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个创业多年的好朋友通电话,他的公司又一次卡在觉得能看到希望,又要发不出工资的窘境。论智商、能力、勤奋程度,这位兄弟在我朋友圈里都能排在前面,这么多年我却看他一直在救火,经常是公司刚刚赚钱没两年,就面临各种危机,如果说这兄弟什么能力最强,我觉得救火能力在我朋友圈里绝对排在前列,只可惜被他抢救过来的公司,也常常苟延残喘不了多久。
“可是现在的市场就是不好,生意就是很难做,钱就是很难赚啊!”
他这么替自己开解着。
怪市场、怪环境、怪政策、怪自己没资源没关系......总是很容易,而且讲出来的话似乎永远正确,因为周围遍布着找不到方向挣扎着的企业。最哭笑不得的是,前几天老是有人年轻人在文章留言里问.......
“我家里没有关系,也不是富二代,怎么可能有机会.......”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别人的看法,可这样的话被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问出来,我就无语了。因为我周围充斥着没有关系、不是富二代,单靠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就事业有成的80、85后、小有成就的90后。甚至还有大学没毕业,就已经做得不错的95后。
比方说前年,我曾经找过一个93年的小姑娘做兼职助理,当时她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有了十几个人的团队,每年有固定的广告拍摄业务,过百万的收入,最近拿到投资,开始制作微电影。她自己就是来自西北三线城市没有背景没有老爹支持但爱交朋友爱折腾爱帮人忙的元气女青年。类似的案例我身边有很多。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会这么想?我觉得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或许在他们的城市,在他们周围,真的就很难看到不靠家里支持,就能获得好工作、好位子,能够有一个好的事业起步的案例。
这就好像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人问我“电商已经没机会了吧”,我说,你不会自己研究研究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成功案例么?他一脸茫然。
记得我当年刚加入搜狐的时候,参加拓展训练。一群人被带到一堵四米多高的墙前面茫然着。当时我的直觉就是,这堵墙不可能徒手翻过去,教官一定会给工具。结果教官背着手溜达过来说,你们翻吧,自己想办法,每个团队都是这么翻的,每一个人都要过去。我记得他还讲了个故事,一群人被困在船舱里,船快沉了,只有翻上甲板才有可能求生。我觉得,如果不是教官给我们传递了一个“肯定能翻过去”的信念,一群人可能真的只会在墙的这边坐着等死。因为看起来,这就是不可能,我一辈子都没有翻过那么高的墙,更何况墙是光溜溜的,没有任何可以抓、可以蹬的地方。但是教官的话,给大家希望,有希望就愿意想办法,果然,所有的人都翻过去了。
所以,在找不到希望,找不到机会的时候,至少要找到一堆成功的例子,研究成功的例子,跟着成功的人学,而不要和一群和你一样同样找不到希望的人站在一起。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就是这样,多少年,周围都是那么几个老兄弟老朋友,所做的生意,找的机会,大多也都依赖于既有资源人脉。当周围的人生意都不容易做的时候,一群人很容易聚在一起长吁短叹,然后把找不到出路的原因归结于环境。
人脉和视野固化是特别可怕的事情。
“可我周围就是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啊!”
也有人对我这么说。这就像在丛林里迷路的时候,人往往转半天都找不到一条能走的路,这时候唯一的方法,是想办法鼓起勇气,爬上最高的那棵树,然后就能看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前进的方向。在地上转圈是没有用的。
这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文章在介绍新公司、介绍新的创业案例、介绍新的成功者,这些人就是现实存在的。
可是人就是有惰性,目光所及之处,见不到这样的人,就停止努力。可是世界上总是有你看得到的好生意,看得到的新成功者,你有没有去想办法找到他们,问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哪怕是街头多了一家生意巨火的餐馆,你有没有想办法去搭讪餐馆的老板,问问他的思路和经验?
一天到晚和一群同样找不到机会的人喝闷酒发牢骚,没有一点价值。
成功永远比失败稀缺,一条成功经验,胜过一千条失败教训。从失败中学习,是指从自我的失败中反省,改进,而不是琢磨别人的失败。要想成功,从成功的人那里学习更有效,即便吸取失败教训,也要去看成功的人,因为成功的人都是从失败过来的,只有成功,才能指明成功路径。一个没有成功过的人,可能一直是在歧途上面奔跑,很多失败经验,对他人毫无价值。
所以,一群没有成功过的人扎在一起,讨论不出来太有意义的结论。要找,就去找那些成功者,特别是大方向和你的目标接近的成功者。近距离地去研究他们,最好能够和他们产生持续的直接接触,去听他们的故事、经验和教训。
最糟糕的,就是只和一帮失败的,或者过去曾经成功过,而已经没法适应当下社会的成功者混在一起,他们会向你传递特别多的负面信息。让你误以为成功只是因为幸运,失败是一种必然。
经常有朋友,四十都还没到,就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我理解不了”。在我看来,四十多岁依旧不老,最可怕的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心。
很多时候说“做不到”,并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根本就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有些人说“我找不到人才”,其实根本就没花多少心思在寻找合适的人选方面,就被动靠着人力资源丢过来不靠谱的网络简历,找到合适人的概率太低。
有些人说“我不理解年轻人”,是因为根本就没花时间去观察年轻人,去跟年轻人交流;有些人说“机会太少”,根本就是没花特别多的时间在寻找市场空隙和分析成功案例上面。
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尝试了很多方法,咨询了足够多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确是没搞定,那么暂且还认为做到的确很难。而我见过绝大多数讲“做不到”的人,恰恰是在某个领域,根本就没怎么花时间,蜻蜓点水地试试,就说搞不定,就退缩,机会自然不会属于你。
唯一能够证明你对一件事重视程度的,就是你在这件事情里面投入的时间。
唯一能够指引你的是,找到在你所在的领域,最近成功的那些案例,找到创造出这些成功的人,和他们近距离接触,透彻地分析这些案例。
我更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是因为年轻人更乐观、更有朝气。而同龄人,多半要么就功成名就享受人生,要么就自暴自弃,忍受着被生活蹂躏,抱怨度日。而很多年轻人,还在满怀理想地向前冲。
只有和阳光的人,不断向着阳光奔跑,才能到充满阳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