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宁彬教授团队|独立完成经 ...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六部门:扩大基层药品种类 ·  4 天前  
懒人医考  ·  【中西医】方剂1/2/3类方是什么? ·  5 天前  
懒人医考  ·  执业医师证到手后多久可以报考主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医护注意,中国医疗界正酝酿巨变!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6-12-29 20:54

正文


导语可以预见,以后公立医院的职能就是保基本,升级的、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将由民营医疗满足。


作者 | 内参君

来源 | "医界内参"微信号


刚刚过去的平安夜,对于医疗界而言,并不平安。


12月24号,央视长篇幅报道药品回扣,并公布称医生收的回扣是药品价格的30%-40%,特别提到现行药品招标采购推高了药价。


舆论一片哗然,医生圈层更是炸了锅。实际上,央视报道不是偶然为之,而是蓄谋已久,接下来更是打了一套“组合拳”:


12月25号,习主席签收主席令,颁布《中医药法》,正式放开中医办医,改许可制为备案制。


12月25号卫计委迅速反应,调查纠风。新华网回应,治顽疾要有新药方,不能抓几个人了事。


12月25号晚间,焦点访谈大谈药品器械的暴利,声称药械是吞噬国家和个人资金的黑洞,同时提及宁波的采购经验。


12月26号晚间,焦点访谈介绍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其中福建医改办詹主任大谈要全国一盘棋。


如此密集的新闻报道是史无前例的,结合中央有关新医改的部署,可以洞见的一个事实是:在全国范围推广三明医改模式已经打响了仪式性的第一枪。


中国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接近一半,具体到每家医院,药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也是接近50%。


2015年河南收入前十名医院,药占比从39%-56%不等。


中国医保已经实现“广覆盖”,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目前很多地方的医保资金已经穿底,也就是入不敷出了。


政府要维稳,必须压缩医保支出,同时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中国的药品确实环节太多、内幕太黑,枪打出头鸟,所以政府第一个瞄准的就是药品。


央视暗访调查了8个月,想必掌握了很多爆料,播出时为什么拿上海、长沙两家知名大医院开刀呢?按照知乎一名匿名人士的说法:“貌似上海的分级诊疗推进慢,湖南湘雅医院又总是抱怨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亏损,所以用一个以点带面的夸张报道拿这两个地方开刀,让当地卫计委和医院都噤若寒蝉,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


有一个流行说法,叫做“新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区要触碰的就是大医院以及寄生在大医院身上的既得利益者。想想点背的上海、长沙同行,“全世界最大医院”声名在外,不禁一头冷汗。


关于药品回扣,笔者发布几点看法:


1、央视称,医生收的回扣是药品价格的30%-40%,甚至高达50%,很多媒体、自媒体转载时也本着凑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变成标题党:《药价近50%是回扣》。内参君掌握的情况是,药品回扣的比例一般在10%-20%,只有极少数药品可以达到30%-40%,50%的几乎没有。


有的药品没有回扣,一个是低价药品,蚂蚁腿连药代都瞧不上,再一个是国际大药企的品种,他们很重视合规。不少国际大药企的普通药品代表曾咨询过内参君,在没有“带金”(无回扣)的情况下如何上量。目前他们以学术推广为主,也就是赞助医生参加学术活动、平时吃吃饭送个小礼物之类。


回扣问题不独医疗领域有,只要有商品销售的地方,就会有回扣。比如工程领域,回扣问题比医疗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


2、回扣问题是制度造成的,非医生之本意。正所谓,制度把人变好,制度也把人变坏。


按照行规,药品销售价和出厂价,必须至少有5倍空间,这个药才有人代理,否则要亏本。我们来晒晒药价是怎样一步步推高的:


如果某药品想进医院销售,首先它要中标,招标时药厂要做工作,这个成本也不低,一个品种40万-100万,不过这是一次性费用(招标是政府的事,与医院无关)。中标之后,由于中标竞品很多,想进医院销售就要做工作。实际上有很多中标品种,由于利润低、疗效差、质量差等原因,医院没有采购,或者采购了临床几乎没有销量,号称“僵尸药品”。


进医院第一关,就是临床有需要,科主任向药剂科提出采购需求。


第二关,药剂科报请主管院长批准。


第三关,主管院长和药剂科召集召开药事会议(由临床医生和药学专家组成),对该药品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性进行评审。


