松超过我们预期。
2020
年
Q4
,我们交付
14,464
辆理想
ONE
,同比增长
67%
;强劲交付能力推动营收达
41.5
亿元,同比增长
65.2%
。
2020
全年,我们向用户交付
32,624
辆理想
ONE
,成为中国年度最畅销新能源
SUV
,这是产品极具竞争力的证明。
这种出色表现由强劲市场需求、独特产品、卓越用户体验推动,也受益我们对产品战略的关注。我们有能力迅速扩大高质量制造过程,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相信,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偏好不断变化,加上先进技术,将继续推动我们长期交付量增长。
考虑季节性因素与新冠疫情影响,我们预计
2021
年
Q1
出货量
10,500~11,500
辆。盈利方面,
2020
年
Q4
毛利率保持
17.5%
的强劲水平,反映我们制造效率与严格成本管理方法。
最值得注意的是,
2020
年
Q4
我们实现创纪录的
18.2
亿元营运现金流,比
2020
年
Q3
翻番,并通过股票增发募集
15.3
亿美元,为我们增加自动驾驶技术与纯电动汽车平台投资,推动未来增长,奠定坚实财务基础。
我们将继续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积极预测用户需求,不断扩大直销与服务网络。截至
2021
年
1
月底,我们在
47
个城市拥有
60
家零售门店,在
89
个城市拥有
121
家服务中心与授权门店及油漆店。我们将继续扩大城市覆盖,满足中国各地潜在用户日益增长需求。我们努力继续加强数字系统,整合并连接销售与服务流程所有阶段,保持高水平销售效率。
作为用户驱动汽车技术公司,我们总是把用户舒适与安全放在首位。我们非常自豪,理想
ONE
取得出色安全评级结果。在
3/4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理想
ONE
获得最高安全评级。理想
ONE
在
2021
年
1
月获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
”4
项评估中
3
项最高安全评级、“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5
星级评级,
2021
年
2
月获“中国新车评估体系”
5
星级评级,成为在全部
3
个评估项目中,均获最高分的唯一大型豪华
SUV
车型。
我们目标是让理想
ONE
成为班里最好的同学,我们相信,迭代是突破性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客服中心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与建议,通过这样做,我们不仅提供更多增值产品与服务,还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这将非常有助提高长期价值。
理想
ONE
自
2019
年
12
月交付以来,我们已发布
13
个主要
OTA
(空中下载技术)升级。
2020
年
12
月
26
日,我们通过
OTA
更新交付
V2.0
版车机软件,带来
12
种新功能,如前车起步提醒、自适应巡航车速记忆、仪表板摄像头回放、多用户设置、副驾驶娱乐系统更新等;还有
12
种增强功能,包括仪表盘、触摸屏控制面板的新界面,及导航地图等应用更新。
截至
2021
年
2
月
18
日,我们在全国
328
个城市拥有用户,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
3.3
亿公里。在我们
2021
年
1
月进行的调查中,
97.1%
用户对理想
ONE
表示满意,也愿意向朋友推荐理想
ONE
。一如既往地感谢广大用户对我们的一贯支持与信任。
展望未来,我们将加快第二代增程平台与纯电高压技术开发,满足更广泛用户需求,坚持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所有这些努力都旨在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我们计划重新配置我们最先进的常州工厂,适应新车型流水线,特别是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端
SUV
,并将在
2022
年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全面加快研发工作。
我们已成功完成第一阶段,
2021
年我们的战略周期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将继续朝着使命前进,为更多家庭用户创造幸福的移动家园。接下来,请我们的
CTO
王凯,对研发工作进行解读。
CTO
王凯:
我向大家分享一下,从上次财报电话会议以来,我们在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正为
2022
年推出的全尺寸高级电动
SUV
打造全新架构,它具有可扩展、硬件可升级的
ECU
(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集,特别是
OTA
能力。
我们正与英伟达密切合作,在我们下一代车型中配备强大的英伟达
Orin SoC
芯片组。通过可扩展设置,我们可将车辆整体计算能力扩展到
2,000TOPS
,加上完整内部算法与闭环数据环境,可逐步达到
L4
级自动驾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作为
CTO
,我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吸引研究人员与工程师加入我们的团队,开发尖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我们的目标是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革命性创新。我们很高兴在
2021
