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广东清远杀出超级IPO:年入30亿,全国领先 ·  17 小时前  
西藏发布  ·  快来投票!我们需要你! ·  18 小时前  
点拾投资  ·  在混沌的市场中,他用反脆弱思维提供了新思路 ·  21 小时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但斌:重点关注三个AI细分领域 ·  3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但斌:重点关注三个AI细分领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牢记这几点,有效降低被误导风险!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4-15 07:01

正文

晓保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保险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


本文字数1600字

阅读时间:约3分钟


本期主题

晓保妈妈

保险消费的确比较专业,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很多消费者恐怕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嗯,所以我们一直在做保险的科普宣传呀!

晓保爸爸

晓保妈妈

嗯,要不今天你主要给讲讲一些能避免销售误导的关键信息点吧!

案例阐述


郭先生向监管机构投诉,反映其投保时销售人员承诺分红收益为6%,后发现与实际不符;销售人员未告知提前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保险公司对其进行回访时已超出犹豫期;保险公司未寄送红利通知书。经调查核实, 保险公司回访超出犹豫期以及未向投保人提供红利通知书的事项属实,监管机构依法对该保险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 不过,监管机构调查获取的证据无法证实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以及隐瞒合同重要信息的问题,郭先生自身也不掌握相关证据或有力线索,查实难度较大。

该案例中,投保人郭先生亲笔签署投保资料,亲自抄写风险提示语句,亲自接听回访电话,并在回访电话中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红利分配的不确定性、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等事项一一予以确认知悉。后来发现自身利益受损想要维权时,自身却不掌握证据或有力线索 。今天,晓保就这一案例展开,为大家讲一些如何降低保险消费中被误导的关键点。




NO1:理智看待保险功能,谨防夸大


在保险消费时,消费者一定要牢记一点:那就是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给付保险金。所以,任何以高息为诱惑的宣传误导,消费者都要有所心理准备、理智看待。比如:在面对部分销售人员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披露、承诺保证收益等销售误导行为时,应提高警惕,树立科学保险消费理念,认真了解保险合同条款。


NO2:划重点!一定要充分了解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

在投保时,不少消费者看着厚厚的保险合同都可能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偷懒心理,倾向于让销售人员解读或者只粗略看一下。 其实,在保险消费过程中,充分了解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消费者要仔细阅读保险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缴费期间、退保损失这些内容。此外,大家也要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 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切勿盲目签字确认 ,更不要让他人代签,以防被误导。

NO3:认真对待电话回访,有效利用犹豫期

根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于一年期以上的新型产品保险公司要建立回访制度,并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完成回访。 这次回访有什么意义?电话回访环节一般是保险公司针对消费者所投保的保险产品进行一些重点解读和风险提示 。某种程度上说,是再次督促消费者重视保险条款并强调部分保险产品风险的环节。

消费者一定要重视这次电话回访,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 ,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NO4:谨防虚假宣传、“炒停”营销

可能有的消费者会在各种信息平台看到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发布的虚假宣传, 比如“购买返还型健康保险最后机会”、“重大疾病保险费率调整”等“炒停”信息,以“即将停售”概念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 对此,晓保需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网络传言,相关政策信息应以官方渠道发布为准。如有疑问,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