第四关,评审通过,药剂科向经销商提出采购。


第五关,配送企业配送药品。


这里每一关都有一定的利益输送,不然谁认识你是老几?据说做一种药进医院需花费2-5万元。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起眼的小关节都能卡死你,笔者风闻:药品配送到医院仓库后,负责从仓库到药房拉货的人作梗,不给钱就罢工不送,说药品缺货。这个岗位看起来跟医院的保洁、保安档次相当,实际上年入百万。道听途说,姑妄言之。


新华社报道称,药品销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差额,由医疗机构获得15%的药品加价,配送企业获得6%左右的配送费,医药代表获得20%左右的推销费,医生获得30%左右的处方回扣费,倒票公司获得10%左右的倒票费。


还有约20%的差额,去哪了?新华社没有说。


笔者了解的情况是:以出厂价100元的药品为例,医生回扣100元,药代提成100元,院内外相关环节50元,倒票费85元(高开发票17%),配送费40元(8%),客情维护费25元,到医院正好500元,医院加成15%,到患者手中575元。


3、知乎匿名人士评论:“无论医生收入多低,多么和付出不成比例,拿回扣都是违背道德的,怎么洗地都没用。但是,但一个被拖欠了三年工资的农民工,最后和砖瓦厂商量,每次送砖头过来都给我留几块砖头拿回家私用,否则我用另一个砖厂的。你完全可以指责农民工违背道德,但如果不改变拖欠工资的制度,这种政治正确的指责就实在显得道德过于高冷。”笔者表示认同。


4、匿名人士还有一条评论很精彩,笔者不敢掠人之美:“最终的效果:高层的目的显然是要彻底消灭以药养医,要用最低廉的药物彻底实现医保控费。至于公立医院的医生群体,收入是否和付出匹配;最低廉的药物效果和安全对患者是否有保障,其实根本不在考虑之中,抱有幻想的医生和患者朋友也可以洗洗睡了。患者用最便宜的药物并没有什么不对,医保其实本来就该低保障、广覆盖。只是以前对民众的医保许诺把牛吹大了,貂皮大衣换成了比基尼,虽然已经实在无法再节省布料,还是不好意思一下子拽下来,期待美女们感受天气的寒冷,最终自己想办法花钱去加件衣服,当然,抱怨是需要裁缝来承担的。”


央视报道是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打响的第一枪,后续会如何演进呢?不妨预测一下。


预测1:三明医改模式在全国强势推进。药价大幅降低(降低多少还要看各方博弈结果),医保成功实现控费。


预测2:还会有一些医生像上海、长沙同行那样成为背锅侠,淹死在医改大潮中。各位医生保重。


预测3:公立医院砍掉近50%的药品收入,再加上“大病不出县”的医保政策引导,省市级医院病人量减少,大医院遭遇“双杀”,总营收将大幅降低。公立医院医生收入大幅降低。


预测4:大批有能力、有魄力的医生跳槽到民营医院或自办诊所,其实国家最近在开诊所、民营医院方面的放开,就是为体制内医生留了一条后路。


从福建三明的经验来看,有本事的医生会离开体制,自己开诊所和医院,只有体制内的大量高端人才出来,才能推动民营医疗的发展。可以预见,以后公立医院的职能就是保基本,升级的、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将由民营医疗满足。


跳出体制的有能力的医生,将真正享受新医改的第一波红利。民营医疗将涌现一大波牛逼企业,医生登上富豪榜指日可待。


预测5:体制内留下的,要么是需要刷资历刷经验的新生代,要么是没有能力或没有魄力的医生,要么是不想折腾的既得利益者。以后去公立医院看病的社会层次更低(有钱人都去诊疗质量高、服务好的优质民营医院了),患者体验感比现在更差。


预测6:随着公立医院的没落,后勤、行政、物业,医院三产寒冬到来。


预测7:基本医保成功实现控费,民众被迫购买商业保险补充不足,商业医疗保险会蔚然兴起,多数民众实际的医保费用支出不减反增。国家之前放开税收优惠型健康险,目的正在于此。


预测8:第三方诊断、影像机构不断壮大。大量优质医生离开体制自办诊所,会给第三方诊断、影像机构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最近文件,明确诊断机构、影像机构、护理机构、血透机构可以作为独立医疗机构注册运营。国家已经提前着手,为医生独立办医创造条件。目前,第三方诊断、影像机构正在河南省开疆拓土,加快布局。


预测9:国内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至少七成破产,活下来的继续壮大,由以前的诸侯并起变成七雄争霸。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