年揭幕我们在上海设立的新研发中心,致力研发尖端电动汽车技术,如高压平台、超快速充技术,该研发中心将具有新车型的端到端开发能力。我们之所以选址上海,因为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有大量拥有智能汽车专业知识的顶级人才及完善供应链。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不仅加快新车型推出与智能汽车技术开发,还加大招聘力度,研发中心招聘工作已开始,我们最终将打造一支超过
2,000
人的团队。同时我们将与中国顶尖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更多信息将在未来发布。
现在请我们的
CFO
李铁,回顾下
Q4
财务业绩。
CFO
李铁:
现在我要讲一下我们
2020
年
Q4
财务业绩。考虑会议时长,我主要讨论财务重点,你们也可参考我们的业绩新闻稿。
我们
2020
年
Q4
收入
41.5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25.1
亿元,环比增长
65.2%
;其中,汽车销售收入
40.6
亿元,环比增长
64.6%
,主要由于汽车交付量从
2020
年
Q3
的
8,660
辆,增至
2020
年
Q4
的
14,464
辆;其他销售与服务收入
0.9
亿元,环比增长
93.5%
,增速与车辆交付量增长一致。
我们
2020
年
Q4
销售成本
34.2
亿元,环比增长
70.1%
;
2020
年
Q4
汽车利润率
17.1%
,
2020
年
Q3
为
19.8%
,利润率下降主要因为供应商一次性返利减少;
2020
年
Q4
毛利率
17.5%
,
2020
年
Q3
为
19.8%
,主要由于汽车毛利率变化。
我们
2020
年
Q4
营业总费用
8.0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6.8
亿元,环比增长
18.7
%;
2020
年
Q4
研发费用
3.7
亿元,
相比
2020
年
Q3
的
3.3
亿元,
环比增长
11.9%
,主要由于公司下一款车型研发活动增加;
2020
年
Q4
市场、销售及管理费用
4.3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3.4
亿元,环比增长
25.7%
,主要由于营销与促销活动增加
,
及相关员工人数增长。
我们
2020
年
Q4
净利润
1.08
亿元,而
2020
年
Q3
净亏损
1.07
亿元;
2020
年
Q4 Non-GAAP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
1.15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0.16
亿元,环比增长
621.3%
。
我们
2020
年
Q4
营运现金流
18.2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9.3
亿元,环比增长近
1
倍;
2020
年
Q4
自由现金流
16
亿元,相比
2020
年
Q3
的
7.5
亿元,环比增长
113.2%
。截至
2020
年底,公司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总计
298.7
亿元,
2020
年底员工总数
4,181
人。
公司预计
2021
年
Q1
交付量
10,500~11,500
辆,相比
2020
年
Q1
交付量
2,896
辆,同比增长
262.6%~297.1%
;预计
2021
年
Q1
收入
29.4~32.2
亿元,相比
2020
年
Q1
收入
8.5
亿元,同比增长
245.9%~278.8%
。
问答环节:
Q
:
第
1
个问题关于
2021
年
Q1
的指引,
2021
年
Q1
交付量环比下降,刚刚过去的
1
月交付量也有所下降,请问原因是什么?上海
2023
年起不再发放插电混合动力车牌照,对公司业务有何影响?
总裁沈亚楠:
首先我不认为季度交付量环比略微下跌,意味着业务遇到瓶颈,我们单款车月交付量已突破
5,000
辆,说明理想
ONE
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车型。我们
2020
年
12
月交付量
6,126
辆,
2021
年
1
月交付量
5,379
辆,
2
个月平均交付量
5,753
辆,与我们预期基本一致。由于
2021
年春节及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影响,交付量会出现一些季节性波动,及在中国北部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对
2021
年
Q1
交付量预期比较保守。但我们非常有信心,随着线下零售店扩张,及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交付量会整体向好。
上海市出台这个政策实际上在我们预期内,甚至实行时间比我们预期还更晚一些,我们认为这个政策的细节及具体实施,在未来
2
年内会有些变动,我们会持续保持关注。由于该政策实行,将造成
2023
年前有更多人选择购买
EV
(电动汽车)、
PHEV
(插电式混动汽车)、
EREV
(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因此
2022
年我们可能看到交付量出现增长。
上海虽然实行这个政策,但上海在我们
2020
年整体交付量中占比非常小,因此这个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到
2022
年,我们在国内没有牌照限制城市的交付量占比,将超过
55%
,占比较为合理。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对
BEV
(纯电动汽车)平台与车型研发,该款车型将在
2023
年上线。
Q
:
2021
年理想线下门店增长指引是怎样的?单店交付量是否能维持经营效率?第
2
个问题,目前有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都在进军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否会对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产生结构性的颠覆影响?
总裁沈亚楠:
我认为我们已进入第二个重要战略周期,将来会上线更多款式汽车,因此我们不会将单店百辆车销售效率作为唯一目标,我们会把销售效率维持在比较健康水平,
2021
年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扩张零售门店面,为
2022
年后更多车型上市做准备。
CEO
李想:
我认为任何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市场调研,到立项,再到实验、生产、工厂制造,再到交付市场,比较理性的讲,要出一个好产品,真的需要
3
年时间,此外还需要得到市场验证。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造车新势力,那些快速出车的企业最后都夭折了,这是因为他们快速推出的车型一般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后面剩下的都是很耐心在做车并推出好产品。加上研发时间及至少需要
1
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
4
年时间过去了,大家可以想象
4
年后理想汽车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第一,从交付量与用户规模而言,到
2024
年结束,我们预计
1
年会有大几十万辆交付量,可能有非常大用户规模及品牌积累。
第二,基础设施方面,到
2024
年我们会有上千家服务网点,为客户提供服务,也会有自己的工厂及供应链,为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打造比较好的基础。到
2024
年是我们新一个重要战略周期,我们会有很多产品,完成
15~50
万元价格区间完整覆盖,向用户提供全面服务,产品与技术都会非常成熟。
我们非常欢迎这些科技企业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但时间对我们更有利,当这些科技企业完成从
0
到
1
阶段时,理想汽车已进入从
1
到
10
高速增长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Q
:
我第一个问题,关于纯电动技术路线,理想上市以来已加快纯电动研发,并着重于高压与快充,现在有
Whale
鲸鱼与
Shark
鲨鱼两个品牌,能否多分享技术细节及时间表?第二个问题,关于
2021
年毛利率与经营利润率的目标,因为目前感觉利润率挺高,
2021
年是否战略性选择低一点的利润率,选择高一点的市场份额,在价与量的平衡中,如何思考利润率目标?
CEO
李想:
之所以使用高压平台,是想提高整个充电效率、充电速度及充电体验,我们在建立之初就一直研究快充,现在无论国家法规,还是技术,都达到相对成熟阶段,所以我们也加快纯电动研发速度。
在整个高压纯电平台上,最核心的是
4
个方面技术,第一是电池充电倍率(充电快慢的量度),要达到
4C
及以上,维持电池寿命与稳定性,安全性要做得非常好,所以这方面虽然我们会使用供应商产品,但我们也会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因为这与以往对电池需求及安全性要求不一样。
第二是整个电驱动系统,将使用碳化硅,整个电机设备与效率都会变得不一样。
第三是热管理系统,尽可能让整个充电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让电池散热变成最大挑战,或在零下
20~25
度这种超低温环境下,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是我们技术研发的根本。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高功率充电网络,要达到
500
安、
400
千瓦这样的充电网络,包括充电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进行研发,使用户能实现
10~15
分钟充满
80%
的体验,同时商业效率非常高,除国家会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外,我们也会投资去建立大量充电设施。
从发布时间上而言,
2022
年开始,理想汽车每年至少发布
2
款新产品,并会在
2023
年向用户交付充电系列产品,这是一个明确时间点。同时理想价格覆盖也会非常广泛,接下来我们会覆盖
15~50
万元整个价格区间。
面向未来,我们最核心动力与任务,是有效替代燃油车,吸引更多用户从燃油车转化为电动汽车。我们的高压充电技术、两个平台的产品都会丰富起来,两个平台中,
Whale
鲸鱼提供更好空间,
Shark
鲨鱼提供更好性能,这是我们大概规划。
CFO
李铁:
2020
年全年毛利率大概维持
16%
左右,
2021
年毛利率预计
19%~20%
,主要原因是交付量增长及材料成本下降,我们并不会给利润率任何指引,因为会在研发方面及线下销售网络扩张方面投入更多,因此我们不会给这方面的指引。
Q
:
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智能汽车,想问一下管理层在智能汽车方面,
2021
年有怎样计划或里程碑?怎么证明理想汽车可以超过特斯拉或蔚来这些公司?第二个问题,此前线下门店的指引是
120
家,现在有没有变化?这相比
2020
年翻倍,那是否说明
2021
年交付量也会翻倍?
CTO
王凯:
2021
年我们会投入很多资金,研发方面我们会开发自己全新的基础架构,包含自动驾驶、计算、运行系统,这个产品将在
2022
年上市。我们的业内同行会提供给消费者一些相似或不同的新产品,这点是肯定的。那么从工程角度讲,我们会再一次扩充研发团队,这也是我们建立上海研发中心的原因,所以在竞争方面我们非常自信,能够取得效率上的胜利。随着我们在研发方面不断加强,自动驾驶等新科技将会很快面世。
总裁沈亚楠:
我们的扩张计划已进入第二个阶段,现在理想汽车已被用户越来越熟知,所以我们也相应改变品牌计划,
2021
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
100
个城市开设
200
家理想线下门店,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计划。我们不断扩张的销售网络会引领交付量增长,同时也会强化品牌形象,这一切目标是为我们在
2022
年上线新的车型做准备。
Q
:
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海外战略,我们看到有竞争对手已开始在挪威交付或进军欧洲市场,此前管理层提过海外市场并不是现在战略重点,那么目前管理层态度是否有所转变?第二个问题,关于电池路线,是否考虑过用铁锂电池,而不是三元电池?全年交付量指引呢?
总裁沈亚楠:
我们过去几年主要关注点在中国市场,但也一直关注全球市场,
2021
年开始关注度会更高,海外市场是必然要进入的市场。
我们的
EREV
(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平台并没有计划使用铁锂电池,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目前市面上铁锂电池不能满足
EREV
车型性能需求,因为
EREV
性能需求与其他车型不一样;第二,铁锂电池对
EREV
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但对于
BEV
(纯电动汽车)车型,两款电池都有计划采用。
CFO
李铁:
我认为现在给出全年指引为时过早,我们希望尽早达成每月交付
1~1.2
万辆车的目标。
Q
:
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上海研发中心的
2,000
名员工,这个时间计划怎样?他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比例怎样?第二个问题是研发费用,
2020
年逐个季度研发费用不断增长,但因为交付量增长更快,所以我们看到季度研发费用被摊薄了。如何看待未来一两年到
5
年内的研发费用规模与研发费率?
CTO
王凯:
上海研发中心主要目标是研发更多车型,进行一些更先进研发活动,现在共有
300
名工程师,到
2021
年底,我们计划把这个队伍拓展成
600
人。
CFO
李铁:
2021
年研发费用大概将达
30
亿元,我们会在自动驾驶与新车型方面加大投入。
3
年后,研发费用将增至
10
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会用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李想与理想汽车概述:
李想,
1981
年
10
月
5
日生于河北石家庄,父母分别是剧团导演、学校老师,都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李想从小喜欢电脑,初一时在学校接触到
APPLE II
型电脑,并产生热爱,曾花光零花钱,在石家庄买遍电脑相关书籍、杂志,熟悉电脑城配件价格;高一时,父亲支持其爱好,花
8,000
元买入第一台电脑;高中期间,不断总结撰写电脑装机等电脑相关文章,并在《电脑商情报》、《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
IT
媒体刊发,在普遍
60
元
/
千字行情下,能拿到
300
元
/
千字的稿酬。
1999
年,李想高三时,建立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专门发布其写的电脑显卡相关文章;为做好网站,早上
4
点半起床上网查资料,
5
点多写好文章,上学前更新网站,下午放学到电脑城,向熟悉的商家借用最新产品并拿回家测评,每天花
6~7
小时在网站上;由于文章质量高、更新勤,显卡之家网站流量达每天
1
万多人次,高考前通过网站广告业务,合计收入超过
10
万元;之后,李想父母尊重其人生道路选择,李想放弃高考,与个人网站主樊铮共同创业,打造新的显卡之家网站,李想、樊铮分别持股
60%
、
40%
,但
21
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使公司举步维艰。
2000
年,在邵震(李想
1999
年在北京参加《计算机世界》组织的
DIY
大赛时结识)加入及建议下,显卡之家更名泡泡网
PCPOP
;
2001
年,李想赴京创业,经营泡泡网,并在泡泡网经营过程中积累丰富管理经验;
2003
年,泡泡网广告收入达
100
万元,仅次于太平洋电脑网、中关村在线,排名国内电脑类网站第
3
。
2004
年,李想考虑到电脑网站行业瓶颈,并经过对各市场生态考察后,决定筹备汽车类网站汽车时尚;
2005
年,新网站上线后,在邵震建议下,改名为汽车之家,
2006
年用户数达国内汽车类网站第一,营收翻数倍;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汽车之家陷入融资难,管理层爆发矛盾,创始人之一邵震离开;
2008
年,汽车之家获澳洲电讯
7,600
万美元投资后,李想仅持有汽车之家约
5%
股权,之后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
2013
年,汽车之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代码
ATHM
。
2014
年,李想作为中国首批特斯拉用户(共不足
10
位),体验特斯拉
Model S
;
2014
年,易车网创始人李斌,邀请李想合伙做车企,李想拒绝合伙经营,选择投资李斌
1,500
万美元,成为蔚来原始股东;
2015
年
6
月,李想离开汽车之家,创办车和家(
2019
年更名理想汽车),随后卸任汽车之家总裁,
2020
年卸任汽车之家董事;
2020
年
7
月
30
日,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码
LI
。
理想汽车专注新能源汽车创新,主业为设计、研发、制造、销售高级智能电动汽车,为家庭提供安全、方便、经济、高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是国内首个实现增程式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汽车制造商。理想
ONE
是理想汽车第一款产品,定位高端大型增程式电动
SUV
,补贴后全国统一零售价
32.8
万,搭载理想汽车自研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与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兼具长续航、高性能、低能耗、电源灵活等优点,续航里程达
800
公里。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优惠组合
大礼包,
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研选推荐:
“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季+头号玩家第一季”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